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Hook機制——插件化之Binder Hook

Android系統通過Binder機制給應用程序提供了一系列的系統服務,諸如ActivityManagerServiceClipboardManager, AudioManager等;這些廣泛存在系統服務給應用程序提供了諸如任務管理,音頻,視頻等異常強大的功能。

插件框架作爲各個插件的管理者,爲了使得插件能夠無縫地使用這些系統服務,自然會對這些系統服務做出一定的改造(Hook),使得插件的開發和使用更加方便,從而大大降低插件的開發和維護成本。比如,Hook住ActivityManagerService可以讓插件無縫地使用startActivity方法而不是使用特定的方式(比如that語法)來啓動插件或者主程序的任意界面。

我們把這種Hook系統服務的機制稱之爲Binder Hook,因爲本質上這些服務提供者都是存在於系統各個進程的Binder對象。因此,要理解接下來的內容必須瞭解Android的Binder機制,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Binder學習指南

閱讀本文之前,可以先clone一份 understand-plugin-framework,參考此項目的binder-hook模塊。另外,插件框架原理解析系列文章見索引

系統服務的獲取過程

我們知道系統的各個遠程service對象都是以Binder的形式存在的,而這些Binder有一個管理者,那就是ServiceManager;我們要Hook掉這些service,自然要從這個ServiceManager下手,不然星羅棋佈的Binder廣泛存在於系統的各個角落,要一個個找出來還真是大海撈針。

回想一下我們使用系統服務的時候是怎麼幹的,想必這個大家一定再熟悉不過了:通過Context對象的getSystemService方法;比如要使用ActivityManager

1
ActivityManager am = (ActivityManager) context.getSystemService(Context.ACTIVITY_SERVICE);

可是這個貌似跟ServiceManager沒有什麼關係啊?我們再查看getSystemService方法;(Context的實現在ContextImpl裏面):

1
2
3
4
public Object getSystemService(String name) {
    ServiceFetcher fetcher = SYSTEM_SERVICE_MAP.get(name);
    return fetcher == null ? null : fetcher.getService(this);
}

很簡單,所有的service對象都保存在一張map裏面,我們再看這個map是怎麼初始化的:

1
2
3
4
5
6
registerService(ACCOUNT_SERVICE, new ServiceFetcher() {
                public Object createService(ContextImpl ctx) {
                    IBinder b = ServiceManager.getService(ACCOUNT_SERVICE);
                    IAccountManager service = IAccountManager.Stub.asInterface(b);
                    return new AccountManager(ctx, service);
                }});

ContextImpl的靜態初始化塊裏面,有的Service是像上面這樣初始化的;可以看到,確實使用了ServiceManager;當然還有一些service並沒有直接使用ServiceManager,而是做了一層包裝並返回了這個包裝對象,比如我們的ActivityManager,它返回的是ActivityManager這個包裝對象:

1
2
3
4
registerService(ACTIVITY_SERVICE, new ServiceFetcher() {
                public Object createService(ContextImpl ctx) {
                    return new ActivityManager(ctx.getOuterContext(), ctx.mMainThread.getHandler());
                }});

但是在ActivityManager這個類內部,也使用了ServiceManager;具體來說,因爲ActivityManager裏面所有的核心操作都是使用ActivityManagerNative.getDefault()完成的。那麼這個語句幹了什麼呢?

1
2
3
4
5
6
7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IActivityManager> gDefault = new Singleton<IActivityManager>() {
        protected IActivityManager create() {
            IBinder b = ServiceManager.getService("activity");
            IActivityManager am = asInterface(b);
            return am;
        }
    };

因此,通過分析我們得知,系統Service的使用其實就分爲兩步:

1
2
IBinder b = ServiceManager.getService("service_name"); // 獲取原始的IBinder對象
IXXInterface in = IXXInterface.Stub.asInterface(b); // 轉換爲Service接口

