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關於蘋果的產品、傳聞和一些優點

我最初注意到蘋果電腦是在90年代末,那時候第一代iMac風靡一時(主要是在國外),這臺中看不中用(雜誌上的評測是這麼說的)的電腦實在是太漂 亮了,如果不是因爲我太窮,它多半會是我的第一臺蘋果.那時候我經常在泡在網上看着各種顏色的iMac圖片流口水,後來知道這個能讓消費者忘掉蘋果的種種 不足毅然掏出錢包的產品,是一個名叫繳納腎.愛撫 (Jonathan Ive)的英國人設計的.後來蘋果公司種種讓人驚豔的產品,也大都是出自這位偉大的設計師之手.

 喬布斯雖然不直接從事設計工作,但是作爲決策者,他的眼光 顯然是很牛x的.蘋果的大部分產品,包括操作系統的界面,都以漂亮得不像話爲人所知,這顯然並不是有錢就能做到的:財 大氣粗的微軟應該僱得起這個世界上最 好最貴的設計師,但微軟總是能把圖形界面設計得讓用戶裝完系統後第一個念頭就是想“美化”它.最新的windows vista總被說成是“華麗”,但是相對於優雅的OSX來說,vista再華麗也是“土華麗”,它就像是一個特別有錢的鄉鎮企業生產的頂級豪華產品.

 關於蘋果的產品






 

後來蘋果推出了更經典的新一代imac,即俗稱“檯燈”的一體式電腦,這是蘋果歷史上我最喜歡的(以外觀來說)一體式產品了。

那 時候我的收入狀況已經好一些了,但還是沒有買,主要原因是受不了“檯燈”的液晶顯示器糟糕的效果。這不是“檯燈”獨有的毛病,02年左右的時候,液晶 顯示器的色彩還原差仍然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作爲瓏管顯示器的忠實用戶,我和我的終生黃友(經常一起觀摩交流黃圖的朋友)勱芤老師(這小子在牛博網上開的 圖片博客倒是特純潔,勱芤的真名就叫賈淳^_^)都是晚至04年纔買了自己的第一臺液晶顯示器。那年看到EIZO L568顯示器顯示的肉色之後,我們都鬆了一口氣:終於可以把笨重的CRT顯示器處理掉了。

我也很喜歡“檯燈”同時期的Power Mac Mirror,我曾經以爲它的機箱設計會長期沿用下去,畢竟從99年的G3開始,Power Mac系列的機箱大體輪廓就沒變過,而且細節上越改越好看。

 

誰知道在外觀設計上本來是一個“信得過單位”的蘋果稍後會推出正面看像空氣淨化器側面看像電暖氣的Power Mac G5。

 

(好吧,我承認它工藝精湛,內部設計出色,但再精湛不也是電暖氣嗎?)回顧蘋果產品歷史的時候,我最希望蘋果能夠以“復刻(蘋果中國對remaster的愣譯)”或是“復古”的名義再次推出的產品就是“檯燈”和Power Mac Mirror了。

再 後來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沒有去注意蘋果的產品,直到ipod出現。就我自己的實際需求來說,ipod是蘋果歷史上最好的產品,即便它的外觀不是這麼精 致,即便它的操控性不是這麼完美(我很奇怪有人會覺得ipod不好用),即便它的定價很貴(最初是),即便它的電池壽命很短(最初是),即便它的音質一般 (直到今天還是),即便它的原裝耳機奇差(直到今天還是)。

ipod剛推出的時候,很多對它不以爲然的人(包括很多mp3生產廠商) 的反應是,“誰會需要把上千首歌曲隨身帶着呢?聽得過來嗎?”但事實證明,即使是推出能把幾萬首歌隨身攜帶的產品也仍然是很有市場的。我自己的理解是這 樣,ipod這種好像超出實際需要的產品能夠被開發出來的主要原因是,獨斷專行的偏執決策者史蒂夫.喬布斯自己就是一個唱片收藏數量很大的“音樂發燒 友”,所以他自己就需要一個ipod:唱片多的人大都對很難及時找到自己剛好想聽的某一首歌倍感頭疼,mp3格式的出現和容量越來越大的家用電腦硬盤多少 減輕了這種煩惱,id3 tag的出現和itunes這類帶有文件管理性質的mp3播放軟件最終解決了這個問題,而大容量的ipod則更徹底,它使得你即便不是在家裏,也能隨時隨 地聽到你幾百上千張唱片中的任意一首歌。唱片癖們想象一下吧,把你這輩子的所有唱片收藏全都裝在一個比磁帶隨身聽還小得多的精美手持設備裏別在腰上,走在 馬路上突然發神經想聽某一首十幾年前經常聽的老歌時發現它就在自己的腎或是闌尾邊上,得益於ipod完美的操控設計,你只要動幾下拇指就能從成千上萬首歌 中輕鬆地把它找出來。你從此再也不用擔心你失戀的時候(你知道這通常會發生在公共場合而不是家裏)手邊沒有你剛好想翻出來聽聽以便讓自己感覺更悽慘更楚楚 可憐的背景音樂了,這簡直是比人流還夢幻的用戶體驗。

