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常用軟件安裝指南

刪掉的回話項
    受限驅動管理器    restricted-manager --check
    Update Notifier    update-notifier

mplayer

--language=zh_CN
編譯參數:   
    ./configure --enable-gui --with-codecsdir=/usr/lib/codecs --with-win32libdir=/usr/lib/codecs --with-reallibdir=/usr/lib/codecs --with-xanimlibdir=/usr/lib/codecs --disable-inet6 --language=zh_CN
     --enable-freetype --enable-fontconfig 添加以後會出錯!缺少頭文件。

配置文件:
~/.mplayer/config
[code]
# Write your default config options here!
font=/usr/share/fonts/truetype/hiweed/simsun.ttf
subcp=cp936
subfont-autoscale=2
subfont-text-scale=5
vo=xv
[/code]

用法:
    一般控制

    <----- 和 ----−>

    後退/前進10秒

    up 和 down

    後退/前進1分鐘

    pgup和pgdown

    後退/前進10分鐘

    < 和 >

    在播放列表中前進/後退

    HOME 和 END

    跳轉到上級播放列表中的下一個/上一個播放項

    INS 和 DEL

    跳轉到下一個/上一個供選擇的源(僅用於asx播放列表)

    p / SPACE

    暫停電影(按任意鍵繼續)

    q / ESC

    停止播放並退出

    + 和 −

    調整音頻延遲+/− 0.1秒

    / 和 *

    降低/升高音量

    9 and 0

    降低/升高音量

    m
    靜音

    f
    觸發全屏

    w 和 e

    降低/升高panscan範圍

    o
    觸發不同OSD狀態: 無/搜索/搜索+計時器

    d
    觸發掉幀

    v
    觸發字幕是否可見

    j
    切換字幕語言

    a
    切換字幕對齊: 上/中/下

    z 和 x

    調整字幕延遲+/− 0.1秒

    r 和 t

    調整字幕位置

    i
    設置EDL標記

    (下列鍵只對−vo xv或者−vo [vesa|fbdev]:vidix或者−vo xvidix (下列鍵只能用於使用硬件 加速的視頻輸出(xv, (x)vidix, (x)mga等等), 或者軟件均衡濾鏡(-vf eq或者-vf eq2)).

    1 and 2

    調整對比度

    3 and 4

    調整亮度

    5 and 6

    調整色相

    7 and 8

    調整飽和度

    GUI鍵盤控制

    ENTER

    開始播放

    s
    停止播放

    l
    加載文件

    c
    skin瀏覽器

    p
    觸發播放列表

    電視輸入控制

    h 和 k

    選擇上一個/下一個頻道

    n
    改變制式

    u
    改變頻道列表

    DVDNAV輸入控制

    K,J,H,L

    上/下/左/右

    M
    跳轉到主菜單

    S
    選擇
config   
ao=alsa #音頻驅動選擇
vo=x11  #視頻驅動選擇
joystick=0 #是否支持手柄控制
stop-xscreensaver=yes #是否允許播放視頻時出現屏保
monitoraspect=1280:800 #識別桌面分辨率爲1280×800
zoom=yes  #是否允許視頻縮放
subcp=cp936 #字幕字符集編碼
subfont-autoscale=1 #設置按什麼方法來進行自動縮放字幕,0-不自動縮放,1-按電影高度縮放,2-按電影寬度縮放,3-按電影對角線縮放(默認值)
subfont-text-scale=5 #設置字幕文本的自動縮放係數(屏幕尺寸的百分比),值範圍爲0~100,默認值爲5。
subfont-osd-scale=8 #OSD字幕的自動縮放系統(屏幕尺寸的百分比),值範圍爲0~100,默認值爲6。
font=/usr/share/fonts/zh_CN/msyh.ttf #選擇字幕用的字體
overlapsub=1 #支持多語言字幕。
sub-fuzziness=1 #設定字幕自動加載的識別,播放時可以通過j鍵切換。
osdlevel=3 #在屏幕的左上角顯示相應時間等
cache = 8192 #此選項指定用多少內存(以 kBytes 爲單位)作爲播放文件或 URL 的預緩衝。
   

