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評“射”劇兼談金庸小說

值此物慾橫流、強權橫行之世界,除了“不義”一詞之外無話可說。我也聊點風花雪月吧。
沒想到同學們對“射”劇這樣的片子都有這麼大勁頭,看來也不是不看電視劇啊。說點不敬的話,在我看來,不論哪個版本的“射”劇都是沒法看的,一定要在垃圾裏尋找出金子毫無意義。(輕點拍啊,俄也就是說說)
港產片就不說了,人那是純商業片,不管誰的作品,一律是卿卿我我+打打殺殺,就這風格。金大蝦也只能認命。
央視總是端着掛羊頭賣狗肉的架子,多少總得標榜着“文藝”主旋律以欺世盜名。老金一開始不明底細,以爲他們真能把自己的作品拍成經典呢。然而事實是,從“笑”到“射”,都是四不像的鬧劇。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導演及其製作班底功力太差、完全不能準確把握金庸作品的神髓,畫虎不成反類犬。回顧央視以文學名著爲題材的作品,能夠照葫蘆畫瓢忠實於原著就算已經不錯了,期望他們在其中弄出藝術創新根本毫無希望—《三國》、《水滸》、《紅樓》、《西遊》等等,無一例外。中國演藝界整體素質的極度低下,是不爭的事實。尤其在這樣一個浮躁的時代,連老謀子都不能免俗、每況愈下,張紀忠之輩又能如何?
這裏我不想談演員,中國有可能不缺乏好演員或者是長得好看的演員;但是決定一部作品的整體成敗的,最大因素還是導演/製片。就像踢足球,球星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贏球最主要的必要條件是得有個好教練。
那麼金庸小說的神髓到底是什麼呢?金庸作品的最大看點在哪?
金作中動人的因素很多,粗略的概括如下(排名不分先後):
 帶有強烈的民族感情的家國之恨
 纏綿香豔的情愛糾纏
 深奧玄幽的佛道清談
 離奇曲折的傳奇歷險
 酸腐逼人的道德說教(蒙小青年是沒啥問題)
 細緻入微的人物刻畫
 熟練高超的文字技巧
在我看來,金庸的主要作品中還貫穿着一條主線——那就是作者個人的成長曆程和哲學思考:從憤青的感時傷懷,到成熟男人的責任感“俠之大者”,到對人生的反思懷疑,最後到返樸歸真笑看人生。大家可以從以下作品順序體會一下:連城訣(憤青)——俠客行(成長中)——射鵰英雄傳(成熟男人的責任感)——神鵰俠侶(對個人命運的懷疑)——天龍八部(對人類集體行爲的反思)——鹿鼎記(笑看人生)。其他的作品,取悅讀者、娛樂的成分太多,老金爲了謀生也是不得已吧。
電視劇的拍攝,要想叫座的話,至少要抓住:情愛、情節、人物這三個要點。這方面港產片作的比較到位,要不怎麼讓我們的慄四哥至今回味呢。情愛不說了,男的英武憂鬱,女的溫柔美麗,忠實原著就行了(老金思想老派,絕對男權主義)。情節由於有相當部分的觀衆已經有了解,那麼節奏的把握、變化就是非常重要的;我最欣賞“新笑傲江湖”,到目前爲止金作改編最佳作品,情節抓得好。人物刻畫看似容易,其實很難:作爲文學作品其中人物全都個性鮮明,但是真演起來就不好把握,一不留神就俗了要不就太形式化。我覺得金庸的主角的最高境界就是淡薄超脫、悲天憫人的情懷,其人格魅力就在於此。
要是想拍的叫好,那麼我覺得就必須把金庸作品中暗藏的哲學思考、人性關懷拍出來,得到這個層次。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要深刻理解原著。
興之所致,隨便聊聊。真讓我拍電視肯定沒戲,但是享受一下話語權還是蠻好的。回家看孩子去也。
2003-3-2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