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你后悔吗

这几天,心不能平静。


我是一名211学校的计算机硕士研究生,已顺利通过论文答辩。但,工作未定。


刚才看了一位同学的文章《我最错误的三个决定》,感触颇深,附贴原文如下:

虽然今天的事还没有做完,虽然还没有洗漱刷牙,虽然明早还要6点多早起,但是还是忍不住想写这个帖子。


我现在20岁零8个月,苦逼大四毕业生一枚,喜欢科比和费德勒,喜欢读历史和名人传记,有一个喜欢的女孩,见到漂亮的陌生女生会害羞。


也许只有在一个阶段要结束的时候,人才会回过头来看看曾经的得与失。这不是一个好习惯,我还是提倡五日三省吾身。我之前没做到,所以没少干同一个地方跌倒的事。


我一直对外人讲,我不后悔自己做过的任何事,这是一种积极和自信的人生态度,但其中也有我故作强大的伪装。我会尽量督促自己向前看,经验是总结的,不是用来后悔的。但是还是有三件事,我做不到视而不见,三件影响我这20年人生的事。


NO.3上高中


不谦虚地说一句,中学时代的我算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中考考了全县第三名,被全省最好的四所高中之一的附中看中。他们几次三番地通知我去某某酒店会议室参加他们的招生考试,提醒我注意事项和考试时间,嘱咐我好好准备。我照那边老师说的做了,没觉得有什么异常。直到我考完和同学聊天才知道学校老师嘱咐我的话他们都要自己一直追问老师才会和他们说。


受宠若惊的感觉,于是乎感觉,这所学校似乎对我稍微重视一点。


后面发生的事印证了我的想法,招生考试感觉一般,同学中不乏20分钟做完英语阅读和完形的人,也有不少攻下数学附加题的人,我当时有点不高兴,可是最后少得可怜的几个录取同学里还是有我。其实,学校可能就是摆明了想要我,只是不能明说而已。


往后的一星期,那边负责招生的老师几乎天天给家里来电话,原因很简单,我不想去,他们想争取。


因为我压根就没考虑过去省城上学。我是一个观念比较传统的人,传统得有点保守。原本的想法就是和大多数同学一样,上完初中,然后在县一中读书,好好努力考个好大学。至于去省城读好高中,周围人不少有这种想法,他们也极力争取各种联系,所以我这种占着茅坑不屌人的行为很适合一句歌词: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其实说白了,就是TM不识好歹。不过我也有我的考虑,我最担心的就是住校,我习惯了晚上放学回家安安静静地学习,习惯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安心地入睡,也习惯了午饭晚饭母亲换着花样为我炒的菜。而且,我家是单亲。不过说实话,后面这条,我当时考虑得少。更多的,是对一个人独立生活以及未知环境的畏惧,因为我太在乎高考,太在乎这三年的成绩。


家里妈妈和姥姥姥爷持中立看法,舅舅上过大学,接受过高等教育,现在也有一番自己的事业,所以眼光更高更远,他极力建议我去,说其它的事都不是我该考虑的。让我吃惊的是那边招生的老师甚至联系到了我的初中班主任,让他给我作动员。可是,我就是死了心不去。


最后,他们都对我做了妥协。于是乎我以入学第一名的成绩入读县一中,成了校园里众星捧月般的天之骄子,虽然高三成绩退步厉害,但是在同学和老师心目中的地位无可撼动。


高考报志愿报交大的时候,说实话我有点不甘心,心理落差很大,但是我没有复读,而是选择来日方长,这一点我很佩服自己。因为同样,劝我复读的人不比当初劝我去附中的人少,只是这次,家人和我的观点异常统一:以一年的青春换一次考试的机会,赌注有点大,而且隔一届之后,高中教育要改革,这意味着复读结果无论更好还是更坏,都必须接受。


当初去了省城的同学不多,但是出路都不错,清华数理基科班、上海交大、复旦、天大、南开,嗯,至少一半人都走得很好。我羡慕,但是不嫉妒,这是心里话。


来了北京这四年,我真的感觉就像是小二黑进城,偌大的北京城集各种先进思想潮流和文化风尚于一身,生活节奏快得可以让你感觉到不努力就要退步。还有那一大批五湖四海云集而来的锐意创新的青年,都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拓宽了我的视野和理想。


不好说环境能改变一个人,但确实可以影响一个人,回家和同学聊天,明显能感受到和二线城市的同学已经有了些许不同。于是,我大学四年回想过无数次的问题又浮现出来,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选择附中吗?


