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效率的十大殺手

身在職場,獲得一份收入是重要目的,但卻不是終極目的。我們要讓事業有所發展,有所突破,而工作當中的“隱形殺手”卻在不經意間大大降低我們的工作效率,成爲事業前進路上的絆腳石。工作中,究竟有哪幾個殺手在對我們的時間和精力虎視眈眈?筆者分析,有以下十種。

殺手一:缺乏興趣。這是一個古老的論題,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範疇內被屢屢提及。人的本質是感性的,興趣是成功的發動機。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會讓自己信心倍增,精力充沛,工作效率也就大大提高。然而,並非所有的人都會受幸運女神的眷顧,從事總是讓自己興致盎然的事業。而且,即使是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在日復一日的重複中也難免久而乏味。因此,興趣更多的要靠後天培養,要在日漸乏味的工作中發掘讓自己感興趣的發光點,並且要鍛鍊自己在這方面的耐力。當然,只有對自己的工作深入思考了,纔會發現這些亮點。如果實在發現不了,就換個工作試試吧,職場中最糟糕的事情莫過於被動的忍耐工作。

殺手二:動力缺失。在一份工作環境中呆久了,你也許你有這樣的感覺,自己總是漂浮在各種問題之上,想要解決,卻手足無措,無心戀戰。每個問題都看一下,每個問題卻都不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這並非工作本身所致,而是我們對工作缺乏深度的思考和研究。或者說,我們在內心裏已經將自己拋在了工作問題之外。這種情況多見於混跡職場多年的“老人”,他們大多已經生活穩定,衣食無憂,沒有太高的目標,也就缺少了前進的動力,自然不能深入的去思考、解決問題。

殺手三:消極的工作態度。同一個問題,一百個人會產生一百個看法;同一份工作,一百個人同樣也會產生一百個態度,但這些態度總體會分成兩類:積極的和消極的。積極的工作態度會讓我們總是主動的去解決一些問題,在迎難而上的過程中,不斷的挑戰自我,併發掘自我的潛力,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而消極的工作態度則相反,在消極怠工、躲避困難的同時,不但無工作效率而言,甚至讓我們身心俱疲。對於職場人士而言,身體的疲勞更多的來源於心理的疲勞,而心理的疲勞則主要由消極的心態導致。如果在職場中你經常覺得疲勞,就試着總結一下身邊的所有問題,看哪些是在有意無意的消極躲避,給自己增強信心,並積極的想辦法卻解決,你會有不同的心理感受。迎難而上樂趣無窮,消極避世痛苦不堪。

殺手四:缺少合理的工作計劃。我們有年度的工作目標嗎?我們有月度的工作計劃嗎?我們有周計劃和日計劃嗎?這些計劃都合理嗎?這些計劃都符合實際情況嗎?個人認爲,只要我們在每個階段開始前仔細研究了實際形式,並且依次做出了相應的計劃,那麼這個計劃就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並且大多是合理的,現實工作中卻是很多人根本沒有工作計劃。工作計劃在開始階段是告訴我們要去按步驟做什麼,而在結束階段則是要告訴我們做過什麼。漫無計劃的做事情就像亂槍大鳥,打下幾個算幾個,毫無目標和規律可言。而合理的工作計劃則像排隊購物,有條不紊,收穫頗豐,大家都有成就感。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箇中深意,獨自領會。

殺手五:各自爲戰。現在很多企業招聘都強調一點:團隊精神。黃健翔有一句名言: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事實如此,我們的工作絕不是單純到與別人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工作中的各個環節之間是緊緊相扣的。我們需要別人的幫助,也需要向別人提供幫助。同樣一個問題,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查找資料,未有所獲,同事一句話的點撥卻讓自己茅塞頓開,而對方在幫助你的同時,也滿足了他的些許虛榮心。當然,並非所有的事情都要向別人討教,提出的問題要有些技術含量,而且要鍛鍊較強的記憶力,不要總是重複的問同樣的問題,否會讓對方覺得你沒有大腦。至於哪些問題需要別人協助,哪些問題無需別人協助,每個人都有清晰的理解,剩下的就是撕下自己虛僞的麪皮,給同事提供一個助人爲樂的機會,解決自己,也成就了他人。

殺手六:慢條斯理的工作節奏。相信大部分的職場人士都欣賞雷厲風行的做事風格,然而現在也出現了大量的“慢一族”,說話慢條斯理,做事慢條斯理,走路慢條斯理。我不認爲這是一種好習慣,沒有緊迫感的,則無法專注於手頭的工作,事業就無法迅速發展。之所以慢,要麼是因爲懶惰,要麼是因爲想得太多,注意力無法集中下來。如果還年輕,就充滿點朝氣,感染自己,也感染他人。

殺手七:不良的作息習慣。調查研究演示,人的大腦在三個時間段內做事最有效率,上午11點前,下午3點到5點,晚上8點到10點。不可能人人如此,並且如此準時,但這確實是絕大多數人的規律。上午的腦力集中的時間最長,所以建議上午的工作中處理需要動腦量的事情,下午的疲憊期處理一些重複的事務性工作,3點到5點的時候再回顧或繼續解決一下重要事務。如果晚上沒有被一些瑣事或應酬佔據,那就利用810點這段時間充點電吧。晚上11點以後你的內臟就開始了一天的清理,並且爲第二天準備必要的糧草。如果你還習慣於熬夜,睡懶覺,犧牲掉的不只是身體,還有每天如黃金般的時間。我們的一生被工作不斷充實着,準備好自己,調整好自己,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每天的戰鬥當中。

殺手八:搜索引擎。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習慣了使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網站來查閱資料,互聯網界的這一技術也真正成爲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是否每個問題,每個資料都值得我們去搜索一把,然後從浩如煙海的文字中去找尋自己需要的那可憐的一點?我擔心的是,如我一般的職場人員已經將自己的思維牢固的釘在了搜索引擎之上,似乎它確實能帶給我們所需要的一切,事實並非如此。有人寫個公文要搜索一把,寫年終總結要搜索一把,寫個人心得要搜索一把,寫段程序要搜索一把,甚至找個對象也要搜索一把。如果這些東西都能搜索來,並且能應用,還需要我們的大腦做什麼?一個關鍵字能搜索出成千上萬的資料,而且大多是重複無意義的,時間就在我們不斷的搜索和重複的翻頁操作中流逝過去了,若稍動腦筋,問題也許已經早就解決了。搜索引擎給我們帶來了方便,因爲能搜索出我們想要的東西;搜索引擎也給我們帶來了不便,因爲需要翻開一堆堆的垃圾才能找到最終我們想要的。

殺手九:即時通訊工具。我認爲面談、電話、郵遞、電郵這幾種溝通方式完全可以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所有問題,換句話說,即時通訊工具對於工作而言,是多餘的。檢視下自己,我們都用即時通訊工具做了哪些工作中真正需要的內容,大部分應該都是閒聊而已。用它來做工作中的溝通,費時費力,打一句文字的時間,兩句話已經溝通完了,並且獲得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況且,自律性較差的人,總在時不時的點擊一下自己的好友列表,看一下里面的頭像,以期冀找到一兩個可聊之人來打發無聊的時光,這也難怪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在上班時間禁止使用即時通訊工具。如果想讓自己的效率高些,就主動關閉即時通訊工具;如果想讓你的團隊效率高些,就幫他們關閉即時通訊工具。

殺手十:很遺憾,你沒有看到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