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對理想團隊模式構建的設想及軟件流程的理解

1.1軟件=程序+軟件工程

~軟件開發的不同階段

1)玩具階段

2)業餘愛好階段

3)探索階段

4)成熟產業階段




5.1團隊與非團隊

團隊共同的特點:1)團隊有一致的集體目標,團隊要一起完成這個目標

                                2)一個團隊的成員不一定要同時工作

                                3)團隊成員有自己的分工,互相依賴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5.2軟件團隊的模式

1)蜂窩模式:一堆人球在哪裏人就在那裏。

2)主治醫師模式:一個學生幹活,其他人跟着打醬油

3)明星模式:明星的光芒蓋過了其他人的總和

4)社區模式:每個人參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貢獻力量,大部分人不拿報酬

5)業餘劇團模式:個人在團隊中聽從一箇中央的指導和安排

6)祕密團隊:一些軟件項目在祕密狀態下進行,別人不知道他們具體在做什麼

7)特工團隊:有一些有特殊技能的人蔘與模式

8)交響樂團模式:傢伙多門類齊全,各司其職。演奏靠譜,練習多

9)爵士樂模式:另外一種演奏模式

10)官僚模式:脫胎於大機構的組織架構

5.3 開發流程

1)寫了再改模式:與蜂窩團隊模式非常像

2)團隊模式功能:具備不同能力的同事們平等的協作,共同完成一個功能

3)瀑布模型:溫斯頓並不推崇嚴格意義上的瀑布模型的各種缺陷,並提出了一些改進的方法




17章

17.2其實還是人的問題



我們建立第一個科學的時候,我遇到了很大的困難,這些困難不是來自政治界的,而是來自學術界本身,來自學術界某些權威,有位權威就是不同意給我立體和資助。

~瀑布模型有適用的範圍嗎?

1)如果產品的定義非常穩定,但是產品的正確性非常重要,需要進一步驗證

2)產品模塊之間的接口,輸入輸出能很好的用形式化的方法定義和驗證

3)使用的技術非常成熟,團隊成員都很熟悉這些技術

4)負責個步驟的子團隊分屬不同的機構,或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可能做到頻繁的交流

17.3 績效管理

比資歷?大鍋飯?比效率?背靠背評比?比不犯錯誤?如何區別對待?

隊員評估這一機制,得出以下4個值:

1)技術等級或技術能力

2)勞動生產力或結果

3)對團隊的貢獻

4)對產品的貢獻

~如何區別對待?

按照完成任務維度。團隊貢獻的維度

17.5 團隊合作的幾個階段

1)萌芽階段:一個人的角色和職責還不清楚,大家都很有禮貌,成員也在琢磨任務到底有多大,每個人忙着適應,開始各種討論。

2)磨合階段:追求最大和諧,投票,諮詢,獨裁,交換決定權

3)規範階段:團隊公開的討論流程和工作方式。一些不成文的規則建立起來。團隊定下來更現實的目標。在工作中互相支持,意識到並尊重各人的個性。

4)創造階段:團隊知道爲何而戰,並將注意力集中到如何創造,實現目標上,高度自治,沒有人爲此擔心或發牢騷。

17.6軟件工程的職業道德

原則1.公衆  原則2。客戶與僱主  原則3.產品 原則4 判斷 原則5 管理 原則6 職業 原則7 同事 原則8 自身



探討:理想團隊模式的構建,需要每個人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磨合個性,瞭解自己與他人,發揮每個人最大的優點,不能盲目自大,更不能過分自卑

           團隊協助,最重要的是學會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尊重他人的學習成果,學會傾聽,學會理解與包容。

            軟件流程見17章總結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