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勞的擇校——小學擇校的科學分析

 爲了上個心目中的好小學,家長們空前焦慮,有錢的買學位房孟母三遷,沒錢的租房,甚至託關係找中介,學校皆有價,世路難行錢作馬,讓我們這些程序員家長要熬夜寫多少代碼。。。

可惜,這個錢花冤枉了,本文將證明,上什麼小學是一樣的。

當然,我會加一個重要條件:同一體制下的公立小學。如果不同機制則本文的結論不成立,比如公辦-私立,深圳的小學和香港的小學也屬於不同機制。


下面是簡單的論證過程:

1、定義“好學校”:

培養出來的學生總體成績比差學校優秀,這個最爲簡單,可量化,可以把學校看成一個工廠,1年級的學生作爲原材料進去,過幾年畢業作爲成品出來,成績就是衡量的最簡單指標。


2、爲什麼公立小學都差不多?

決定一個好學校的因素無非是:好生源,好老師,好的軟硬件環境。


最重要的原因是,小學入學不允許通過考試來選拔學生。

要承認,學生的個體是有差異的,有一些聰明孩子,有一些笨孩子,大部分是普通孩子。從大數據統計的角度,這些孩子的比例,在哪裏都差不多,都呈現大體相同的高斯分佈。如果允許選拔,那麼重點學校(好學校)可以把聰明孩子挑選出來進行精英化教育,自然就會產出好的產品。但按目前的機制,公辦學校按學區就近入學,如果說“好學校”也進行篩選,那也只是篩選出相對有錢的家長,並沒有篩選出聰明的學生。


第二個原因是,公辦學校的老師並沒有完全的自由流動。

公立學校校長並不能面向社會去擇優招募老師,老師是教育局派下來的,某個老師搞不好是靠關係進了所謂的好學校。按統計規律,無論從高學歷、高資質、或最佳年齡組合,每個學校的老師都差不多,很難大大超出平均值,幸運的是,也不會大大低於平均值。


剩下的就是所謂軟硬件環境了。硬件環境每個學校是差不多的,國家有硬性要求,蓋房子修操場買電腦,每個學校的校長都很擅長。軟環境,差異很大,這個學校弄什麼藝術特色,什麼芭蕾、合唱什麼足球、圍棋,那個學校弄什麼書法、科學、游泳,和校長的個人品味有關係。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只是細枝末節,對總體出學習成績影響不大。

當然,這裏也很多誤區,容我另文再做分析。


3、結論

好學校屬於進行考試選拔的私立學校(一般的私立學校也不怎麼選拔,有錢就能進入)。所以社會上流行的牛蛙路徑是 小學初中上名牌私立名校、高中上公立重點中學,這是有道理的,因爲兩者皆可選拔,對學生和老師進行選拔。同樣選拔,爲什麼私立高中競爭不過公立重點高中,是因爲後者的選拔優秀學生的範圍遠大於前者。
 

如果你的孩子只能上公立小學,就近選一個吧,沒啥本質區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