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GPS车辆应用系统的产业化前景分析和市场展望

 

我国GPS车辆应用系统的产业化前景分析和市场展望
曹 冲
  摘要:本文就我国GPS车辆应用系统的产业化发展进行前景分析和市场展望,对行业现状和存在问题也作了较为客观的解剖。文章着重谈了以下几个问题:(1). 现在的应用规模和水平;(2). 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3). 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应吸取的经验教训;(4). 市场在呼唤过得硬的产品和信得过的企业,以及社会化的服务;(5). 大联合和产业化是我国GPS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6). 卫星导航系统及其车辆应用系统的最新发展动向;(7). 为什么说我国的GPS应用产业,特别是车辆应用行业到了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时刻?
  一、 概况

  GPS是美国的笫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它利用同时收到四颗星的信号,可得到所测目标的位置和速度,以及时间。而且同时可以有无限个用户使用,全天候地实现全球导航、定位和授时。
  GPS最初的总体设计方案是1973年由美国国防部批准的,1978年发射笫一颗卫星,1995年宣布形成正式的工作系统。表1所列为GPS系统总览与概况。GPS的系统开发费用共耗去100多亿美元,系统每年的营运和维修费用约为2.5-5.0亿美元。
  GPS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空间段;控制段;和用户段。空间段是24个卫星组成星座,目前在轨的工作卫星经常保持在27颗左右。控制段是对系统的工作进行管理监测控制,以上两段均由美国国防部(DOD)负责。用户段则是指GPS用户接收机,它与GPS用户设备研发生产与服务有关。GPS民用接收设备的制造、销售和服务基本上是遵循市场规律进行的。

表1. GPS系统的总览与概况

1 基本描述 GPS为天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广播精密的时间同步信号,用以估算位置、速度和时间,原理是单向无源卫星测距
2 系统发展 1973年:总体计划获准;1978年:笫一颗卫星发射入轨;1995年:系统达到完全工作能力。
3 卫星星座 倾角为55度的6个近圆轨道面内共有24颗卫星,轨道半径为26560公里,轨道周期为11小时58分钟,太阳同步轨道
4 参考标准 座标框架:WGS-84时 间:UTC(USNO)
5 信号性能 载波信号(MHz):L1---1575.42; L2---1227.6;多址方式:CDMA伪随机(PRN)码:C/A码(L1); P(Y)码(L1,L2)码频率(Mcps): C/A码 1.023;P(Y)码 10.23
6 性能规范 标准定位服务(民用):水平位置误差(95%) 30m (无SA)精密定位服务(军用):三维定位误差(50%) 16m
7 精度指标 实 时:单个接收机绝对定位精度为数十米,差分定位为分米量级批处理:相对定位为毫米量级
8 产品价位

芯片组(L1):$25-50(批量)
OEM板(L1):$50-1000(大宗)
手持机:$100-250
船用DGPS接收机:$1000-2500
非精密进近接收机(IFR):$2000-5000
测地型双频(L1+L2)接收机:$1万-3万

   表2所示是GPS全球市场的现状和预测(1996-2003)。由表2可以看到,当前GPS应用市场最红火的是车辆导航、消费产品和跟踪监控,尤其以车辆导航所占份额为最多。以2000年为例,车辆导航产品的产值为$29亿美元,约占GPS产品总值的35%左右。在日本国内1999年底装有导航系统的车辆持有量超过了500万台。2000年日本的车载GPS导航仪产量达到200万套,年增长率为33.3%。北美和欧洲的车载导航仪的销量在2000年内达到或超过100万套,近些年来每年都以翻一翻的速度往上增长。

表2. GPS全球市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单位:$亿美元)

产品分类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汽车导航 5.20 9.00 16.00 23.00 29.00 36.00 42.00 47.00
跟踪/控制 3.24 5.60 8.50 12.00 18.00 24.00 31.00 38.00
OEM 2.80 4.50 7.20 11.00 16.50 23.00 30.00 30.00
测绘/GIS 1.80 2.00 2.60 3.20 4.00 4.80 5.70 6.90
消费产品 3.70 5.30 7.35 9.60 13.00 17.40 23.20 31.20
航空 1.25 1.60 2.20 3.00 3.80 5.00 6.00 7.10
航海 1.20 1.30 1.40 1.55 1.65 1.80 1.95 2.10
军用 0.80 0.90 1.00 1.10 1.30 1.45 1.60 1.85
总计 18.89 28.50 43.55 60.65 81.75 106.95 134.45 164.15

