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描述預備,幾個概念

數據對象:一組實例或值。
Boolean ={false, true }
Digit = {0, 1, 2, 3, 4, 5, 6, 7, 8, 9}
Letter= {A, B, C, ⋯, Z, a, b, ⋯, z}
NaturalNumber = {0, 1, 2, ⋯}
Integer = {0, ±1, ±2, ±3, ⋯ }
String = {a, b, ⋯, aa, ab, ac, ⋯}

等號左邊的名稱是數據對象,花括號中的每一項就是數據對象的實例。

數據對象的每個實例可以是原語(或原子),也可以是元素(由其他數據對象的實例複合而成)。

數據對象的實例以及構成實例的元素通常都有某種相關性。

對於任一個數據對象通常都有一組相關的函數。

數據結構包括數據對象和實例以及構成實例的每個元素之間所存在的各種關係。這些關係可由相關的函數來實現。

研究數據結構時,關心的是數據對象(實際上是實例)的描述以及與數據對象相關
函數的具體實現。

線性表是這樣的數據對象,其實例形式爲: (e1 , e2 ,… en ),其中n是有窮自然數。ei 是表中的元素,n 是表的長度。元素可以被視爲原子,因爲它們本身的結構與線性表的結構無關。當n = 0 時,表爲空;當n > 0時,e1 是第一個元素,en 是最後一個元素,可以認爲e1 優先於e2e2 優先於e3 ,如此等等。除了這種優先關係之外,在線性表中不再有其他的結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