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新聞:無屌絲,不江湖



陰暗潮溼的某間地下室,一名瘦弱的男青年抽着2塊錢一包的煙,一邊瀏覽手機屏幕上的網易新聞,愁眉緊鎖的他陷入了沉思:國家下一步該怎麼走?如何突破美國封鎖?如何收復臺灣?如何保住南沙釣魚島?一個個難題需要他思索,抉擇。此時,傳來踹門的咣咣聲:“開門!查暫住證!”聽見這個聲音,青年心驚膽戰,慌忙關上電腦,再也不敢發出半點響動,直到外面的人走遠了,纔敢坐到板凳上,重新打開電腦,在新聞的評論區狠狠的敲上:在這個地球上,我們中國人從不懼怕任何一個敵人!

這是一枚廣爲流傳的段子——我記得至少是在八年前,我就在天涯社區看到過——這番惟妙惟肖的側寫,不無惡意的擠兌了絕大多數公衆討論的場景,並重新詮釋了何爲“掙着賣白菜的錢,操着賣白粉的心”。後來“屌絲”一詞莫名走紅,那些不屬於社會普遍定義的成功範疇裏的羣體,開始主動進行自嘲且佔得先機,使得那些惡意反而喪失了居高臨下的優越感——你無法辱罵一個坦然貼着屌絲標籤的人爲屌絲——最終重新調和了愈演愈烈的某種衝突。

理解這種現象,也就能夠理解爲什麼在中國基尼指數始終遠超國際警戒線的同時、大量網友卻紛紛拜在“首富之子”的微博下求認老公的原因了。


言歸正傳,之所以說起這個話題,是因爲網易新聞客戶端在發佈4.0版本時,公佈了其典型用戶的標準:

他大概27.5歲,本科畢業,月收入在5000到6000元左右,他每天會看八次新聞,平均瀏覽超過30分鐘,他非常熱衷於表達意見,去發表跟貼,他也愛玩,玩彩票什麼的……

儘管可能在整體生活品質上並不如篇首段子所演繹的那般窘迫,但是在由成功學把持的主流輿論中,網易新聞的典型用戶仍然難逃屌絲族羣:年紀已經不算小,但是收入僅可稱得上介於溫飽與小康之間,學歷一般,卻又勉強可以自述爲邊緣知識分子,心懷天下,常有指點江山的發言欲,兼具強烈的自我意識,然而,若是心血來潮,也原意豪擲自己的零花錢去挑戰不勞而獲的500萬。

雖然網易移動互聯網部總經理徐詩補充說“根據第三方的數據顯示,網易新聞客戶端在資訊類應用中,月收入超過6000元以上的佔比第一”,但是歸根結底,泛新聞類產品服務的是大衆用戶,而大衆用戶又以屌絲爲主,所以要說優秀的新聞產品的標準就是它對屌絲羣體的覆蓋能力,這話大抵是沒錯的。

中國的幾大網媒當中,新浪是網絡新聞生產標準化制度的開創者,搜狐是以新浪爲目標矢志不渝的跟隨者,騰訊是有了資本之後試圖藉助人才戰略改變媒體格局的顛覆者,唯有網易的路線最爲獨立,將新聞主體之外的幾個元素做到路人皆知,進而形成了令人側目的媒體品牌,甚是奇特。衆所周知,中國的網媒,除了新華網這類官辦網媒之外,是沒有新聞採寫權(體育、科技等垂直行業除外)的,也就是說,四大門戶的大多數稿源都是共享的,而在這種“存同求異”的運營中,網易竟能落得一些好名聲——不妨百度搜索“網易+良心”看看結果——確實是託了劍走偏鋒的福。

嚴格來講,新聞本身是不可能有態度的,是非曲直,一目瞭然,沒有多少演繹空間。網易後來提出“無跟帖,不新聞”的理念,其實就是在強調新聞解讀,也就是觀點評論,跟帖是UGC,“另一面”等專題是PGC,通過這種內容替換,網易新聞方纔得以出衆。從80後到90後,從跟帖文化到彈幕文化,從行業評論家到全民自媒體,屌絲扮演的角色被層層繼承,而他們也將新聞解構成爲了自己的精神食糧,並對內容賦予強烈的個人色彩。據說,網易跟貼至今發表跟貼量最多的一個用戶迄今爲止累計寫了300多萬字(20多萬次跟帖),相當於40本《朝花夕拾》。

在最新版本的網易新聞客戶端中,網易將跟帖與彈幕結合了起來,所有的視頻新聞,跟帖內容都以彈幕形式在屏幕上劃過,用戶表達的地位繼續上升。一位傳統媒體人在朋友圈裏驚訝於網易的出格,稱這是在“歡迎網易加入彈幕陣營”。

“你覺得他在破壞,他已經開始創造”,這是當下新舊媒體劇烈衝擊的格局裏,最大的特別之處。

網易新聞客戶端另一個屌絲屬性極重的地方,在於它將9158的秀場模式——衆所周知,美女主播也是屌絲經濟的明星產品——借鑑了過來,用戶瀏覽新聞可以獲得虛擬金幣,而虛擬金幣除了可以兌換某些實物獎品之外,還可以用於打賞編輯,而編輯獲得的金幣數量,又會成爲網易公司內部薪酬考覈的一個參數,影響編輯的獎金收入。這種模式,其實就是利用一套賬號體系,將社羣的玩法揉了進來,讓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訂閱指定編輯,促進雙方的互動慾望,同時激勵編輯策劃精品化的原創內容(關於這一點,網易和騰訊都在悄然佈局,趨勢性很強,有待下回分解)。

沒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

有趣的是,就在網易新聞客戶端4.0版的發佈會舉行的前一天,網易門戶總編趙瑩提交了辭職信,據丁磊在內部郵件中的描述,網易新聞客戶端這款產品也是趙瑩“傾力打造”的,雙方也是友好分手,丁磊也支持這位與他共事九年的老部下的個人選擇。結合時間和情理,大致上可以推斷,趙瑩應該提早就與丁磊做過離職的溝通並達成共識,而這一版本的新聞客戶端產品,應該就是她的告別作品,趙瑩也是所謂“南方系”的出身,在網易內部風評不錯,屬於“懂媒體也懂產品”的那撥人,雖然網易總編這個位置始終坐不久人,丁磊也被業界戲稱爲真正的“創業導師”,但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高管的流失並沒有瓦解掉網易的媒體地位,相反,歷任主編砥節礪行打磨出來的方法論,都讓後繼者受益良多,能夠較爲輕鬆的接過馬鞭馳騁前行,與其嘲笑網易門戶留不住人,不如想想爲什麼留不住人的網易門戶仍然屹立不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