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組成的五大部分

計算機組成的五大部分:

計算機五大組成及功能:

    由運算器、控制器、儲存器、輸入設備及輸出設備組成計算機,並且每個部分都執行特定的基本功能。

         1. 運算器或稱算術邏輯單元(Arithmetical and Logical Unit:   
       運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對數據進行各種運算。這些運算除了常規的加、減、乘、除等基本的算術運算之外,還包括能進行“邏輯判斷”的邏輯處理能力,即“與”、“或”、“非”這樣的基本邏輯運算以及數據的比較、移位等操作。 
        2.控制器(Control Unit):
     控制器是整個計算機系統的控制中心,它指揮計算機各部分協調地工作,保證計算機按照預先規定的目標和步驟有條不紊地進行操作及處理。通常把控制器運算器合稱爲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 
     3.儲存器(Memory unit):
      儲器的主要功能是存儲程序和各種數據信息,並能在計算機運行過程中高速、自動地完成程序或數據的存取。存儲器是具有“記憶”功能的設備,它用具有兩種穩定狀態的物理器件來存儲信息。這些器件也稱爲記憶元件。由於記憶元件只有兩種穩定狀態,因此在計算機中採用只有兩個數碼“0”和“1”的二進制來表示數據。記憶元件的兩種穩定狀態分別表示爲“0”和“1”。日常使用的十進制數必須轉換成等值的二進制數才能存入存儲器中。計算機中處理的各種字符,例如英文字母、運算符號等,也要轉換成二進制代碼才能存儲和操作。 
         存儲器是由成千上萬個“存儲單元”構成的,每個存儲單元存放一定位數(微機上爲8位)的二進制數,每個存儲單元都有唯一的編號,稱爲存儲單元的地址。“存儲單元”是基本的存儲單位,不同的存儲單元是用不同的地址來區分的,就好像居民區的一條街道上的住戶是用不同的門牌號碼來區分一樣。 
        計算機採用按地址訪問的方式到存儲器中存數據和取數據,即在計算機程序中,每當需要訪問數據時,要向存儲器送去一個地址指出數據的位置,同時發出一個“存放”命令(伴以待存放的數據),或者發出一個“取出”命令。這種按地址存儲方式的特點是,只要知道了數據的地址就能直接存取。但也有缺點,即一個數據往往要佔用多個存儲單元,必須連續存取有關的存儲單元纔是一個完整的數據。
4.輸入設備(input device):
       用來向計算機輸入各種原始數據和程序的設備叫輸入設備。輸入設備把各種形式的信息,如數字、文字、圖像等轉換爲數字形式的“編碼”,即計算機能夠識別的用1和0表示的二進制代碼(實際上是電信號),並把它們“輸入”(INPUT)到計算機內存儲起來。鍵盤是必備的輸入設備、常用的輸入設備還有鼠標器、圖形輸入板、視頻攝像機等。 
5.輸出設備(output device):
     從計算機輸出各類數據的設備叫做輸出設備。輸出設備把計算機加工處理的結果(仍然是數字形式的編碼)變換爲人或其它設備所能接收和識別的信息形式如文字、數字、圖形、聲音、電壓等。常用的輸出設備有顯示器、打印機、繪圖儀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