  值得指出的是,根据国际权威分析机构ABI公司2001年报告的预测,要比表2所示的结果乐观得多,2001年全球的GPS产品销售总额便可达到190亿美元至2005年能达到600亿美元。这种良好的发展前景是与GPS应用市场的逐步成熟和SA置零政策的实施密切相关的。

   二、 现在的应用规模和水平

  GPS是现代高新技术实现军民两用的一个成功范例。GPS己逐步演变为一种世界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在GPS应用领域中,车辆应用所占的比重在各项应用中数它最大,约占总数的50%左右。GPS车辆应用系统一般分为两大类:车辆跟踪系统和车辆导航系统。
  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至今有七、八年的时间,我国GPS车辆跟踪系统应用走过了极其起伏而缓慢的发展道路。经历了几起几落的艰难里程。1994-95年间是第一波,当时有成十上百家公司都来抢占GPS车辆跟踪系统市场,其中也不泛有几家具备经济实力的公司,但真正成功者不多。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市埸尚未形成,用户还没有迫切需求;二是技术途径尚不完善,做成的大多是实验室内刚出笼的,还达不到商品化程度的产品。鉴于上述原因,车调产品一直上不了量,成不了规模。致使从事车调系统的公司绝大多数造成亏损,不少公司只好退出这个行业。这一时期估计总投入三、四千万元,装车约300辆,但实际投入运行并坚持下来的却不多。1996-97年期间,正是GPS车辆跟踪系统市场的整顿、巩固、充实、提高时期,在对原有的不良系统进行改造的同时,也有新的系统在相继出现,还有多个具有水平的集群系统出现。从而在三、四十个城市建成了金融车辆和公安车辆跟踪系统,装车总量约为三千辆左右,耗资近一个亿。1998-2000年GPS车辆跟踪系统市场又出现了新的一波,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此时的市埸逐步趋于成熟,我国的GPS车辆跟踪系统的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与发展,作为系统的卡脖子问题的通信网络通过采用GSM公众网的短信息服务找到了新的出路,这对上档次上规模无疑是大有益处的。问题是市场上真正成为工业化的产品不多,而且有一些急于求成的公司把不太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对GPS车辆跟踪系统市场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此同时,原先的常规网和集群网经过多年的历炼,系统与车台产品日趋成熟,取得了较好的业绩,突破了前几年每个网络仅仅容纳数十辆车或数百辆车的规模,达到上千辆,甚至数千辆的规模,至2000年底估计全国累计有近300个左右车辆跟踪网络,入网车辆为5-6万辆。如果有关部门和公司能紧密配合,促进GPS车辆跟踪系统市场的有序发展,把它从特种车辆应用扩展到私家车辆和公众车辆应用,特别是长途运输车辆的应用,则在未来的几年之内每年能达到10万辆车以上的装车量完全是可能的,每年的相关产值有可能达到7-10个亿。
表3是对我国从2000年-2006年的GPS应用产品市场的预测。
   表3 2000-2006年期间我国卫星导航产品的产值估测(单位:亿元)

项目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车辆监控 0.8 1.5 5.0 15.0 30.0 50.0 65.0
车辆导航 0 0.3 3.0 8.0 16.0 25.0 30.0
消费产品 0.5 1.1 2.5 6.0 10.0 15.0 21.0
测绘/GIS 1.2 1.5 1.8 2.0 2.2 2.4 2.6
OEM产品 0.2 0.5 1.2 2.5 5.0 6.0 6.5
航 空 0.3 0.5 0.8 1.1 2.0 4.0 6.0
航 海 0.5 1.0 2.0 2.5 3.0 3.0 3.0
军 事 0.7 1.5 3.0 6.0 12.0 20.0 25.0
信息服务 0.2 0.5 2.0 7.0 14.0 25.0 45.0
总 计 4.4 8.4 21.3 51.1 94.2 150.4 204.1

  由表3的预测表明,导航卫星应用确实可以形成一个产业,其中车辆应用产品所占的份额接近50%,值得相关的公司好自为之一把。据相应的预测表明,2006年OEM接收板的产量达到150万片,其中极大部分用于车辆应用系统和通信机组合系统。
  值得指出的是,从GPS整个应用而言,中国是个应用大国,但不是应用强国,因为所有的GPS芯片和OEM接收板几乎都是靠进口,我们也没有开发出十分像样的水平高人一筹的整机和系统。在GPS车辆跟踪系统上,我国在应用面和规模上在国际上居于有特色的先行者地位上,但是从系统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质量和成熟程度来说,我们还处在往上发展时期,仅仅为一般水平。

