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寶寶規模漲收益跌,銀行系寶寶收益悄然趕超



        原標題:餘額寶收益破5% 互聯網金融規模漲收益跌

        昨天,餘額寶的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5%,回落至4.985%,與最高時的接近7%相比已經下滑超過兩個百分點。根據統計,4月以來,52只互聯網寶寶產品中,只有24只收益率超過5%,佔比不到一半;而與此同時,銀行系寶寶產品的收益率則奮起直追,收益率普遍保持在5.5%上下。


        互聯網寶寶規模漲收益跌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餘額寶領軍的互聯網寶寶產品已經超過50只,並基本實現了主要網絡平臺的全覆蓋。受此影響,公募基金全行業貨幣基金的總規模從2013年年中的3042.5億元,迅速擴張至2014年一季度末的14436.7億元,佔公募資產管理規模比例也由之前的12%上升至42%,超越股票基金成爲第一大基金產品。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互聯網寶寶產品佔全部貨幣基金的比例高達70%,規模超過1萬億元。

        不過與規模飛速增長相對應的是,互聯網寶寶的收益率“穩步下滑”。截至昨天,除了餘額寶之外,微信“理財通”7日年化收益率爲4.893%,百度“百賺”、京東“小金庫”、蘇寧“零錢寶”等互聯網寶寶產品的收益率均從最高時的7%回落至5%以下。

        大同證券分析師張誠認爲,寶寶產品們一旦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出現集中申購和贖回,收益率及流動性都易受到衝擊,由於收益率下降導致賺錢效應弱化、流出加速,則會使得收益率進一步回落。張誠表示,在市場資金緊張、利率高漲大背景下推出的餘額寶等系列產品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已暫告一段落,後期市場逐步迴歸理性,隨着監管的不斷落實,法規的不斷完善,互聯網寶寶產品終究會迴歸成爲電商包裝下的一種傳統基金。

        而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系副主任呂隨啓則指出,餘額寶等互聯網寶寶產品誕生的2013年中期,恰逢市場面臨“錢荒”,貨幣市場利率高企,爲其獲取較高收益創造了條件。伴隨着市場流動性相對寬鬆,貨幣市場利率下行,餘額寶們的收益率也將逐漸下降,互聯網寶寶產品收益率集體“破五”、甚至“破四”只是時間問題。


        銀行系寶寶收益悄然趕超

        有意思的是,與餘額寶們“亦敵亦友”的銀行系寶寶軍團,其收益率卻大多堅挺在5%以上,雖然在吸引眼球方面仍處於下風,但是從收益率方面看已經實現了趕超。截至昨天,興業銀行“掌櫃錢包”互聯網理財產品7日年化收益率爲5.618%;平安銀行“平安盈”7日年化收益率爲5.511%,中銀“活期寶”7日年化收益率爲5.493%,民生銀行“如意寶”7日年化收益率爲4.977%。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解釋說,互聯網寶寶產品目前的高收益主要來源於銀行協議存款,銀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收益率預期,因此,一旦銀行業願意主動變革,銀行系寶寶產品在收益率上也就更具優勢。目前,四大國有銀行已經公開表示不接受互聯網寶寶產品的協議存款,互聯網寶寶產品將受到衝擊。

        除了對接貨幣基金的寶寶產品之外,銀行對互聯網寶寶產品的反擊還體現在理財產品上。近一段時間,銀行不斷推出收益可觀的理財產品,在收益率上一點也不輸給互聯網寶寶產品。根據銀率網的數據,最近一週時間,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中,中期(投資期限在3個月至6個月)理財產品和中長期限(投資期限爲6個月至12個月)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較上週繼續上升,其中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接近5.4%,而中長期的則超過5.5%。理財人士提醒,隨着6月份銀行年中考覈點的臨近,銀行理財市場的行情普遍被看好,消費者可選擇收益較高的中長期理財產品提前佈局鎖定收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