在把音樂幾乎當成是“生活必需品”的很多發達國家裏,像喬布斯這樣家裏堆滿了唱 片的人比比皆是(我自己最多的時候,家裏的搖滾唱片也有近千張,所以被父母和很多朋友們當成是“發燒友”,“精神病”,可是在我的那些老美同事眼中看來, 我的唱片數量只是“正常”、“還可以”),對這些人來說,ipod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實用的產品而不是玩幾天就不新鮮了的時髦玩具。“音樂發燒友”喬布斯自 己就需要一個像ipod這樣方便易用的大容量產品,他也知道很多喜歡音樂的人同樣需要,而那些自己很少聽音樂的隨身聽產品企業的老闆們好像並不知道,他們 只知道把自己的產品改得音質更好,外觀更靚,然後堅信沒有什麼精神病會需要隨身攜帶幾千首歌曲走出家門。我想這是ipod獲得如此巨大成功的一個主要原 因,起碼開始的時候是這樣。單是靠精美的外觀設計,製造“蘋果文化”、“蘋果個性”、“蘋果品味”的認同感,培養勢利眼過剩、心眼兒奇缺的消費者羣體等 等,是不可能把一種產品賣得火成這個樣子的,蘋果過去的那些靚絕人寰的產品平平無奇的市場表現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喬布斯當年開始賣電 腦的時候總喜歡說他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是真正讓商用、軍用、科研用的電腦走進每一個普通人的家庭從而改變了這個世界的IT人顯然是比爾.蓋茨和那些兼 容機生產商們。蘋果後來成了“專業領域內的電腦”、“有品位的人使用的電腦”、“你買了你就比別人牛x了的電腦”並不是喬布斯老師當初希望的結果。喬老師 年輕的時候和比老師一樣,也希望每個家庭都有一臺個人電腦,區別是妄人喬老師希望這些電腦的操作系統和主機全都是蘋果一家生產的價錢昂貴的封閉式系統,他 的失敗簡直是註定的。但這一次,平心而論,ipod的成功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認爲是改變了我們的世界,至少對喜歡聽音樂的人來說是這樣,你很難說一個 銷量突破了一億的音樂播放器沒有改變這個世界聽音樂的方式,儘管mp3這個格式並不是蘋果開發的。

我買了第一個ipod之後,又開始 忍不住路過蘋果專賣店的時候就進去看一看摸一摸,希望能看到類似“檯燈”這樣的經典產品再度出現,不久蘋果就推出了Mac mini G4,我其實並不喜歡Mac mini的設計和定位,但考慮到花幾千塊錢就能正式體驗一下我向往已久的OSX操作系統,我就買了一臺回去。

 

這 臺電腦基本上幹不了什麼正事兒,讓它開個Firefox瀏覽器都要愣上半天才能反應過來。加到了1G內存後,我把常用的幾個程序都打開,然後從不關 機,免得每次用的時候“先開機,後大便,便後洗手,洗完手就可以用了。”不用的時候就讓它睡覺,這臺機器被喚醒的速度倒還可以。後來一想既然從不關機,蘋 果電腦上網又相對安全,那就讓它做下載專用電腦好了。因爲我從網上很少下載毛片以外的東西,所以現在這臺電腦基本上就成了我下毛片專用的電腦,再後來我看 到Mac mini的字樣,就總覺得像是Mao mini。