尋找Hook點

插件框架原理解析——Hook機制之動態代理裏面我們說過,Hook分爲三步,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尋找Hook點。我們現在已經搞清楚了系統服務的使用過程,那麼就需要找出在這個過程中,在哪個環節是最合適hook的。

由於系統服務的使用者都是對第二步獲取到的IXXInterface進行操作,因此如果我們要hook掉某個系統服務,只需要把第二步的asInterface方法返回的對象修改爲爲我們Hook過的對象就可以了。

asInterface過程

接下來我們分析asInterface方法,然後想辦法把這個方法的返回值修改爲我們Hook過的系統服務對象。這裏我們以系統剪切版服務爲例,源碼位置爲android.content.IClipboard,IClipboard.Stub.asInterface方法代碼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public static android.content.IClipboard asInterface(android.os.IBinder obj) {
    if ((obj == null)) {
        return null; 
    }
    android.os.IInterface iin = obj.queryLocalInterface(DESCRIPTOR); // Hook點
    if (((iin != null) && (iin instanceof android.content.IClipboard))) {
        return ((android.content.IClipboard) iin);
    }
    return new android.content.IClipboard.Stub.Proxy(obj);
}

這個方法的意思就是:先查看本進程是否存在這個Binder對象,如果有那麼直接就是本進程調用了;如果不存在那麼創建一個代理對象,讓代理對象委託驅動完成跨進程調用。

觀察這個方法,前面的那個if語句判空返回肯定動不了手腳;最後一句調用構造函數然後直接返回我們也是無從下手,要修改asInterface方法的返回值,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從這一句下手:

1
android.os.IInterface iin = obj.queryLocalInterface(DESCRIPTOR); // Hook點

我們可以嘗試修改這個obj對象的queryLocalInterface方法的返回值,並保證這個返回值符合接下來的if條件檢測,那麼就達到了修改asInterface方法返回值的目的。

而這個obj對象剛好是我們第一步返回的IBinder對象,接下來我們嘗試對這個IBinder對象的queryLocalInterface方法進行hook。

getService過程

上文分析得知,我們想要修改IBinder對象的queryLocalInterface方法;獲取IBinder對象的過程如下:

1
IBinder b = ServiceManager.getService("service_name");

因此,我們希望能修改這個getService方法的返回值,讓這個方法返回一個我們僞造過的IBinder對象;這樣,我們可以在自己僞造的IBinder對象的queryLocalInterface方法作處理,進而使得asInterface方法返回在queryLocalInterface方法裏面處理過的值,最終實現hook系統服務的目的。

在跟蹤這個getService方法之前我們思考一下,由於系統服務是一系列的遠程Service,它們的本體,也就是Binder本地對象一般都存在於某個單獨的進程,在這個進程之外的其他進程存在的都是這些Binder本地對象的代理。因此在我們的進程裏面,存在的也只是這個Binder代理對象,我們也只能對這些Binder代理對象下手。(如果這一段看不懂,建議不要往下看了,先看Binder學習指南)

然後,這個getService是一個靜態方法,如果此方法什麼都不做,拿到Binder代理對象之後直接返回;那麼我們就無能爲力了:我們沒有辦法攔截一個靜態方法,也沒有辦法獲取到這個靜態方法裏面的局部變量(即我們希望修改的那個Binder代理對象)。

接下來就可以看這個getService的代碼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public static IBinder getService(String name) {
    try {
        IBinder service = sCache.get(name);
        if (service != null) {
            return service;
        } else {
            return getIServiceManager().getService(name);
        }
    } catch (RemoteException e) {
        Log.e(TAG, "error in getService", e);
    }
    return null;
}

天無絕人之路!ServiceManager爲了避免每次都進行跨進程通信,把這些Binder代理對象緩存在一張map裏面。

我們可以替換這個map裏面的內容爲Hook過的IBinder對象,由於系統在getService的時候每次都會優先查找緩存,因此返回給使用者的都是被我們修改過的對象,從而達到瞞天過海的目的。

總結一下,要達到修改系統服務的目的,我們需要如下兩步:

