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如何打通軟件人員的上升通道》

最近在公司論壇看到一篇文章《如何打通軟件人員的上升通道》,不得不說,觀點有失偏頗。

《產業鏈陰謀》裏面舉過一個例子:一個在美國市場賣10美元的芭比娃娃,在廣東一家代工廠中生產,生產廠家能夠拿到1美金的收入就屬於不錯了。那麼,其它的9美金哪裏去了?無非是流通、渠道、銷售的各個環節。從事生產的企業/個人,永遠處於產業鏈的最底層。

換個角度去想,如果你在總價值1美金的環節去工作,就算老闆把所有錢都給你,也不過1美金。相反,如果你在另外9美金的價值區域工作,哪怕只是收益其中的20%,其收入也高達1.8美金。

我想,碼農之所以被稱作碼農,也許就是因爲我們和從事農業生產的人一樣——處於產業鏈的最低層。

公司是以盈利爲目的的,5k能夠找到人做的事情,絕對不會花1w來做。所以,管理層的思路一直都是:“你不願意做,有人願意做,四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碼農多的是”。在這種思路的引導下,純粹的軟件編碼人員,發展通道確實有限。軟件人員並不等同於“編碼人員”,如果僅爲“編碼人員”,根據人才的金字塔原理,總有些人要被淘汰。

所以,長期的發展,只能有兩條路可以走:

1、長期從事技術工作(不限於編碼),往金字塔的頂端走;

2、更換方向,到價值高(或者起碼管理者認爲價值高)的環節走,不能拒絕改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