星際譯王
字典目錄:   
mv a /usr/share/stardict/dic

飛鴿傳書
在局域網中飛鴿傳書的傳輸速度非常快,而且非常方便。  經過多次嘗試,終於在 feisty 中安裝 g2ipmsg 成功。
      首先安裝依賴的包:
      sudo apt-get install libxml-parser-perl libgnomeui-dev libpanel-applet2-dev 
      以免在 configure 的時候出現 下面的提示:
No package 'libgnomeui-2.0' found
No package 'libpanelapplet-2.0' found
No package 'gtk+-2.0' found
       sudo apt-get install gettext intltool
       安裝這兩個東東,以免 configure 的時候出現下面的錯誤:
     file=`echo ja | sed ’s,.*/,,’`.gmo /
    && rm -f $file && -o $file ja.po
    /bin/sh: -o: not found
    make[2]: *** [ja.gmo] 錯誤 127
    make[2]: Leaving directory `/home/xmx/g2ipmsg-0.9.1/po’
    make[1]: *** [all-recursive] 錯誤 1
    make[1]: Leaving directory `/home/xmx/g2ipmsg-0.9.1′
    make: *** [all] 錯誤 2

去 http://www.ipmsg.org 下載 gnome2 的 IP Messenger
wget http://www.ipmsg.org/archive/g2ipmsg-0.9.1.tar.gz
解壓:
tar zxvf g2ipmsg-0.9.1.tar.gz
將 g2ipmsg-0.9.1/src/codeset.c 中的CP932 改爲 CP936 ,把日文改成中文。
然後配置
./configure --enable-systray
編譯 make
安裝 sudo make install
如果列表中沒有其它用戶,在設置裏的Broadcast address setting加入自己的廣播地址(將自己的子網掩碼取‘反’再與自己的IP相‘或’)。
在Linux下使用ipmsg(飛鴿傳書)

運行 g2ipmsg就OK了。

我這臺機器現在用的是ubuntu,按照https://wiki.ubuntu.com/ntfs-3g的方法,再看了一些網上的安裝方法,整理如下。如果你是ubuntu:
sudo gedit /etc/apt/sources.list
在最下面加入兩個源
deb http://flomertens.keo.in/ubuntu/ dapper main
deb-src http://flomertens.keo.in/ubuntu/ dapper main
然後用ubuntu的都知道啦~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ntfs-3g
一共會安裝4個軟件包,包括fuse
現在ubuntu裝好以後都會自動掛載ntfs分區的,所以直接編輯fstab文件好了,備份先,這個是好習慣。
sudu gedit /etc/fstab
找到你的ntfs分區,修改格式如下
/dev/xxx /media/yyy ntfs-3g silent,umask=0,locale=en_US.utf8 0 0
當然,你的文件夾yyy要先建立好哈,這些都是基礎。
ntfs-3g也是基於fuse的,需要這個東西在開機的時候運行,於是
sudo gedit /etc/modules
在文件的最後加上fuse

OK,重啓,大功告成。當然這裏只是強調他的內部奧妙,其實在新立得軟件包管理裏直接勾選ntfs-3g config就可以了。

安裝Windows後,恢復Ubuntu的啓動菜單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6-10-20 10:01:51 / 天氣: 晴朗 / 心情: 高興 / 個人分類:ubuntu sth about
查看( 324 ) / 評論( 0 ) / 評分( 0 / 0 )
使用Ubuntu安裝光盤

本部分解釋如何使用Ubuntu的安裝光盤來恢復GRUB(the GRand Unified Boot loader)

    * 進入電腦的BIOS,檢查是否可以從光驅啓動。如果您可以從光驅啓動的話,將光盤放入光驅。退出BIOS(如果需要的話,保存設置以確保電腦從光驅啓動)。
    * 當Ubuntu啓動界面出現boot:提示時,輸入rescue然後按回車鍵。
    * 選擇語言、地區(國家)和鍵盤佈局,就像進行全新安裝時一樣。
    * 輸入主機名,或者使用默認值(Ubuntu)。
    * 選擇根分區(屏幕上會顯示硬盤上的分區列表,所以您需要知道Ubuntu安裝在哪個分區上)。應該是形如dev/discs/disc0/partX,其中X是分區號。
    * 然後您將進入命令行(a hash)。
    * 輸入 $ grub-install /dev/hdaX X是您的Ubuntu的根目錄所在分區。

使用Ubuntu Live CD

請在下列方法中選擇一種:

使用LiveCD,同時保留Windows Bootloader

請記住這種方法會將GRUB安裝到硬盤的MBR(主啓動記錄master boot record)上面,而不是安裝在根分區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沒有問題的,除非您已經另外有一個啓動管理器。

換言之,如果您使用Boot Magic或者System Commander之類的啓動管理器的話,那您在上面看到的命令將會覆蓋您原有的啓動管理。

如果您已經將GRUB安裝到根分區,命令會有一些不同。下面是我在我的系統中所使用的。

在使用Ghost重新恢復Windows後,如何恢復Grub菜單:

   1. 從Live CD(如Ubuntu Live,Knoppix,Mepis或者相類似的)啓動。
   2.

