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遊戲筆試回顧

三部分。

一:基礎題。

 機械硬盤與快速硬盤的區別,

1:  私有IP地址的範圍有:

    10.0.0.0-10.255.255.255    /8

    172.16.0.0—172.31.255.255   /12

    192.168.0.0-192.168.255.255   /16


2:Linux 系統核心支持十多種文件系統類型:jfs,ReiserFS,ext,ext2,ext3,iso9660,xfs,minx,msdos,umsdos,Vfat,,Hpfs,Nfs,smb,sysv,proc 等. 


3:機械硬盤和固態硬盤。

硬盤(港臺稱之爲硬碟,英文名:Hard Disk Drive 簡稱HDD 全名 溫徹斯特式硬盤)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由一個或者多個鋁製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
硬盤有固態硬盤(SSD 盤,新式硬盤)、機械硬盤(HDD 傳統硬盤)、混合硬盤(HHD 一塊基於傳統機械硬盤誕生出來的新硬盤)。SSD採用閃存顆粒來存儲,HDD採用磁性碟片來存儲,混合硬盤(HHD: Hybrid Hard Disk)是把磁性硬盤和閃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種硬盤。絕大多數硬盤都是固定硬盤,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盤驅動器中。

4:Bash漏洞的攻擊原理。
據 Linuxidc網站介紹,GNU Bash 4.3及之前版本在評估某些構造的環境變量時存在安全漏洞,向環境變量值內的函數定義後添加多餘的字符串會觸發此漏洞,攻擊者可利用此漏洞改變或繞過環境限制,以執行shell命令。某些服務和應用允許未經身份驗證的遠程攻擊者提供環境變量以利用此漏洞。此漏洞源於在調用Bash shell之前可以用構造的值創建環境變量。這些變量可以包含代碼,在shell被調用後會被立即執行。C2xL1`  
這是屬於遠程任意代碼執行的安全漏洞,所以可以完全控制電腦。

5:RAID技術。分0鏡1校驗分35。
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縮寫,中文簡稱爲廉價磁盤冗餘陣列
簡單的說,RAID是一種把多塊獨立的硬盤(物理硬盤)按不同的方式組合起來形成一個硬盤組(邏輯硬盤),從而提供比單個硬盤更高的存儲性能和提供數據備份技術。組成磁盤陣列的不同方式成爲RAID級別(RAID Levels)。數據備份的功能是在用戶數據一旦發生損壞後,利用備份信息可以使損壞數據得以恢復,從而保障了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在用戶看起來,組成的磁盤組就像是一個硬盤,用戶可以對它進行分區,格式化等等。總之,對磁盤陣列的操作與單個硬盤一模一樣。不同的是,磁盤陣列的存儲速度要比單個硬盤高很多,而且可以提供自動數據備份
1、RAID0

   即Data Stripping數據分條技術。RAID 0可以把多塊硬盤連成一個容量更大的硬盤羣,可以提高磁盤的性能和吞吐量。RAID 0沒有冗餘或錯誤修復能力,成本低,要求至少兩個磁盤,一般只是在那些對數據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情況下才被使用。

(1)、RAID 0最簡單方式

   就是把x塊同樣的硬盤用硬件的形式通過智能磁盤控制器或用操作系統中的磁盤驅動程序以軟件的方式串聯在一起,形成一個獨立的邏輯驅動器,容量是單獨硬盤的x倍,在電腦數據寫時被依次寫入到各磁盤中,當一塊磁盤的空間用盡時,數據就會被自動寫入到下一塊磁盤中,它的好處是可以增加磁盤的容量。速度與其中任何一塊磁盤的速度相同,如果其中的任何一塊磁盤出現故障,整個系統將會受到破壞,可靠性是單獨使用一塊硬盤的1/n。

(2)、RAID 0的另一方式

  是用n塊硬盤選擇合理的帶區大小創建帶區集,最好是爲每一塊硬盤都配備一個專門的磁盤控制器,在電腦數據讀寫時同時向n塊磁盤讀寫數據,速度提升n倍。提高系統的性能。

2、RAID 1

  RAID 1稱爲磁盤鏡像:把一個磁盤的數據鏡像到另一個磁盤上,在不影響性能情況下最大限度的保證系統的可靠性和可修復性上,具有很高的數據冗餘能力,但磁盤利用率爲50%,故成本最高,多用在保存關鍵性的重要數據的場合。RAID 1有以下特點: 