  1. 首先肯定需要僞造一個系統服務對象,接下來就要想辦法讓asInterface能夠返回我們的這個僞造對象而不是原始的系統服務對象。
  2. 通過上文分析我們知道,只要讓getService返回IBinder對象的queryLocalInterface方法直接返回我們僞造過的系統服務對象就能達到目的。所以,我們需要僞造一個IBinder對象,主要是修改它的queryLocalInterface方法,讓它返回我們僞造的系統服務對象;然後把這個僞造對象放置在ServiceManager的緩存map裏面即可。

我們通過Binder機制的優先查找本地Binder對象的這個特性達到了Hook掉系統服務對象的目的。因此queryLocalInterface也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只查找本地Binder對象,沒有本地對象返回null),這個方法只是一個傀儡,是我們實現hook系統對象的橋樑:我們通過這個“漏洞”讓asInterface永遠都返回我們僞造過的對象。由於我們接管了asInterface這個方法的全部,我們僞造過的這個系統服務對象不能是隻擁有本地Binder對象(原始queryLocalInterface方法返回的對象)的能力,還要有Binder代理對象操縱驅動的能力。

接下來我們就以Hook系統的剪切版服務爲例,用實際代碼來說明,如何Hook掉系統服務。

Hook系統剪切版服務

僞造剪切版服務對象

首先我們用代理的方式僞造一個剪切版服務對象,關於如何使用代理的方式進行hook以及其中的原理,可以查看插件框架原理解析——Hook機制之動態代理

具體代碼如下,我們用動態代理的方式Hook掉了hasPrimaryClip()getPrimaryClip()這兩個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public class BinderHookHandler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TAG = "BinderHookHandler";

    // 原始的Service對象 (IInterface)
    Object base;

    public BinderHookHandler(IBinder base, Class<?> stubClass) {
        try {
            Method asInterfaceMethod = stubClass.getDeclaredMethod("asInterface", IBinder.class);
            // IClipboard.Stub.asInterface(base);
            this.base = asInterfaceMethod.invoke(null, base);
        } catch (Exception e)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hooked failed!");
        }
    }

    @TargetApi(Build.VERSION_CODES.HONEYCOMB)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 把剪切版的內容替換爲 "you are hooked"
        if ("getPrimaryClip".equals(method.getName())) {
            Log.d(TAG, "hook getPrimaryClip");
            return ClipData.newPlainText(null, "you are hooked");
        }

        // 欺騙系統,使之認爲剪切版上一直有內容
        if ("hasPrimaryClip".equals(method.getName())) {
            return true;
        }

        return method.invoke(base, args);
    }
}

注意,我們拿到原始的IBinder對象之後,如果我們希望使用被Hook之前的系統服務,並不能直接使用這個IBinder對象,而是需要使用asInterface方法將它轉換爲IClipboard接口;因爲getService方法返回的IBinder實際上是一個裸Binder代理對象,它只有與驅動打交道的能力,但是它並不能獨立工作,需要人指揮它;asInterface方法返回的IClipboard.Stub.Proxy類的對象通過操縱這個裸BinderProxy對象從而實現了具體的IClipboard接口定義的操作。

僞造IBinder 對象

在上一步中,我們已經僞造好了系統服務對象,現在要做的就是想辦法讓asInterface方法返回我們僞造的對象了;我們僞造一個IBinder對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public class BinderProxyHookHandler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TAG = "BinderProxyHookHandler";

    // 絕大部分情況下,這是一個BinderProxy對象
    // 只有當Service和我們在同一個進程的時候纔是Binder本地對象
    // 這個基本不可能
    IBinder base;

    Class<?> stub;

    Class<?> iinterface;

    public BinderProxyHookHandler(IBinder base) {
        this.base = base;
        try {
            this.stub = Class.forName("android.content.IClipboard$Stub");
            this.iinterface = Class.forName("android.content.IClipboard");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if ("queryLocalInterface".equals(method.getName())) {

            Log.d(TAG, "hook queryLocalInterface");