      打開終端。切換爲超級用戶(SuperUser)。(在Ubuntu中輸入"sudo -i",在Ubuntu以外的其它發行版中輸入"su")。輸入根用戶密碼。
   3. 輸入"grub",會出現GRUB命令提示。
   4. 輸入"find /boot/grub/stage1"。會出現如同"(hd0)"樣的結果,在我的電腦上是"(hd0,3)"。在下面的命令中使用您電腦中得到的結果。
   5. 輸入"root (hd0,3)"。
   6. 輸入"setup (hd0,3)"。這裏是關鍵。在其它一些指南中使用"(hd0)", 如果您想將GRUB寫入MBR的話,那使用"(hd0)"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您想將GRUB寫入您的Linux根分區的話,則您需要在逗號之後加上數字,形如"(hd0,3)"。
   7. 輸入"quit"。
   8. 取出Live CD,重新啓動電腦。

From:http://ubuntuforums.org/showpost.php?p=121355&postcount=5

使用Live CD,同時覆蓋Windows bootloader

   1. 從Live CD啓動進入桌面。
   2. 打開終端或者切換到一個tty(Ctrl+Alt+F1)。
   3. 輸入"grub"
   4. 輸入"root (hd0,6)",就是您硬盤和啓動分區的編號。(我的啓動分區(/boot)位於/dev/sda7,轉換到grub就是hd0,6)。
   5. 輸入"setup (hd0)",或者是您的硬盤編號。
   6. 輸入"quit"退出grub。
   7. 重新啓動。

From:http://ubuntuforums.org/showpost.php?p=117829&postcount=2

不使用Ubuntu Live CD

您可以不使用Ubuntu Live CD,而是直接從您的硬盤上運行"grub"。首先您需要掛載根分區(下面的例子中假設根分區在hda1上):

sudo mkdir /mnt/linuxsudo mount /dev/hda1 /mnt/linux

然後,進入sbin目錄並運行grub

sudo cd /mnt/linux/sbinsudo ./grub

使用非官方的"Super Grub Disk"

注意:此方法對於只有一個Linux的系統是非常有效的。如果您有不止一個Linux系統的話,Super Grub Disk將會恢復在您的分區上發現的第一個Grub。

    *

      下載Super Grub Disk
    * 將其刻錄到cdrom上或複製到軟盤上
    * 從光盤或軟盤上啓動
    *

      選擇:您的語言
    *

      選擇:將Grub恢復到MBR(Restore Grub on MBR)
    *

      選擇:自動(Auto)
    * 您將看到這條信息:SGD has done it!
    * 重新啓動
    * 完成

疑難解答

本部分適用於---

    * 在Ubuntu之後安裝Windows的雙系統啓動設置
    * Windows崩潰導致重新安裝的情況
    * 在Windows系統恢復中還原了MBR
    * GRUB未能成功安裝的情況

前提條件:

    * 您的Ubuntu分區未被改動
    * 您有一張Live CD,比如說是Ubuntu Live CD,或者是其它您喜歡的任何一種
    * 您可以熟練地通過LiveCD進入控制檯
    * 您還記得您是怎樣設置分區的(有一張打印好的/etc/fstab是最理想的了,但您也可以使用fdisk -l /dev/hda的輸出結果)
    * 如果您使用非Ubuntu的內核或者是自己編譯的內核,那需要您具有內核是如何工作的相關知識,特別是有關initrd的知識
    * 您的內核的版本;本解答中假設版本號爲2.6.10-5-386

準備您的工作環境

將LiveCD放入光驅並啓動電腦。繼續LiveCD的啓動程序,進入工作界面。如果LiveCD沒有自動打開一個控制檯(也叫做終端)的話,您可以手動打開。在Ubuntu中,單擊"應用程序->系統工具->終端"。注意:由於這是一個LiveCD的環境,所以在這裏對用戶帳戶或文件系統的改動都是暫時性的。這就是說,您可以在不影響您的實際安裝的情況下,設置一個臨時的根用戶密碼和建立目錄。現在,您需要獲得根用戶權限。在Ubuntu下,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sudo -i