省城的附中之所以出名,很大程度上因为它竞赛成绩优异,每年通过竞赛,就能保送40+清华北大。而且,我上了大学才知道的SAT,那里好多人在高一就开始准备了。可以说,它是最好的四所高中里思想最活跃、也是最有天赋的学校。当然,去那里,我也未必就一定会比现在境况好,也可能完全享受不到我在县一中的人气和待遇,但是长远看,每天和一大群思想时刻都在跳动的学生相处,我或多或少都会从中受益。我也会一直以追赶者的姿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进步,激发出自己更大的潜力。


现在,我在北京呆得越久,我就越体会到当时舅舅的想法和良苦用心。我想如果以后我的孩子面临同样的情况,我应该能够为他指出正确的选择。


NO.2文科


我的理科成绩一直不错,小学上初中,就是因为招生考试数学成绩好,从1000多个学生里脱颖而出排到前10,免去了4000多的择校费。初三学科竞赛,数学化学生物都是省二等奖,物理虽然只得了优秀奖但是竞赛成绩全校排第3。高三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都是省二等奖。之所以好多二等奖,是因为没有报竞赛班,完全靠平时课堂的学习加考试前做几张往年真题来应付这竞赛考试。当然,这也说明我天资还欠点儿,否则就一等奖了。


高一时候我们入学就按志愿分了文理班,但是第一年文理科都学,考试也都考,目的是便于一年后大家的调整。四次考试我的成绩一直在800多学生里稳定在前10,还包括两次第3。可能是被成绩冲昏了头脑,也可能是长久以来都太自信,所以压根没考虑过去学文科。而且在我们这个学理科是主流的学校里,14个班里文科班只有3个,理科实验班转文科,一般的看法都是认为这个人学理科学不下去了。


其实我应该仔细想想当初自己究竟是什么情况。高一的成绩虽然好,但是自己也付出了很多,好多不如自己的同学,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不如自己刻苦,高三压力一大,谁都不好说不会突飞猛进。当然,这是我根据后来事情的发展来说的,事后诸葛亮姑且就不算它。但是我应该至少清楚一条,自己的成绩是文科和理科综合的结果,我地理历史,不止一次考过年级最高分;而我的数学,最后一道题从来没有完整解出来过,一直都是不温不火的成绩。


盲目自信,加上顾忌外界的主流看法,于是我学了理。但是高一成绩排第2的那个女生,转了文科。她后来高考考了全省第7,毫无悬念上了北大。


而当她高三成绩扶摇直上的时候,我的数学一直维持在填空选择至少错一个、最后一题只会第一问的成绩,这个成绩在理科就是130出头,但是同样水平学文科就是140+(我觉得比较符合现实,没有带任何歧视)。而化学一直小错不断,物理总有一个大题接近全军覆没。比这更挣扎的是,高一高二好多不如自己的人,都噌噌地跑到了我的前面。


于是在高三,虽然明知不可能但我还是产生了动摇学理科的想法。可是到了这个时候萌生这个念头,带来的只有负作用。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任何时候保持一个平常心,客观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不去过分在乎外界的看法,这是这件事带给我的启发。


NO.1母亲


我想无论是现在还是再过60年,这都将是我最痛苦最后悔的决定。


我家是单身家庭。曾经有一个父亲,但是在母亲做月子的时候他提出离婚,其原因之丑恶我至今难以启齿。后来因为我的年龄和母亲身体的缘故,他把这件事暂时搁下,一直到了我快2岁的时候才和母亲办了手续,这期间只是象征性地来过几次家。从那以后,我和母亲见过他两次。第一次是大概4岁,有一天他来看家里我,带了一麻袋红枣,几乎没有说话,太姥姥和姥姥指着鼻子大骂他,姥爷没有吭气,母亲在卧室里哭,我当时没有哭,因为我还不懂。第二次是我快6岁左右,我和母亲在县中心花园玩,临走时远远看到他和一个年轻女人在一个亭子里说笑,他扭过头看见了我们,但是留给我们的只有短暂的一怔,然后扭过头继续和女友谈笑风生。母亲问我我看到没,我说看到了,但是我当时很平静,还是因为不懂。


后来上了小学,我发现自己家里只有母亲,发现好哥们儿在家里是可以那样和父亲没大没小,我有点奇怪,但又似乎明白什么。母亲可能也考虑到了我作为一个小孩的心理,教我偶尔和伙伴说起父亲的时候,说他在南方工作。南方在当时意味着繁华和富庶,有点黄金国的意思,我不知道母亲为了我在同伴面前不失掉信心和自尊编出这样的话,是要忍受多大的痛苦。


再往后,我慢慢懂事了,加上从小到大成绩一直很好,所以所谓的自信和自尊,早已不是问题。而且我也在同学面前尽量回避这个问题,其实大家在初中高中谈论父母,也就不是很多了。反倒是我,很习惯娘儿俩的生活,母亲很爱我,我也很懂事,所以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顺便提一下我初中班主任张老师,他知道我家里是母亲一个人带我,所以对我特别好,加上我入学成绩是班里第一,张老师就让我开学负责班里事,而后让我当了班长。初中三年我犯错不只一次两次,但他只批评过我一次,其余,称其为慈祥的教诲更贴切。而当我有一点成绩的时候,他就在班里表扬我,帮我树立威信。他对我的过分宠爱也让班里几个成绩好的女生很嫉妒,当然,这是后来我们上了高中,家长们聊天时才母亲知道的。我很感激张老师,从初一开始到现在,9年时间每年过年都我会去给他拜年。