  三、 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培育,我国GPS车辆跟踪系统市场现在己到了可以进入规模发展时期,尤其是从去年开始,以北京市出租车调度系统为题的宣传浪潮和长途运输车这个热卖点推动的GPS车辆跟踪系统市场热潮己经掀起,同时几个大公司切入这一行业,和若干较为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市场需求相当明显,要想上数千台车的项目和几万辆车的计划也在出台(当然其中不少是在炒作)。一旦各城市的公交车和出租车项目有所启动,特别是长途运输车辆应用的实施,那个发展前景与当前的规模相比,有可能出现爆发性增长的势头。以长途运输为例,我国有430万辆的货运车170万辆的客运车,这是GPS在物流运输管理上能发挥重大作用的领域,其应用市场需求迫切,潜力巨大。从实际情况来看,今年以来我国运输市场持续升温,各种物流系统均显示出对GPS车辆监控管理系统的明显需求。今年前5个月,我国铁路的日均装车量为8.2万车,累计发送货物7.22亿吨,同比增长8%;全国沿海、内河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7.4亿吨,同比增长16%,其中全国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达2.34亿吨,同比增长14.3%,呈逐月递增的态势;公路货运量达41亿吨,同比增长5.5%。估计2001年车辆跟踪系统装车总量会接近和超过10万台。在"十五"末期每年新增加量至少能达到30-50万辆。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GPS车辆导航系统则不如车辆跟踪(定位监控)系统市场来得成熟,发展还处在初始阶段。我国车辆导航系统最早(1998年)由易可达公司推出的一款简易机,产了300套。后来京惠达公司在笔记本PC机上做过一款,也未形成批量。近几年,四维公司大通公司鞍山科信南大善邻西安东强上海卫导三吉等公司通过与国内外多种合作或引进或独立研制,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但均未达到实现全面的工业化产品阶段,并能进行批量生产的程度。而国内几家大汽车厂,如一汽、二汽、上海大众与通用等均有在豪华轿车或普通轿车上将GPS导航系统作为标准配置的打算和行动,估计正式启动后,在近2-3年内每年都可能有几万套(3-5万台)的需求量。从发展趋势看,3年后超过十万套完全是可能的。"十五"期间累计量可能达到50万套,随后便是高速发展期,出现3-5年的成倍年增长率。
  四、 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我国GPS车辆跟踪系统形不成规模形不成产业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很多,但主要的问题和经验教训不外乎以下八点:
  1. 主管部门不清晰,政策支持的力度不够,应从根本上加强
  由于GPS应用范围特别宽,涉及的行业尤其多,因此缺少清晰的主管部门,没有强有力的领导管理。由于系统是美国的,也就不会有一个带全局性的综合政策支持,只是自下而上的自发应用,任其自生自灭,自流发展。其实,关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可以说是我国各级领导者关心和批示得最多的一项现代高新技术,仅国家级领导的批示就有一大摞,但几乎都是只停留于传达汇报,却未落到实处,没有主抓部门和总体规划与配套的政策措施。这种现象应从根本上加以改观,由综合部门和产业部门负责行业管理,制订相应的法规与标准,并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
  2.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缺少大公司大企业介入,实际需要领头羊
  整个九十年代中后期这相当长的时间内,GPS车辆应用系统,尤其是车辆监控系统只是一些技术、资金、人才实力并不很强的中小型公司,以小作坊式的格局从头到尾地进行产品的设计规划、研究开发、生产制造、系统集成、施工服务,这样出一个产品要二、三年,还不一定很过关;做一个工程要一、二年,甚至仍交不出去;总的装车数只不过几十台或一、二百台,而系统运作还常出故障。因此,使不少公司大裁跟头,有的只好关门大吉或不胜可惜地退出这一行业。近一、二年有一批大公司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产业有了领头羊,有望局面有所改观。
  3. 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成熟产品姗姗来迟,发展有个过程
  在GPS车辆应用中存在着某些一时难乎逾越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在车辆跟踪系统中,通信问题一直是个瓶颈问题,常规网和集群网频率资源有限,加上设计思想上的一些盲点,无法使大批量和规模化的系统投入运作。利用GSM公众网的短消息方法显然是一种好的出路,但是单机版方式自身不足或某些地方的短消息服务中心能力欠佳,或者使用者的处理不当,使短消息拥堵屡屡出现,造成了对此通信手段的一定怀疑,其实这里的问题,只要对症下药,便可迎刃而解。在车辆导航系统中,电子地图至今还是一个尚未解决的瓶颈问题,由于这个问题牵涉面很宽,可能还要有个相当长的时间方可完善解决。但必须要有点的突破,才能有全面解决的方案出台。
  4. 市场运作存在偏面性,开发热卖点力度不够,市场现已有出路
