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轻视读书之方法

                                               切勿轻视读书之方法
       读书,这个行为可以说注定要伴随我们一生,它也是让我们成长的最重要的路径之一。每本书对于不同读者的提升肯定不同,书的内容都一样,差异的来源只能归结于读书的“读”字,以及“谁”去读书,就个人而言,那个谁肯定是我,所以需要我去花时间思考的是如何去“读”。俗话说,人丑读书少,大概就是形容我这类同学了,最近几年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也吸取了一些教训,所以,找个时间自己总结了下,也可以分享一下。
       就读书的“读”而言,我的建议是:
       1 摆正好心态.
       对于技术类且需要自己对其内容稳扎稳打的书,读书前,最好不要给自己下一个硬性指标,比如1-2个星期就读完,这样会让自己在读书时,潜意识里不断提醒自己:这个知识点,能看懂就行,差不多就可以了,后面还有很多要读。这是不可取的,所以读书前需要自己摆正心态,心里要有预留出一定时间上的准备,平衡好当前自己内心渴望需要很快读完    这本书的心态,让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从容点,在保证读书质量的前提下,最快的读完这本书,才是关键。
       2 先打好基础,再攀登高峰
       如果一本书有60%以上的知识是自己从来没有总结或者实践过的,那么另外的40%的内容你必须对其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如果对这40%的知识点没有去深入了解甚至只是概念上听说过,你会发现,读书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在折磨你的大脑,纯粹是浪费时间,打击自信心而已,最后顶多自欺欺人的给自己一个安慰:终于把这本经典的书读完了。
       3 对于某些书种,要形成闭环吸收,周期性加深理解的路径。
       对于某些具有实践意义的书,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为:阅读-实践-阅读-实践,其中阅读和实践的过程都要伴随着自己的总结,一回生,二回熟,对于一个知识点总结几遍想不记住都难,这绝不是要让我们拿出从小学就养成的绝技-背诵。但是,难免有些书对于现阶段的我们即便按照阅读,实践及总结的路径来了1-2遍,心里还是没有底气说掌握了里面  的知识,那就只能给自己立个flag,要在半年或者一年以后,再次整体复习一下,当然这个flag到期的过程一定要不断做与这本书内容相关的事情。
       正如开头所言,读书的效果,在书的内容都一样的情况下,决定于如何读,谁来读,前文也描述了自己对如何读的看法,其实同样重要的一件事是如何选择读什么。这个话题可以说更没有严格上的准则,以下也只是我的一些看法:
       1 向有经验的前辈(老师,同事,博主,同学)咨询,说出自己的需求,寻求反馈。
       2 谷歌搜索关键词,在列出的书籍中根据书中内容的介绍,进行初步选择。
       3 去豆瓣上去查选择的书的评分以及书评,甚至可以@部分读者了解更多信息。分别去了解书的作者介绍,书内容的简介,书是否为原著,读者的评价,部分给出不好评价的读者的水平,大部分读者的层次,根据这些信息进一步确定是否适合去读。     
       4 大致浏览该书的内容,看是否真正关注到自己的需求点以及是否适合自己这个阶段的水平。
       5 如果是翻译版本,一定要注意翻译质量,翻译灾难不仅影响读书质量更影响心情,可以选择同时参考英文版,甚至直接读英文版。
       6 该书开头或者结尾是否有相关进阶或者推荐书籍,有的话那就更好了,成长的关键依据就是是否有迭代效果,现在所做的事情是否奠定在以往的积累,这才有价值的提升。 
       最后,希望每个人都能淌游在书海之中,享受读书的快乐,以上只是个人对自己经历的一些总结,才有了这些感触,有其他看法欢迎指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