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體系概述

1、計算機網絡概念

將一些分散的、具有獨立設備的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與線路連接起來,由功能完善的軟件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簡言之,計算機網絡就是一些互連的、自治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

目的:資源共享;組成單元:分佈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臺獨立的計算機;統一的規則:網絡協議;

2、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從組成部分來說由硬件、軟件、協議三部分組成。

從工作方式上來說由核心部分和邊緣部分組成。

從功能方式上來看由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組成。

3、計算機網絡的功能

數據通信、資源共享、分佈式處理、提高可靠性、負載均衡等。

4、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廣域網(WAN):覆蓋範圍通常爲幾十到幾千千米的區域,一般通信容量較大。

城域網(MAN):覆蓋範圍大概爲5~50km。城域網大多采取以太網技術,因此有時也併入局域網。

局域網(LAN):覆蓋範圍較小,幾十米到幾千米;局域網通常使用廣播技術,而廣域網通常採用交換技術。

個人區域網(PAN):覆蓋範圍十米左右,使用無線技術,也常被稱爲無限個人局域網(WPAN)。

5、網絡的拓撲結構

星型網絡:每個終端或計算機均以單獨的線路和中央設備相連。優點是便於集中管理與控制,缺點是成本較高,中心節點對故障敏感。

總線型網絡:用單根傳輸線將計算機連接起來。總線型網絡的優點是建網容易、增減節點方便、節省線路。缺點是重負載時通信效率不高、總線處任一處都故障敏感。

環形網絡:將所有計算機接口設備連接成一個環。環形網絡最典型的例子是令牌局域網。環可以是單環也可以是雙環,環中信號是單向傳輸的。

網狀型網絡:一般情況下,每個節點均有至少兩條路徑與其他節點相連,多用在廣域網中,有規則性和非規則型兩種。優點是可靠性高,缺點是控制複雜、線路成本高。

6、計算機網絡性能指標

帶寬:網絡的通信線路娑娜傳輸數據的能力,是數字信號通道所能傳送的“最高數據率”的同語,單位是比特每秒(b/s)。

時延:數據從網絡的一端傳輸到另一端所需要的總的時間,它由四個部分組成:發送時延、傳播時延、處理時延、排隊時延。

一般而言排隊時延和處理時延可忽略不計。

時延帶寬積:傳播時延*信道帶寬。

往返時延:從發送端發送數據開始,到發送端接受到來自接收端的確認,總共經歷的時延。在互聯網中,往返時延還包括各中間節點的處理時延、排隊時延、轉發數據的發送時延。

吞吐量: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絡的數據量,受帶寬和網絡額定速率限制。

速率:數據率或比特率,單位b/s,當數據率較高時,就可以用kb/s。在計算機網絡中通常把最高數據率稱爲“帶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