            // 這裏直接返回真正被Hook掉的Service接口
            // 這裏的 queryLocalInterface 就不是原本的意思了
            // 我們肯定不會真的返回一個本地接口, 因爲我們接管了 asInterface方法的作用
            // 因此必須是一個完整的 asInterface 過的 IInterface對象, 既要處理本地對象,也要處理代理對象
            // 這只是一個Hook點而已, 它原始的含義已經被我們重定義了; 因爲我們會永遠確保這個方法不返回null
            // 讓 IClipboard.Stub.asInterface 永遠走到if語句的else分支裏面
            return Proxy.newProxyInstance(proxy.getClass().getClassLoader(),

                    // asInterface 的時候會檢測是否是特定類型的接口然後進行強制轉換
                    // 因此這裏的動態代理生成的類型信息的類型必須是正確的
                    new Class[] { IBinder.class, IInterface.class, this.iinterface },
                    new BinderHookHandler(base, stub));
        }

        Log.d(TAG, "method:" + method.getName());
        return method.invoke(base, args);
    }
}

我們使用動態代理的方式僞造了一個跟原始IBinder一模一樣的對象,然後在這個僞造的IBinder對象的queryLocalInterface方法裏面返回了我們第一步創建的僞造過的系統服務對象;注意看註釋,詳細解釋可以看代碼

替換ServiceManager的IBinder對象

現在就是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了;我們使用反射的方式修改ServiceManager類裏面緩存的Binder對象,使得getService方法返回我們僞造的IBinder對象,進而asInterface方法使用僞造IBinder對象的queryLocalInterface方法返回了我們僞造的系統服務對象。代碼較簡單,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final String CLIPBOARD_SERVICE = "clipboard";

// 下面這一段的意思實際就是: ServiceManager.getService("clipboard");
// 只不過 ServiceManager這個類是@hide的
Class<?> serviceManager = Class.forName("android.os.ServiceManager");
Method getService = serviceManager.getDeclaredMethod("getService", String.class);
// ServiceManager裏面管理的原始的Clipboard Binder對象
// 一般來說這是一個Binder代理對象
IBinder rawBinder = (IBinder) getService.invoke(null, CLIPBOARD_SERVICE);

// Hook 掉這個Binder代理對象的 queryLocalInterface 方法
// 然後在 queryLocalInterface 返回一個IInterface對象, hook掉我們感興趣的方法即可.
IBinder hookedBinder = (IBinder) Proxy.newProxyInstance(serviceManager.getClassLoader(),
        new Class<?>[] { IBinder.class },
        new BinderProxyHookHandler(rawBinder));

// 把這個hook過的Binder代理對象放進ServiceManager的cache裏面
// 以後查詢的時候 會優先查詢緩存裏面的Binder, 這樣就會使用被我們修改過的Binder了
Field cacheField = serviceManager.getDeclaredField("sCache");
cacheField.setAccessible(true);
Map<String, IBinder> cache = (Map) cacheField.get(null);
cache.put(CLIPBOARD_SERVICE, hookedBinder);

接下來,在app裏面使用剪切版,比如長按進行粘貼之後,剪切版的內容永遠都是you are hooked了;這樣,我們Hook系統服務的目的宣告完成!詳細的代碼參見 github

也許你會問,插件框架會這麼hook嗎?如果不是那麼插件框架hook這些幹什麼?插件框架當然不會做替換文本這麼無聊的事情,DroidPlugin插件框架管理插件使得插件就像是主程序一樣,因此插件需要使用主程序的剪切版,插件之間也會共用剪切版;其他的一些系統服務也類似,這樣就可以達到插件和宿主程序之間的天衣服縫,水乳交融!另外,ActivityManager以及PackageManager這兩個系統服務雖然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hook,但是由於它們的重要性和特殊性,DroidPlugin使用了另外一種方式,我們會單獨講解。

喜歡就點個贊吧~持續更新,請關注github項目 understand-plugin-framework 和我的 博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