在Knoppix下,使用如下命令,無須輸入密碼。

su -

現在您已經擁有根用戶權限,您需要掛載包含有啓動文件的分區。您需要能訪問/sbin/和/boot/目錄的權限。如果/boot/列在您的fstab文件中,您就需要掛載兩個分區。爲您的工作環境創建一個掛載點--您會發現這和創建一個目錄是一樣的。

mkdir /mnt/work

如果你需要掛載/boot/,您還需運行下面的命令。

mkdir /mnt/work/boot

現在可以加載您的文件系統了。複查您的fstab文件並確認根目錄(/)和/boot/目錄的位置;應該是類似/dev/hda3和/dev/hda4,但字母a和數字3、4可能因您的文件系統而不同。注意:以下部分均假設是/dev/hda3和/dev/hda4,您應該在輸入時根據自己的情況做相應的改變。輸入以下命令加載您的文件系統和一些GRUB需要的信息。

mount /dev/hda4 /mnt/work mount -o bind /dev /mnt/work/devmount -o bind /proc /mnt/work/proccp /proc/mounts /mnt/work/etc/mtab

現在,您需要通過下面的命令進入您的工作環境。

chroot /mnt/work/ /bin/bash

警告:從現在開始,您所修改的任何文件都將影響Ubuntu系統。您已經離開了LiveCD安全環境。小心操作。

自動恢復GRUB

如果您的/boot/是獨立分區,輸入下列命令。

mount /dev/hda3 /boot/

    * 在這裏重新安裝GRUB很容易。輸入以下命令即可。

/sbin/grub-install /dev/hda

如果您使用上面的命令沒有成功,(這種可能性不大),您就需要手動配置GRUB(也不困難);如果您使用上面的命令成功了,您應該閱讀最後一節--“配置GRUB菜單”開始部分的注意事項。

手動恢復GRUB

在您進行下一步之前,您需要理解GRUB是如何區分分區的。對GRUB來說,數字從0開始,字母用數字來表示,也從0開始。例如,/dev/hda1就是GRUB中的"hd0,0"。同樣地,/dev/hdb3是"hd1,2"。注意:如果您有一個/boot/分區的話,"root"命令必須指向您/boot/分區的位置。如果您沒有/boot/分區,則指向您的根分區。

/sbin/grubgrub> root (hd0,2)grub> setup (hd0)grub> quit

配置GRUB菜單

注意:如果您只是想恢復您的MBR的話,則就無需進行這一步的操作了。Windows不會修改您原有的menu.lst的內容,所以如果以前一切正常的話,現在應該也會正常工作了,您可以重新啓動電腦了。使用您喜歡的編輯工具打開GRUB菜單文件/boot/grub/menu.lst。例如:

nano /boot/grub/menu.lst

注意:您的menu.lst文件是用來控制GRUB啓動時顯示的操作系統以及其顯示外觀。本節的內容僅解釋如何啓動您的操作系統;不會幫助您將啓動管理器設置得美觀。下面是一個menu.lst的範例,但刪去了不必要的註釋。它是基於前面例子中/dev/hda3和/dev/hda4的假設的,同時也假設Windows安裝在/dev/hda1.

timeout 5 #The number of seconds GRUB should wait before booting an OSdefault 0 #The entry which should be booted by defaultfallback 1 #The entry which should be booted in the event of the first one failingtitle  Ubuntu, 2.6.10 #A 32-bit Ubuntu entry#This (or something like it) should be in your configurationroot   (hd0,2)initrd /initrd.img-2.6.10-5-386kernel /vmlinuz-2.6.10-5-386 root=/dev/hda4title  Ubuntu, 2.6.10 #Another 32-bit Ubuntu entry#This is an example of an Ubuntu entry which does not have a separate /boot/ partition#(it is provided only as an alternate to the example above -- do not use them together)root   (hd0,2)initrd /boot/initrd.img-2.6.10-5-386kernel /boot/vmlinuz-2.6.10-5-386title  Microsoft Windows XP Home #An entry for a Windows installation#If you're reading this guide, you probably want thisroot   (hd0,0)makeactivechainloader +1

就是這樣了。保存並關閉此文件,然後重新啓動試用一下。

GRUB相關資源

    *

      GRUB Manual
    *

      GRUB homepage
    *

      Grub wiki
    *

      Linux+Win+Grub HowTo
    *

      Super Grub Disk. Ready to go cdrom or floppy that restores Grub on MBR automatically
    *

      Linux Recovery and Boot Disk Creation with Grub.
    *

      Win32 Grub
    *

      Booting with GRUB
    *

      WinGRUB
    *

      GRUB Installer for Windows
    *

      GRUB for DOS- Bridging DOS/Windows to Unix/Linux

CategoryDocumentationCategoryCleanup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