在長時間使用“Mao mini”的過程中,我發現OSX確實是一個非常優秀並且易用的操作系統,我過去總擔心它很可能僅僅是一個漂亮的繡花枕頭。當然,它也不像蘋果教主喬布斯 和蘋果信徒們吹噓的那樣“完勝”windows,只能說是各有優劣。一個實際用起來和windows不相上下,幾乎沒有病毒和木馬,界面的舒適美觀遠勝 windows的操作系統對我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我一直都是一個喜歡“玩操作系統”的人,單就工作和娛樂來說,我有臺中等配置的windows電腦 就足夠了,但是因爲貪玩,多年來我總是浪費時間在電腦上安裝各種冷門的,我其實用不到的,並且易用性也不好的操作系統,裝好了就傻呵呵地改改圖標,換換壁 紙,設置一下中文字體什麼的,做這些無聊的事情我總是很高興。OSX比這些操作系統當然實用得多,所以蘋果轉用Intel芯片後,我又忍不住買了臺外觀並 不是很讓我喜歡的新一代iMac。

這一代iMac對我來說,主要有兩個問題:

首先是這臺一體式電腦竟然沒有顯示 器的單獨開關(這是買回來之後發現的,就像ipod買回來之後發現竟然沒有充電器一樣,這是一種典型的“蘋果給你的驚喜”),所以你要是想讓電腦繼續工作 的同時離開一會兒或是去睡覺,那就只能等10分鐘後讓顯示器自動關掉(這是操作系統的默認設定)。 當然你可以每次準備不關機離開電腦的時候,到系統預設裏自己把關閉顯示器的時間改得非常短,比如一分鐘,這樣就避免了電源浪費,回來之後你再笨手笨腳地手 動改回來就可以了(“很人性化”,“很方便哦”)。我後來終於找到了一個叫“Sleep Display”的第三方軟件才解決了這個難以置信的傻x問題,sleep display可以保持機器運行的同時,瞬間關閉顯示器。順便說一下,由環保運動領袖、美國副總統戈爾擔任董事,並且以產品非常“人性化”和“有品位”著 稱的蘋果電腦公司,多次被環保組織評爲世界上最不環保的IT產品企業。

另一個問題是,蘋果這一次不知道喫錯了什麼藥,把這臺機器的正下方邊框設計得如此憨厚忠厚傻厚。

 

17 寸機型的下邊框厚度,竟然和顯示屏整個高度的一半大致相當。不需要經過什麼美學訓練,人們也能很容易感覺到這是一個非常彆扭和難看的比例。尤其是從 後面看的時候,17寸的iMac接近正方型的愣頭愣腦樣“很不蘋果”。只有24寸iMac機型的樣子還可以接受,但是你家裏如果已經有了一臺24寸顯示 器,很少用到雙屏,並且又不是什麼財主,是很難下決心再買一臺“捆綁”了而不是“贈送”了一個24寸顯示器的主機的。最後我買了臺難看的17寸iMac, 然後把它接到我原有的顯示器上設成雙屏使用。我本來甚至想過把這臺iMac拆掉支架,屏幕朝下扣在桌面上當超薄臥式電腦來用,因爲除了設計難看之外,它的 顯示屏效果也非常差。但在OSX裏好像不能把我原來的顯示器設爲主屏,所以只好作罷。彆彆扭扭地用了兩個月之後,我把這臺電腦轉手給了一個做錄音的朋友。

今 年夏天我又在朋友的指點下找到了osx86project.org這個網站(還有後來發現的遠景論壇和think-different.cn的論 壇),在這裏我學會了怎樣把破解版的OSX操作系統安裝到普通的PC上。只用不到蘋果機一半的價錢(相同或類似配置下)就能自己裝配一套幾乎完美地實機運 行OSX操作系統的DIY電腦(江湖上叫Hackintosh/黑金塔)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快感,同時也給我一直醞釀寫一些批評喬布斯的文字這件事帶來了陰 影^_^ 爲了繼續使用OSX的同時又能儘量保持人格完整,我想了很久只好又買了一臺新款的金屬iMac。呵呵,也可能是理直氣壯地批評那些我認爲很操蛋的人帶來的 快感比省錢帶來的快感還要強烈,看來我還真是喜歡罵人啊。

 

這 一次iMac仍然沒有顯示器的獨立開關,仍然保留了下邊框的愚蠢比例,但因爲顯示器周圍加了黑色的裝飾框,視覺上有所改善。20機型使用的顯示器仍然 不是廣視角屏,不是16.7m真彩屏,而且還是反光強烈的鏡面屏。鍵盤改用了全新設計的超薄金屬鍵盤,我一直都很喜歡蘋果所謂的“極簡主義”設計風格,不 過蘋果的有些設計不是簡單簡約簡潔而是簡陋,比如這個全新的金屬鍵盤就是:怎麼看都像是一個半成品。

