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的算法抉擇

     貪心法在決策問題上目光短淺,只根據當前已有的信息就做出選擇,而且一旦做出了選擇,不管將來有什麼結果,這個選擇都不會改變。換言之,其並不考慮整體最優,它所做的抉擇只是在某種意義上的局部最優解……第一次看到貪心算法的設計思想的時候我很驚訝,感覺它就是大部分生活的寫照。筆者摸着良心說:不喜歡這個算法,不想讓其成爲人生的縮寫。 

    (一)求職  

    求職跟貪心算法很相似,容易實現,但是會使人目光短淺。筆者曾看到一個典型的例子,正如下圖所示,A做了一個(目光較短的)探測,發現薪酬右高左低,所以決定往左走,找一個極大值點。事實上,如果目光遠一些,往右走,容忍一時的下降,起起落落,可達到全局部的最優。這個例子還有個名字叫盲人爬山,故事不言而喻。

 

     所以求職之路,應該先問清除自己要的是什麼,正視人生的低谷。未來可能很窮,家徒四壁;也可能很成功,牆上掛滿了獎狀。但無論如何,都要提醒自己,你看到的不過是四面牆。它們並不是你生活的全部。

    (二)青春

    我們年輕一代似乎總是生活在兩個極端之中。我們過着處於別人口中純真的環境,卻總是用貪心算法去爲生活抉擇。我們總是說青春應該是跌跌撞撞、無怨無悔的,如果把目標設置爲“快樂”,用貪心算法來形容筆者和筆者周圍的人並不爲過,我們以青春無悔去做一些不負責任的決定,但是歸根究底,卻是人性的自私。

    筆者身邊曾有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對的人出現在不對的時機,一段還沒開始就已知道結局的感情。其實這樣的情況想去阻止一切的發生真的很難,不管是你要阻止它的開始,還是阻止它的結束。以不負青春爲由嘗試開始這段感情,但當逐漸冷靜後,未來越加清晰,貪心算法的缺陷越來越明顯,運行的結果得自己承擔。或許有人覺得不去開始又怎麼知道結果呢,這裏筆者引用《後來的我們》中的一句話好了:既然不負此生很艱難,不負對方就好。既然註定特殊且無可替代,那就應該把傷害降到最低,讓她快樂就好。

    吐槽完貪心算法,筆者也聊聊自己喜歡的算法——排序算法,它永遠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如果你是個在選擇中糾結人,那排序算法中的冒泡排序是個不錯的人生選擇。首先你要明確你不可能要所有的東西,所以只能要你覺得最重要的東西(要知道什麼東西最重要,就需要對自己的報復和慾望有清晰的認識)。面對選擇的時候,你就比較容易知道自己應該選擇什麼了,心無雜念的人,總是更容易做出選擇。

    如果你是個糾結到自己不能做出比較的人,或者說你不能清晰的描繪自己的目標。那快速排序是個不二選擇,不需開始就找最大的數,正如你不需要一開始就必須是百分百正確的選擇一樣,你只需要把你價值觀中的某個標準拿出來,面對選擇時滿足要求的則應放在右邊,不滿足要求的放左邊。

    寫到此處,筆者承認對貪心算法有偏見是因爲筆者也是個貪心的人。當然,筆者寫這些不是想把自己封裝噴子,筆者身邊有許多我們覺得大學生活過得很不錯的人,我覺得她們的人生選擇就像排序算法一樣,雖然不是一開始就有最好的選擇,但是卻在按照自己想要的一步步去逼近,最後也得到了不錯的結果。

    正如鄒振東教授在廈大畢業典禮上的發言一樣:大學最值得帶走的不是知識,而是“45度角仰望星空”的姿勢。在大學,100個人中,99個人都是擡頭看天空的人,難得有一個人低頭看地下,這個人是出類拔萃的人。一旦畢業出了校門,99個人都是低頭看地下——一方面競爭非常慘烈,另一方面誘惑特別多,兩個巴掌打下來,不用教你,你自然會懂得面對現實。難得有一個人擡頭看天空,他不是瘋子,就是出類拔萃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