  相当多的公司对GPS的全面认识了解不够,决策者们系统的调研不够,往往把握不住真正的卖点,做到有的放矢。一说自已的车辆跟踪系统产品,似乎什么都能做,连一些完全与GPS挨不上边的事也要它来完成,这不是赶着鸭子上架吗?其实,即使GPS能做的事,也不可能由一种产品全承担起来。实际需要依据应用埸合不同而不同,分门别类地做成系列产品方符合市场客观需求。从车辆跟踪系统而言,至少应分为三大应用方面,这就是防盗报警(含紧急救援和医疗求助)调度指挥车队管理(物流运输)。不仅车台有区别,中心软件也应有不同的应用部分。
应该指出,车辆跟踪产品只要做到适销对路,不愁销不出去。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市场,GPS产品和企业有个壁垒分明的界线,凡是做产品代理经销的,几乎没有一家公司不攒钱的,历经数年有的公司已腰缠万万贯了,而做车辆监控系统工程的几乎没有几家攒钱的,有的公司成了填不满的穷窟窿。这里的问题更多地在于公司的指导思想和经营理念,以及管理水平。其中至少有个产品卖点问题,不要只限于防盗报警,更多的是要用于车队管理、调度指挥,以及其它应用,达到节省消耗,增加效益的目的,自然会有人抢着来装车台。经销船用产品、手持机和测量接收机的代理和经销商年年有得做,销售年年有增长,就是GPS市场大得很的一个明证。市场需要各种各样的车辆监控产品,应各自分流,创建特色,形成系列,分出档次,造就品牌,共筑产业。
  5. 规范化和规模化问题长期不能解决,现已出现逐步解决的苗头
  由于没有政府的出面领导,没有主管机构的进行组织,GPS产业化项目进不了规划,上不了台盘,缺乏全面的长期的打算。尤其是许多人对卫星导航系统的产业化缺乏认识,对卫星导航系统的产业化说到底或者更确切地说,就是卫星导航用户接收机及其扩展系统的产业化这一带根本意义的结论缺乏理解,真正做事的时候将用户机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上。"北斗一号导航卫星试验系统"的实践就是一例。这是一种深刻的教训。与政府职能密切相关的规范化和规模化的工作必须有专人去做。目前,车辆导航电子地图的规范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正在由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承担制订,适合我国应用的GPS与GLONASS某些相关标准也正在由信息产业部电子笫四研究所牵头制订中。许多公司企业与科研单位都在积极活动,争取为我国卫星导航系统整个标准体系的建立作出自己的贡献。
  6. 价格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产业发展,从成本和流通找出路
  船用机和手持机都卖得很好,因为其价格在不断的下调,所以用户群在不断壮大。而车辆跟踪系统的车台一直售价很高,虽然也降了2-3倍,但达到人们可接受的心理承受线还有一段距离。据估计预测,车台主机降到三千元以下的这个日子已为期不远了。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是一方面,减少流通环节中的多重盘剥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实现规模化生产,且特别要对"无序竞争"和"不公平竞争"采取严厉抑制措施,以便创造一个合理的市场氖围,培育产业化这枝新苗。
  7. 对项目的高技术性和系统工程特征许多人认识不足,应再学习
  对于GPS这样的高新技术其进入的门槛很低,常常给人以误解。其实这是一个高深莫测的领域,要想上个台阶就不那么容易了。更何况是车辆跟踪系统这种综合性的工程系统,它牵涉到通讯、导航、GIS、自动控制、计算机,以及系统集成整合和复杂的软件系统,还牵涉到电信、交通、公安、保险等许许多多部门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对此许多刚进或想进入这一行业的公司都没有足够的思想认识,和充分的技术准备,急于求成往往成为这些公司的通病,最后因欲速则不达便成了无奈的结果。最后落到"手拿一个剥了皮的热土豆"这种拿着和掷掉都不行的尴尬境地。所以公司与企业的决策者和骨干们应进行再学习,接受再教育。解决这种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实行车辆监控系统行业准入制度。免得不少没有实力或没有足够思想准备的公司徒劳地进入行业,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使市场步入有序发展的坦途。
  8. 行政干予太多,制造了不少短命工程,关键要用市场经济方式
  在GPS车辆监控系统风行初期,有不少是在行政干予下建立起来的,也曾在推动过程中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大凡用这种方式建起来的系统,其存在寿命大多不会太长。只有用市场经济的方式,用给用户带来实际利益和好处的方式去吸引用户,维持市场的长久性和稳定性,使GPS车辆监控系统真正唤发其旺盛的生命力。
  五、 市场在呼唤过得硬的产品和信得过的企业,以及社会化的服务
