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爲什麼要去博物館

    首先,我的習慣,每去一地,如果有可能,必去博物館,有的博物館,會反覆去,比如杭州博物館,我總共去過三次,還覺得不夠。嚴格來說,博物館,沒有結束。一是裏面的藏品,二是在不同時間去,可能會遇上不同的活動,比如春節期間的新加坡亞洲文化博物館,會有很多表演。
    我爲什麼要去博物館,以及,我爲什麼鼓勵別人去博物館?
    1、博物館是對歷史和知識的系統整理、直觀呈現。
    可以這麼說,我們接觸的民間故事、傳說、書籍等,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碎片化知識,博物館,通常來說是按歷史縱線進行整理,在各個時期的不同文化、史蹟、文物,典型、有代表性,可以體現時代特徵、當地特色。各種實物相比書本上的文字,予人的印象更加深刻,站在河南博物院的金縷玉衣前,和在書本里看到的金縷玉衣圖片及文字描述,那種震撼,肯定不同。置身西安博物館,以及我大山東博物館,看到的展品,會發現,和南京博物館、深圳博物館,有同、有異。爲什麼同?爲什麼異?這背後,有太多的東西要思考。
    思考?對了!要的就是你的思考。如果進博物館只是看熱鬧,當然也是無不可的,但是,如果願意在熱鬧的背後,研究一些門道,恭喜你,你將因此而不同。你知道蘇州博物館的建築由來嗎?當你到達臺北故宮博物館,你有沒有從內心深入掀起復雜的情感?你是否瞭解,那些文物,二十年的顛沛流離?它們如何從北京故宮,輾轉上海、南京,再到四川等地,又轉運到臺灣,那樣的超級工程,在戰亂年間如何做到?如果你是項目經理,你是否考慮到背後的項目管理?
    這是多麼好的學習機會啊!而且,很多時候都是免費的啊!
    2、博物館裏盛納着文化的血脈。
    很多說自己熱愛文化的人,其實不瞭解何謂文化,很多人認爲文藝範兒就是穿上民國長衫。在博物館裏盛放的,那些價值連城的器物、書畫,其實,在當初,可能不過是普通人家所用(當然,以四爺他們那類大戶人家居多),那些文字、圖、銘刻……其實都是文化的載體。當然,很遺憾,現在,大部分都在博物館裏,靜靜地被展覽着。
    我覺得現在所有的博物館做的都不夠好,怎麼可以僅僅只是標註名稱和年代呢?不,應該有很多的故事,即使一個小小銘牌盛不下,還可以藉助二維碼。它們其實是有生命的好嗎?它們的生命,長過我們,我們會化爲飛灰,一如我們的祖先,然而它們穿越千年萬年,它們恆在,一代一代人看過、賞過,它們其實會說話,只是,它們沒有被允許和給出這樣的機會。
    當你的眼光靜靜地掠過,你其實應該看得見血與火與水的歷史流過,文化的長河。
    3、博物館是提升你品位的地方。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意義。畢竟,並非人人都是收藏家,很多東西,普通人都買不起,不能把雞缸杯擺家裏,起碼還有機會在博物館裏看看。就象腹有詩書氣自華一樣,一個人看多了博物館,會培養出出衆的品位。
    品位這東西能當飯吃麼?
    的確不能。
    不過,它也許能夠幫助一個人達致從容、安靜的境界,能夠讓你領略藝術之美,而擁有自己的小宇宙。
    當然你做爲一個有品位的人是不會做出“丁錦昊到此一遊”這樣的事的。博物館可以薰陶你的氣質,讓男士溫潤如玉,女子嫺雅從容,而且,這是真正發自骨子裏的氣質,並非手腕上套一隻銀鐲就可以僞裝的民國範兒——安妮寶貝的粉看到這裏請盡情罵我好了。
    4、博物館可以減少你受騙的機率。
    一個人,看多了好東西,才能夠不被次好的、不好的矇蔽。畢竟,你要是見過了趙佶同學畫的《芙蓉錦雞圖》,就不會被路邊書畫店裏的拙劣作品所迷惑,雖然是在博物館裏見過的,也是親眼目睹,所以還會減少你受騙的機率。全世界都知道中國騙子多,文物首飾造假就更多了,走一走深圳文博會,一年不如一年,各種看上去似是而非的東西到處都是,在博物館看過很多真品珍品,再看那些路邊攤貨一般的東西,你立刻可以分辨出來。尤其是妹紙們,培養了火眼金睛後,不至於土豪送個料器的鐲子你就當是羊脂美玉立馬傾心——當然土豪不見得是騙你,可能是不識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