 

新鍵盤手感比原來那個精美的透明鍵盤好了很多(很難找到比原來的蘋果透明鍵盤手感更差的產品了),但在市面上能見到的X架構超薄鍵盤中,仍然是手感較差的一個。

如果沒有意外,我想我在將來會繼續喜歡蘋果的大部分產品設計,繼續討厭蘋果的經營方式和宣傳手段,繼續沒事兒就寫文章批評諷刺一下史蒂夫.喬布斯教主和他的信徒,然後用罵喬布斯的文章的稿費買點蘋果公司的產品……

泡在osx86project.org論壇的那段時期,該論壇的老大在問題解答裏直接就告訴讀者:你下載OSX破解版文件首先是違法的,其次是不道德的(該站不提供下載)。這種磊落和負責的態度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希望國內的類似論壇也能這樣坦誠面對讀者。


下面這些是你經常能聽到的關於蘋果一些傳聞和我所瞭解的真相:

1.蘋果的操作系統OSX比windows穩定

如 果是跟windows3.1、windows95/98/ME這些古代的操作系統比,我承認OSX更穩定,但如果跟同時期的windowsXP和 windowsvista比,兩家的穩定性其實差不多.我開始用XP後,這麼多年只碰到過一次微軟臭名昭著的藍屏死機(OSX偶爾也會死機,它死的時候臉 色是灰的).微軟推出運行穩定的windowsXP已經六年多了,但是很多蘋果粉絲們只要一提到windows,就會機械地想到“不穩定”,其實他們這種 不需要過腦子的生理反應比OSX穩定多了.

2.蘋果機在平面設計、音頻視頻製作和出版領域內仍然是最好的選擇

出 版領域和音頻製作領域裏也許蘋果仍然有優勢(就算是,很大程度上也是行業傳統習慣和軟件數量造成的),在視頻剪輯和平面設計的領域裏,蘋果早就沒有什麼 所謂的優勢了(如果不是已經處於劣勢的話),各種專業雜誌上的大量評測和分析已經多次證實了這一點.但是專業領域內的傳統常常是非常保守,非常自以爲是並 且難於改變的.勱芤老師在美國的大學裏教授平面設計課程,在田納西州印第安那州的大學教書的時候,學校裏的蘋果和PC大概各佔一半,教師和學生會按照自己 的習慣選用機器;後來他轉到加州的院校去任教時,就發現當地學校的設計專業給師生配備的全都是清一色的蘋果機,當勱芤的同事和學生髮現他用IBM的筆記本 做設計的時候都感到十分驚訝,有些人甚至不知道PC也是可以運行PhotoShop的,儘管adobe都已經開始逐漸減少蘋果機上的軟件開發了.

3.蘋果電腦比PC貴

這 個表達有點問題,因爲同樣配置的PC隨着品牌的不同,價位上差別很大.所以準確地說,(1)作爲一種不兼容的封閉式系統,蘋果不給我們選擇廉價的“戴爾 蘋果機”,“神舟蘋果機”這樣的機會(配件選擇方面也是差不多的情況),所以如果購買PC,在價位上相對買蘋果,你可以有更多的選擇.(2)作爲一種品牌 電腦,無論是臺式機還是筆記本,蘋果的價格實際上並不比“黑社會”一線廠商IBM或索尼更貴.

4.蘋果機更“人性化”

這 是關於蘋果的傳說裏流傳最廣的一種,真實的情況是,蘋果確實能做出非常人性化的創新設計,但是也很擅長犯最滅絕人性的低級錯誤.簡單地說,蘋果是一個不 太在意用戶感受的臭牛x企業.有時候,我會覺得蘋果標榜的“thinkdifferent”的意思就是像精神病一樣地去考慮問題,精神病考慮問題的時候就 是thinkdifferent.有人把那些最弱智的企業都不會犯,但是蘋果會毫無顧忌地去犯的低級錯誤叫做“蘋果給你的驚喜”,除了我前面提過的單鍵鼠 標和沒有顯示器獨立開關的iMac之外,還有幾個典型的例子:

(1)蘋果的窗口只能用鼠標在窗口右下角做縮放操作(幾乎所有的圖形界面操 作系統都可以在窗口的四個邊和四個角上進行同樣的操作,用屁股想也應該知道哪一 種設計更人性化),如果你想把一個位於桌面右邊的窗口手動調整到你需要的大小,就要先把這個窗口挪到桌面的左上角,然後再到該窗口的右下角進行操作.