  (1)、RAID 1的每一個磁盤都具有一個對應的鏡像盤,任何時候數據都同步鏡像,系統可以從一組鏡像盤中的任何一個磁盤讀取數據。

  (2)、磁盤所能使用的空間只有磁盤容量總和的一半,系統成本高。

  (3)、只要系統中任何一對鏡像盤中至少有一塊磁盤可以使用,甚至可以在一半數量的硬盤出現問題時系統都可以正常運行。

  (4)、出現硬盤故障的RAID系統不再可靠,應當及時的更換損壞的硬盤,否則剩餘的鏡像盤也出現問題,那麼整個系統就會崩潰。

  (5)、更換新盤後原有數據會需要很長時間同步鏡像,外界對數據的訪問不會受到影響,只是這時整個系統的性能有所下降。

  (6)、RAID 1磁盤控制器的負載相當大,用多個磁盤控制器可以提高數據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3、RAID0+1

  把RAID0和RAID1技術結合起來,數據除分佈在多個盤上外,每個盤都有其物理鏡像盤,提供全冗餘能力,允許一個以下磁盤故障,而不影響數據可用性,並具有快速讀/寫能力。RAID0+1要在磁盤鏡像中建立帶區集至少4個硬盤。

4、RAID2

  電腦在寫入數據時在一個磁盤上保存數據的各個位,同時把一個數據不同的位運算得到的海明校驗碼保存另一組磁盤上,由於海明碼可以在數據發生錯誤的情況下將錯誤校正,以保證輸出的正確。但海明碼使用數據冗餘技術,使得輸出數據的速率取決於驅動器組中速度最慢的磁盤。RAID2控制器的設計簡單。

5、RAID3:帶奇偶校驗碼的並行傳送

  RAID 3使用一個專門的磁盤存放所有的校驗數據,而在剩餘的磁盤中創建帶區集分散數據的讀寫操作。當一個完好的RAID 3系統中讀取數據,只需要在數據存儲盤中找到相應的數據塊進行讀取操作即可。但當向RAID 3寫入數據時,必須計算與該數據塊同處一個帶區的所有數據塊的校驗值,並將新值重新寫入到校驗塊中,這樣無形雖增加系統開銷。當一塊磁盤失效時,該磁盤上的所有數據塊必須使用校驗信息重新建立,如果所要讀取的數據塊正好位於已經損壞的磁盤,則必須同時讀取同一帶區中的所有其它數據塊,並根據校驗值重建丟失的數據,這使系統減慢。當更換了損壞的磁盤後,系統必須一個數據塊一個數據塊的重建壞盤中的數據,整個系統的性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RAID 3最大不足是校驗盤很容易成爲整個系統的瓶頸,對於經常大量寫入操作的應用會導致整個RAID系統性能的下降。RAID 3適合用於數據庫和WEB服務器等。

6、 RAID4

  RAID4即帶奇偶校驗碼的獨立磁盤結構,RAID4和RAID3很象,它對數據的訪問是按數據塊進行的,也就是按磁盤進行的,每次是一個盤,RAID4的特點和RAID3也挺象,不過在失敗恢復時,它的難度可要比RAID3大得多了,控制器的設計難度也要大許多,而且訪問數據的效率不怎麼好。

7、 RAID5

  RAID 5把校驗塊分散到所有的數據盤中。RAID 5使用了一種特殊的算法,可以計算出任何一個帶區校驗塊的存放位置。這樣就可以確保任何對校驗塊進行的讀寫操作都會在所有的RAID磁盤中進行均衡,從而消除了產生瓶頸的可能。RAID5的讀出效率很高,寫入效率一般,塊式的集體訪問效率不錯。RAID 5提高了系統可靠性,但對數據傳輸的並行性解決不好,而且控制器的設計也相當困難。

8,常用端口號:
ftp:21
SMTP 25
HTTP80
telnet 遠程登錄 23


9:

系統平均負載-基本解釋

在Linux shell下,有很多命令可以看到Load Average,例如:

[email protected]:~# uptime
12:49:10 up 182 days, 16:54, 2 users, load average: 0.08, 0.04, 0.01

[email protected]:~# w
12:49:18 up 182 days, 16:54, 2 users, load average: 0.11, 0.07, 0.01

[email protected]:~# top
top - 12:50:28 up 182 days, 16:55, 2 users, load average: 0.02, 0.05, 0.00

先大致給一下這3個數字的含義:分別表示系統在過去1分鐘、5分鐘、15分鐘內運行進程隊列中的平均進程數量


10: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網絡地址轉換)是將IP 數據包頭中的IP 地址轉換爲另一個IP 地址的過程。在實際應用中,NAT 主要用於實現私有網絡訪問公共網絡的功能。這種通過使用少量的公有IP 地址代表較多的私有IP 地址的方式,將有助於減緩可用的IP地址空間的枯竭。在RFC 1632中有對NAT的說明。







  

2:運維.


一:貼吧響應緩慢,問排查措施。

1:w 2:top 3:ps 4:netstat

二:NAP實現技術,即有個苦逼的網絡管理員只有一個IP但有一個NAP服務器,有兩個WEB服務器,問實現技術。

三:linux正則表達式的輸出。

開發方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