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扎克伯格,你會擔心 Google+ 嗎?

我們可以從不同的層面來分析G+
從產品層面:G+是個非常優秀的產品,得到了評論家的好評。G+的用戶體驗是由Andy Hertzfeld設計,很好地結合了Facebook、Twitter、甚至新浪微博的各種功能。幾個特別優秀的產品功能:1)整合多功能(見下)、2)比Facebook更好用的移動應用,尤其在Android上面、3)好友管理功能比Facebook遠遠好用,可以有很多個圈子、4)更容易分享、5)更好的聊天功能,尤其是引入視頻聊天。
從整合層面:G+又引入GMail聯繫人(GMail有2億用戶!)。另外,Video、搜索、地圖、Picasa、Doc、Youtube等都是引領業界的產品,現在都已經整合進入G+,對於谷歌忠誠用戶,這真的是一個非常方便的谷歌的整合產品。爲了它,連谷歌上面的菜單都變成黑色的了!
從用戶反映層面:G+推出前10天達到接近1000萬用戶,這個速度是不可想象的,也只有谷歌的後臺才能支撐這樣的瘋狂成長。另外,很多互聯網界的大佬都已經遷移”家園“到G+(例如:Robert Scoble, Bill Gross, Danny Sullivan, Kevin Rose, Guy Kawasaki...),其中有些已經把自己博客主頁轉到G+。
從技術層面:谷歌的後臺已經發揮作用。谷歌的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也已經很聰明地建議了很多朋友給我。未來,更好的搜索,更好的內容推薦和發現、更多需要巨大後臺的技術,都用上了谷歌的優勢。谷歌已經有每個用戶的郵箱、搜索記錄、和其他使用習慣,都可以用來優化用戶的體驗和選項。
從決心層面:谷歌把今年的員工紅利捆綁上社交佔有率,在做了很多失敗社交產品後屢敗屢戰,累計過去失敗經驗,祕密打造G+。
從生態環境層面:谷歌會用非常好的條件(例如更高的分成,更開放的API)去吸引那些不想太依靠Facebook的公司,例如Zynga。谷歌會把社交產品和其他產品一起兜售給廣告主。
從資金層面,谷歌擁有近200億現金,而且早就對外說它爲了戰略目標不在乎一個季度的盈利。無論是作爲推廣費、合作費、收買合作伙伴、收購公司,這個巨大的資源都不能忽視。
從戰略和互聯網格局層面:谷歌是個開放的公司,希望大家都開放,才能搜索組織所有的信息。Facebook是個封閉的公司,希望利用只有自己擁有的資源,創造獨自的價值。今年,因爲Facebook的強大,讓谷歌無法收錄世界最大網站的內容。長期,這會傷害谷歌的搜索體驗和完整度。所以谷歌必然希望逼迫Facebook變得更開放,所以G+應該會走開放路線,提供更開放的API,也希望更多小社交產品甚至平臺願意內容被放到G+平臺上。這樣會逼Facebook走上更開放路線。


當然,谷歌也面臨很多巨大的挑戰:
G+實在是太晚了,現在當Facebook已經擁有7億忠實用戶,擁有衆多應用的成功平臺,廣告主已經開始主打Facebook網址而非官網,是否來得及?
G+是很好的設計,但是建立一個社區不能一步登天,而需要精心經營,把用戶、內容、反饋等融入一個多步而且經常修改的產品。有人說G+是個最好的木匠,但是養一個社區像是種一棵樹,而一個木匠無法打造一棵樹。比如說,Facebook是逐步經過用戶擴散設計出來的:剛開始是哈佛人實名登錄,然後常春藤,然後所有大學,然後高中,然後幾個大公司,最後纔開放註冊。每個階段都是學習進步的過程,專注解決一個用戶羣的問題之後,再走下一步,一步步打造出今天的Facebook。而G+ 一下就一千萬用戶,很快過億,是否有足夠的時間迭代、修正種種問題?會不會因爲分散的用戶羣,無法清晰地聽到用戶的聲音?從Stack Overflow的發展和Yahoo Answers的對比(它們類似知乎和百度知道,當然Yahoo Answers沒有百度知道那麼成功),我們也可以看到類似的狀況。
G+初步得到了穀粉和極客用戶的支持,但是這些人不見得是社區裏面最好的種子用戶。穀粉和極客欣賞精美的設計,但是他們不見得有最完整的社交圈,最強的傳播作用,也不見得能創造最讓人矚目的內容。
G+男女用戶失調,有礙未來發展。男用戶87%,女用戶11%。


G+必然成功和G+必然失敗的理由都很充分。最好的情況,G+可以挑戰Facebook霸權,或者逼迫Facebook開放。最差的情況G+也會是一個社交類的一個生存着(Robert Scoble說最糟G+就會是一個極客社區)。


所以,Facebook和扎克伯格當然必須重視G+。


有網友一定要我挑選一個贏家。我認爲:贏家就是用戶,因爲(1)能有更多的競爭選擇,最後總是用戶受利,(2)Facebook封閉壟斷的局面很可能因爲G+得到改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