高一的一天中午,母亲突然提起,说假如给我找一个后爸,我愿不愿意。如果现在母亲问我,我会很自然而然想到母亲虽然是问我,但同样也是她自己从个人角度出发的意愿。但当时真的可能是被母亲惯坏了,亲人之间从不为他人考虑,反倒是和外人相处时会去为别人想想。我很坚决地说不愿意,原因有三个:1.潜意识里,感觉后爸就都不好,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外人看来,总感觉别扭;2.我习惯了娘儿俩的生活,不想做改变;3.我担心后爸是个骗子,欺负母亲不说还骗我们家的钱。


高一,按说应当成熟了,但是我真的是太不懂事了。


从那以后,母亲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件事,依旧如过去一样爱我,为我做可口的饭菜,严格要求我努力学习。那之后,这件事我又想起过几次,但是仅仅是想起来一下而已。


直到上了大学,我才猛然发现,在我读书的这四年里,母亲将要一个人在家,一个人过日子,做饭只能按一个人的量来做,多做了吃不了,少做太单调,劳累一天回了家,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人。而且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半年,然后才能苦苦等到我只有一个月的假期。虽然姥姥姥爷家就住我们家对门,但是爹妈永远无法取代另一半。


每当想起这样的情景,我就对母亲愧疚不已。母亲为了我,抛弃了自己20年的幸福生活,这20年人生最幸福的时光,她没有那个生命中最重要的另一半,而且更没办法让人生重来。我曾经心里抱怨过,为什么我就没有父亲,为什么对我就这么不公平。但是母亲呢,她的悲剧不是远比我要悲惨得多吗?我还年轻,我还有爱情和婚姻值得去期待,而且缺少父爱的缺憾,母亲、舅舅都能用他们的关怀为我尽力弥补,但是谁能给母亲丈夫般的爱,没有人可以代替。


大学四年我唯一坚持下来的一件事,就是每周五周六晚上给母亲打电话。母亲说电话打着贵,没事儿不用老打,但她每次电话里聊起来又都是兴致勃勃滔滔不绝。是啊,憋了一星期的话,一两个小时怎么能够呢。我也喜欢听母亲电话里唠叨,虽然她说的好多都是无关痛痒的鸡毛蒜皮的事儿。母亲是个要强的人,也是个拙于表达的人,她不会老去和姥姥姥爷说这些,所以,我自然是她唯一的听众,除了我,她没人去说这些。所以哪怕是电话里听着她呼吸的气息,听着他打呵欠,我都不觉得无聊,其实我知道母亲的要求很低很低,母亲慢慢老了,她需要的只是一个听众。


今年寒假,我打算先探探母亲口风,如果她还愿意,我们家欢迎那个她需要的男人。


语无伦次写了好多,都是藏在心里好多年的话。之所以想写这些,是因为它们都是我生命中的大事,面对它们的时候,我曾经的选择都十分坚决,但结果证明都是错的。所以我希望这三件刻骨铭心的事能让我牢记于心,变得更加成熟,我人生的路还长,面临的选择还有很多,我希望我今后的每一个选择都能不让我留下遗憾,这是对自己,也是对那些爱着我、为我祝福的人负责。


我也和母亲性格一样,不爱和熟人唠叨这些陈芝麻烂谷子,但是也真心希望能有听众听到这些。知行都是同龄人,而且认识我的人少,就把它发在这里。我真的很少发贴,哈哈~


我从来不说一个优秀的人。但是,却总在别人嘴里以优秀的人出现。于是,我像《我是山姆》里的那位小女儿一样,拒绝自己成为优秀的人,拒绝自己变得聪明。于是,我选择离开那些思想活跃的人,独自前行。


初中如此,高中更是如此。


路走的太长,想退回来就不可能了。


大学,彻底让我认清自己走到了哪条路。而研究生,则让我意识到无论自己如何惶恐不安,也改变不了已在这条浑浑噩噩道路上的现实。


我后悔,却怨不得任何人。我迷惘,却让不到任何出口。


我毕业了,没有工作。没有户口,没有钱,没人任何让人安稳的东西。而且,我还丢失了自己的梦想。


曾经,我以为可以怀揣梦想,走遍中国东西南北,以为可以怀揣着梦想,走向世界各地,飞向两极,飞向太空。


可惜,这些事幻想。


《美丽心灵》的主人公,纳什对自己幻想出来的浪子舍友说:你总是不尊重别人的幻想。


幻想,可以让人有活力,但是,却很少有价值。


我生活在幻想中,而现在,发现,幻想已经保护不了自己,因为现实逼迫的自己节节败退,而且无能为力。


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具有什么能力,能干什么工作。这些,找工作前的要素,我一个都回答不出来。


对,我开始自卑的无以复加了。


此时,就是坐在电脑前,心怀慈悲,天生悲悯的小女孩。尽管我有一颗善良的心,但也改变不了我的境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