(2)一般說來,電腦上的dvd播放軟件比家電的dvd機用起來更方便的一個特色就是你可以用鼠標在播放進度條上快速定位尋找你想看的內容,但是蘋果自帶的dvd播放軟件竟然不帶進度條,這是我迄今爲止我在電腦上見過的惟一一個不帶播放進度條的dvd播放軟件.

(3) 這一代的iMac(從最初的iMacG5到現在的金屬iMac)外殼無論是半透明的塑料還是亞光的鋁材,共同特徵是機身邊框的邊緣非常銳利,是一種 “慘無人性化”的銳利,雖然還不能用來切冷凍排骨,但至少可以做裁紙刀(天地良心,絕無誇張,我用紙試着裁過).不信你可以到蘋果專賣店自己用手摸摸看, 記得不要太用力,要不然就帶上邦迪.

5.蘋果機就像是電腦中的寶馬

這句話是喬布斯和他的信徒們經常說的.如果這是指蘋果機的外殼,那我承認蘋果機很“寶馬”,但如果這是說蘋果機的性能……你大爺,你什麼時候見過寶馬和夏利跑一樣速度的?

6.用蘋果機能體現你的個性和品味.

文明用語.

也說說蘋果系統的優點吧,免得有些人看不懂我爲什麼會買蘋果,下面這幾個是我最喜歡的:

1.蘋果機可以把整個操作系統安裝到1394接口的外置硬盤上,並且選擇用這個外置硬盤來啓動和運行電腦。

2. 按照PC上的概念來看,OSX上幾乎全都是“綠色軟件”,所謂“安裝”就是把那個軟件(通常是一個看起來像是單一文件的文件包)直接拖到應用程序文件夾 裏,所謂“卸載”就是從應用程序文件夾裏把它拖到垃圾筒裏。OSX的這個優點是蘋果用戶瞧不上windows的主要原因之一。

3.OSX的文件搜索功能“spotlight”和窗口切換功能“exposé”做得非常酷也非常實用,XP下需要另行安裝的googledesktop和vista自帶的桌面搜索功能雖然也能實現跟spotlight差不多的功能,但是使用感受上還是略遜那麼三籌五籌。

4.windows 用戶徹底改用蘋果的操作系統要花上一段時間來適應,如果你本來是一個熟練操作windows的長期用戶就更是如此,但對於沒怎麼接觸過電腦的新人來說, OSX好像更容易上手(至少我觀察到的幾個例子都是這樣)。所以如果你給本來不太會用電腦的老婆買臺蘋果電腦而不是PC,那她爲了使用上的各種問題在你看 書的時候來煩你的可能性會大大減少。

5.蘋果機上確實基本沒有什麼病毒和木馬,喬布斯和他的信徒總把這個吹噓成是技術先進。實際的情況 是,蘋果機用戶太少,你辛辛苦苦寫個病毒出來也感染不了幾臺機器,病毒作者和黑客們這個賬還是算得很清楚的。每次就安全問題蘋果吹牛逼吹得太邪的時候,就 會有高人出來露一手讓蘋果閉嘴(同樣的問題也總是發生在微軟頭上)。不管怎麼樣,如果你受夠了windows上無窮無盡的病毒,那麼轉到蘋果上絕對不會讓 你失望。操作風格穩健所以覺得自己不用怕病毒的人不要忘了你每次出差回來的時候,你老婆總是把你的電腦弄得毒成了什麼樣子。有些財大氣粗的老師們可能會 說,既然如此,那我就給我老婆再買一臺PC單獨用着,讓她別動我的電腦。如果你真是這麼想的,請參看上面的第四條的最後一句。

PC上我們常用的軟件在蘋果上大都能找到類似或是完全一樣的,下面這些是我自己常用的:

