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佛教?

 對於中國人而言,不論他信不信佛,在日常生活及習俗之中,多多少少,均有佛教的成
分在內。相對地,中國的佛教,也不全同於印度或其他國家的佛教;因爲佛教到了中國之
後,從公元前2年到2009年的發展,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形成了中國化的佛教。所以中
佛教,是外來的文化,也是中國自身的文化。可是,當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爲普遍化
的信仰之後,對於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爲大衆所知;大衆所知的民間佛教,乃是爲求現
世利益而供財神,爲求死後安樂而供地藏菩薩,爲了消災祈福而念藥師彌陀。活著的時
候,爲了求財、求壽、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許願;死了之後,即由親屬請了
出家的僧尼,爲之誦經超度。一般人所知的佛教,大約僅僅如此。當然,這些觀念和現象,
站在作爲宗教信仰的功用上說,佛教並不反對,只是佛教的內容和佛教的根本精神,並不僅
是如此。
   
由西域傳到中國以來,雖有不少的人接受了佛教,且爲佛教的弘揚和實踐作了偉大的貢
獻。但是衆所周知,所謂儒釋道三家的優劣論爭,尚在其次,而以儒家或道家的立場,主張
毀佛滅釋的史實,也是歷歷可數。他們所據的理由是「尊王攘夷」,爲了維護中國的國粹,
就不得不打倒或消滅來自印度的佛教。這些知識分子,大多不先要求自己理解佛教,便豎起
了滅佛的招牌,例如唐代的韓愈,便是典型人物。有些是先有了儒勝釋劣的成見,再來閱讀
佛書,並進而採用佛理來充實他們的儒學思想,但仍抱著出主入奴的觀念,排斥佛教,此如
宋朝的朱熹,也是典型人物。此後所謂宋明的理學家,無不走著崇儒闢佛的思想路線,他們
所持的理由,總以爲佛教是出世遁世之學,儒家纔是入世治世之學。道家則更有趣,排斥佛
教,卻又模彷彿經的形式,抄襲佛典的內容,編造成道教的經典。實則,佛教傳入中國之前,
僅有方士而尚無道教,毋寧說中國的道教,是由佛教哺育而成的中國宗教;中國的儒學也由
佛教的滋潤而開出了宋明理學的新境界。所以說誰是入世治世?誰是出世遁世?根本難以
分辨。如說儒者治世,中國的政治,歷代多以儒學爲主,可是王朝的興替治亂,始終都在變
動之中,更可以說,近世中國之衰弱,便是整個中國文化所造成的,難道儒教沒有責任嗎?
反而是佛教始終以在野的立場,盡化風易俗的義務,未嘗有政治權力的野心,卻從未逃避現
實。假如說,佛教果真是消極避世的話,一般人信佛之後,便會脫離世俗,那麼還有誰來向
世俗的大衆做宣化的工作呢?假如無人入世宣化佛的教法,佛教也不能傳來中國,來了中
國也不能深入民間而成爲最普遍化的宗教。
   
當然,現代的知識分子,不會再以中國的儒家爲正統而來排拒佛教;但也不是絕對沒
有,只是這種思想已不合時代潮流,因爲儒家本身也正遭受著各種角度的攻擊,我們倒要反
過來同情儒學的處境了。比如今天的世界潮流中,雖有很多歐美及日本的學者研究儒家思
想,但其絕不會以儒家的兒孫自居,儒家所說的「道統」觀念,在他們是無法承受的。至於
佛教,在世界各地都有人在研究、在信仰、在實踐,雖然也有不少學者僅將佛教當作學術研
究,卻有著更多的人在研究佛教,也信仰佛教
   
很久以來,最大的困難,乃是無法使得沒有宗教需求的人接受佛法。不信宗教和反宗
教,有三種原因,一種是他們覺得宗教的信仰,對於自己無關緊要,不反對他人信仰,自己
則不信仰;像這一種人,或可能當其遭遇世事的打擊、變故之時,在無可告援之際,會
想到某一宗教的信仰,對自己可能有用,也可能終其一生,不會進入宗教之門。另有一種人
對宗教抱有所謂「迷信」的成見,所以反對宗教;但當他們在求知的原則下,接觸宗教的人
士或閱讀宗教的書物,經過一段審察的時間之後,就很可能改變反宗教的態度,如要他選擇
那一個宗教,作爲終身的信仰,我可斷定他們將是選擇佛教,因爲在所有的各宗教中,佛教
在表面上雖也不無迷信的色彩,佛教的教義,卻是最不迷信的。再說第三種人,乃是屬於某
種主義或思想的忠實信徒,他們對於宗教,打內心起,就存有極深的偏見,要他們不反宗教
,甚至信仰宗教的可能性,縱然是有,也很渺茫。這是世間相反的,也是相成的;沒有惡,
顯不出善,沒有惡,也無需要善;宗教是爲需要的人而存在,卻是爲了無宗教信仰的大衆而
產生宗教。有了反宗教的人,也能促使宗教精神的歷練與昇華;有了反對佛教的人,才能爲
佛教帶來新生的機運,所以,在大乘佛教的立場看惡魔,惡魔乃是修持逆行的大菩薩化現。
因此,在佛教的立場,唯有盡其自我地努力弘化,絕不憎惡外來的打擊者與毀謗者。
   
以上所說的三種人,第一種人假如接受了宗教,那是不論什麼宗教,都有可能成爲他們
信仰的對象;第二種人如果接受宗教,必然是選擇佛教;第三種人終身不信宗教,佛教也不
將他們視作惡魔。但是,佛教徒們自己以惡魔的身分來摧毀佛法者,歷史上不就有過;因爲
若非大菩薩的化現,擁護佛教、修行佛法唯恐不及,豈敢破壞佛法!佛陀也曾再三叮嚀:佛
子愛護佛法,應當比愛護他自己的生命還重要。
   
不過,已如前述,中國人之信仰佛教者,佔的比數很多;真正理解佛教者,佔的數目則
很少了。原因是一般人所接觸的通俗的佛教信仰,已經變爲神佛混淆,甚至被貶爲低級的或
原始宗教的鬼神信仰;加上少數的知識分子,在文字上對佛教加以歪曲的描述。所以,純正
佛教信仰是什麼?雖已有著佛教的三藏教典,作過極多的解釋工夫,然對現代的一般人而
言,讀通佛教的經論,固屬不易,讀完三藏教典,也沒有必要。因此,有許多人,希望以最
經濟的時間,即能理解佛教,對佛教得到一個基本的認識,這種概要性的、通俗性的佛教
作,以前不是沒有,而過多的只是中國佛教的宗派介紹,或僅就某一個觀點介紹,或僅以某
一階層的人作爲介紹的對象而着筆。那些書,當然都是值得閱讀的文字,所感不足的是未作
通盤性的介紹;因爲,我們要理解佛教,最好從佛教之所以發生在印度的社會及時代背景爲
始,然後認識佛陀的人格、佛陀的思想、佛陀的教團,以及教團的發展和演變,歷史的傳流
與擴張。佛陀的教義,經過長時間的傳述及註釋,加上廣闊面的繁衍及發揚,本質雖然未
變,形態卻因時、地、人物的不同而有了各式各樣的表現;在這些形態之中,確有真正的
教義,不過也有不少是和真正的佛教並不相應的東西。

謝謝!8小組的支持^_^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