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網測速軟件 iperf 的簡要使用方法

參考 http://www.slyar.com/blog/iperf-measure-network-performance.html


昨天趁京東做活動拿下一臺千兆路由器。琢磨着要不要給家裏的網絡來個更新換代。

在這之前得先測試一下家裏的局域網速度。


網絡上查了一圈發現一個叫 iperf 的命令行工具,雖小卻功能強大。

合着別人的教程試了一把。


筆記本之間測速

測試對象(操作系統都是64位WIN10):

筆記本A:  192.168.2.107

筆記本B:  192.168.2.110


準備工作:

1.  把從官網上下載好的 iperf 工具(支持多種平臺,我這裏選擇的是for win 64bit的 iperf3)分別放到兩臺電腦上

官網地址  https://iperf.fr/iperf-download.php


2.  工具無比簡單,只有一個EXE可執行文件與一個DLL鏈接庫。打開CMD到 iperf3 所在目錄路徑下操作


3.  在筆記本B上啓動服務端

C:\Users\Admin\Downloads\iperf-3.1.3-win64\iperf-3.1.3-win64>iperf3 -s
-----------------------------------------------------------
Server listening on 5201
-----------------------------------------------------------

這時筆記本B在5201端口上監聽中(試了幾次發現端口都沒有變化,看來 iperf3 是固定使用該端口)


  4.  筆記本A做爲客戶端向筆記本B發起測試(測試中發現作爲服務端的筆記本B需要關閉防火牆,否則會提示連接錯誤)

C:\Users\AD\Downloads\iperf-3.1.3-win64\iperf-3.1.3-win64>iperf3 -u -c 192.168.2.110 -b 1000M -t 30 -i 10
Connecting to host 192.168.2.110, port 5201
[  4] local 192.168.2.107 port 64153 connected to 192.168.2.110 port 5201
[ ID]  Interval                 Transfer         Bandwidth        Total Datagrams
[  4]   0.00-10.00  sec   14.6 MBytes  12.3 Mbits/sec  1874
[  4]  10.00-20.02  sec  14.1 MBytes  11.8 Mbits/sec  1808
[  4]  20.02-30.00  sec  14.9 MBytes  12.5 Mbits/sec  190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D] Interval                 Transfer         Bandwidth       Jitter          Lost/Total Datagrams
[  4]   0.00-30.00  sec  43.6 MBytes  12.2 Mbits/sec  5.915 ms  105/5587 (1.9%)
[  4] Sent 5587 datagrams


iperf Done.



參數與結果(各個參數的作用也可以通過 iperf3 help 命令來查看):

1. 作爲服務端的設備只要使用 -s 參數就可以


                2. 客戶端有多種參數可設置

-u   設置爲UDP測速

-c   指定服務端IP

-b   指定目標帶寬。爲了測試硬件極限,我這裏設爲千兆

-t    總測試時長,單位是秒

-i    統計間隔時長。一定的時長統計一次數據


3.  從結果上可以看到單次間隔時長中的統計數據及總時長的平均數據。

Interval   指定時間段內的數據

Transfer  測試時的傳輸數據量

Bandwidth  測試出的帶寬數據

Jitter  網絡抖動率。表示相鄰數據包的到達時間存在的偏差,並不是以固定的間隔時間到達目的地。

Lost/Total  丟包數/總包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