1. 文件管理器:這個本來應該是操作系統自己做好的份內工作,但是OSX的finder(相當於windowsexplorer)做得相當簡陋(至少大部分 PC平臺轉過來的用戶會這樣覺得),後來我只好找了個叫做pathfinder的軟件來替代finder,它相當於PC上的 totalcommander,功能完善,非常好用。pathfinder的窗口最大化也像windows一樣,是真正的最大化(OSX裏的“最大化”按 鈕嚴格地講不是最大化而是蘋果相信的“最合適化”,習慣了windows窗口最大化的用戶開始時會感到非常不適應,但客觀地講,很難說哪一家的設計是更好 的,也許微軟和蘋果都給窗口加上第四個按鈕纔是更好的方案。)你如果是因爲受不了finder而決定放棄蘋果機,那建議你試試pathfinder後再做 決定。一個不太好的消息是pathfinder不是免費的軟件。

2.輸入法:這本來是中國的PC用戶改用蘋果的最大阻礙之一,但是牛逼又免費的FIT輸入法出現之後已經不再是問題了,雖然該輸入法比新出的搜狗和谷狗輸入法還差一點,但絕不比微軟輸入法差。

3. 看圖:在windows下,我一直用又快又簡單的ACDSee3.0。蘋果也有OSX版的ACDSee,但是很不好用。我用過xsee、 imageviewer、ffview等等,還有很多蘋果用戶強烈推薦的iViewMediaPro,全都感覺不好用。後來找到一個叫cocoviewX 的軟件還湊合,直到發現了Xee這個軟件之後這個問題纔算徹底解決了。蘋果送的iPhoto雖然有些特色不錯,但是整體上很麻煩,看堆破圖片還需要導入, 導入後又不像iTunes那樣“導有所值”。

4.BT:我用OSX下的Azureus沒覺得比windows下的BitComet差,反正都能默默地埋頭下毛片。

5.電驢/騾:基本上也是用來下毛片,所以對我來說,電驢就是毛驢。OSX下的不叫eMule,而是叫aMule,設置很麻煩,很不好用,我沒見到別的選擇,如果有達人知道,歡迎賜教。

6.網頁瀏覽:OSX下的爛IE停止開發了(謝天謝地),蘋果上大家好像基本上都是在用Firefox,跟windows下使用時的感覺沒什麼兩樣。中文網站很多都對蘋果自帶的Safari瀏覽器支持不好,但Sarari確實比Firefox界面好看。

7.DVD播放程序:沒有找到像windows下的PowerDVD那麼好用的,OSX自帶的DVD播放器雖然整體上還不錯,但是作爲電腦上使用的播放器,它沒有可以用鼠標快速定位的播放進度條。

8.全能多媒體播放器:沒找到像windows下的暴風影音那麼好用的,不過OSX下的VLC已經很不錯了。

9.IM:MSNMessenger有OSX版,用着還可以,QQ有非官方發行的、開發人員到目前還沒被抓起來的lumaQQ。

10.破牆工具:沒有無借和自由菛,好在TOR有OSX版。

11. 虛擬機軟件:我只試過VMwareFusion,覺得非常好用,就沒試paralleldesktop,反正兩個都不是免費的。在Intel芯片的蘋果機 上用虛擬機運行xp在大部分情況下,速度都能令人滿意,所以我甚至沒試用bootcamp,我不想在兩個系統間切換的時候重啓電腦。不過虛擬機運行的xp 顯卡性能太差,不要說3D遊戲,視頻播放都不靈。

12.ID3Mod2:用OSX下的iTunes你會發現中文歌曲導入後,一大半都顯示亂碼,有個叫ID3Mod2的軟件能批量解決這個問題,但這個小軟件不是免費的。

最後再說一下關於OSX中的鼠標手感問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嘮叨。

windows 的老用戶改用蘋果機的時候很可能會發現(也有很多遲鈍的人發現不了,先恭喜他們),在OSX當中移動鼠標的感覺非常彆扭,指針的移動是一種反應有細微延遲 的感覺(跟你是否把移動靈敏度設置爲最高沒有關係),如同蘋果技術論壇上有人說的那樣,“就像在泥漿中滑動鼠標”。你要是想在OSX當中找回 windows裏的那種如臂使指的感覺,唯一的辦法就是選購一個微軟的鼠標,安裝微軟的鼠標驅動軟件forOSX版,然後在系統預設中把指針移動的方式改 爲微軟驅動的方式。決定手感差異的好像不是鼠標硬件而是驅動方式的原理,如果你有本事用微軟的鼠標驅動程序驅動其他品牌的鼠標,比如蘋果或是羅技,理論上 應該也是一樣的效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