什麼時候才能出現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操作系統?

有沒有必出現在?是不是現在人們思想創新上脫離不了26個字母的影響?要通過哪些方面的努力才能實現? 


我覺得企業有自己的產品纔會有發展,做中國的操作系統是有必要的。
大學畢業實習,在南京有線電廠聽說,可能是75計劃的項目,開發具有中國版權的操作系統,項目組織者拿着錢南下廣州撈錢,臨到交任務時,拼湊了一套,被清華、北大專家組認定,是一個操作系統,但無中國版權。回去返工,終於做出來時,勉強通過技術認定,但是已經是1991後了,本來這套系統是準備賣給東歐幾個國家,91年後東歐劇變,合同取消了。2000年後,倪光南曾說,中國應該抓住網絡時代的機遇,開發網絡時代的操作系統,因爲對網絡,大家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但是沒有機構、企業專心開發和推廣,我認爲不是技術問題,對於企業來說,複製是最容易賺錢。國內目前有麒麟操作系統,使用範圍不廣。


麒麟壓根就不是國產,基於BSD的源碼製作而成罷了。國內目前沒有一個完全國產的操作系統。
既然網絡時代來臨了,地球成爲一個地球村了,爲什麼還要在計算機軟件中混入狹隘的國別概念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