  近十年来,GPS得到了各种媒体的宣传介绍,有关的公司和厂家也不遗余力的进行推广促销,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效果。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GPS公司,如主推测量仪器的Trimble、Ashtek、Leica、Novatel、Javad等,主推导航设备和GPS OEM板的Garmin、Magellen、Motolora、Rockwell和SiRF芯片派生出来的多家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特别是在测量仪器和船用导航仪方面可谓成绩蜚然。在国内也有数家具有特点的公司出现在这些领域,如"南方"、"北光"、"苏光"、长征宇通等公司出现,开创了GPS民族工业产品发展的先河。在车辆应用领域,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出现了一大批大大小小的公司,一批批公司倒下去,一批批公司又立起来,前赴后继地在为车辆应用行业的发展不断地奋斗。据估计从事GPS车辆跟踪系统的公司在全国有二、三百家,仅在北京市就有好几十家。以北京市出租车项目为例,收到的投标书就有三、四十份,其中还有不少是几家联合参加投标的,由此可见GPS公司之多。在这么多公司中不乏有较厚实的经济与技术实力的公司,但是其中也有不少公司是来赶潮流的,想轻易地借GPS的东风来发迹,动辄要占领全国市场,其浮躁之心溢于言表。于是乎过份地炒作,急于求成的现象在GPS行业中呈某种程度的泛滥。实际上这样做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希望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少,期盼多出一批耐得住寂寞的实干家,切入某个应用领域,做出专业水准,做成几件实事,真正地使GPS产业在我国红火起来。说实在的,中国的GPS车辆应用市埸大得很,要是开拓得好,大家都有事做。摆脱千篇一律,各自具有特色,那么就不会出现"僧多粥少",天天打架争抢项目的现象。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有许多公司己经初具规模并有较为适用的产品,以及积累的丰富经验与教训,这是产业的发展和胜利的一笔巨大的财富和基础。这几年来,在车辆监控系统方面逐步磨练出若干公司,如灵图软件华强通信赛格圣颖厦门雅迅长征卫导等。
  目前,市场在呼唤过得硬的产品和信得过的企业,以及社会化的服务。这一点可能是当前GPS车辆应用市场的关键的关键。质量是生命线,对于我国的GPS车辆监控业界的感受堪称有"切肤之痛"。
  六、 大联合和产业化是我国GPS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GPS行业及其车辆应用系统迟迟不能发展上面己讲述了很多,现在的唯一出路是摆脱小作坊式的传统的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的工作模式,各个公司各自实现正确的市场定位,进行行业的分工协作,分清研究开发、生产制造、系统集成、信息服务这一产业链上中下游自己所能扮演的角色,发挥自己的专长,推动行业的大联合。促进集约化生产,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1. 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行业的管理和领导,并出台择优支持和大力扶持这一大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行业政策,尽快结束无头领导和多头领导的无奈局面,加速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制订合理的管理法规,推行准入制和许可证制,刻不容缓地建立并逐步完善产品的标准体系,积极稳妥地促进其产业化发展;
  2. GPS的车辆应用系统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和社会工程,它的效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也不是一时一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所能从事和解决的,这样的大工程需要大团结大联合大手笔地去做,要建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去规划去安排去落实去奋斗;
  3. 无论政府、行业、公司、厂商与用户都需要提高质量意识,
努力去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保障和监督服务体系,杜绝伪劣不良产品进入市场,防止既无技术、又无产品、更无人才的"三无"公司扰乱市场,逐步形成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的局面,真正使GPS产业演变成为电子行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4. GPS车辆应用系统的制造产业发展必然会形成一个与之密不可分的信息服务产业体系,要建立一支"247"部队。所谓"247"部队,实际上是一支每天24小时、每周7天都坚持全天候全时空的GPS信息服务队伍,当全国有几百上千万辆车进入这个服务体系时,它会是一个何等庞大的服务产业。更值得指出的是,从GPS应用入手,这个服务体系完全可以演变成为一个车流、物流、人流的信息监管系统,而且还可以成为其它非运动目标监控管理,以及其它信息增值服务综合体系,它将比GPS应用产品制造产业不知大多少倍的信息服务产业。这方面的发展己引起许多有识之士的重视。
  七、 卫星导航系统及其车辆应用系统的最新发展动向
  国际上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动向在这里特别加以引述:
  1. 移动位置服务(LBS)在国际上是个崭新的热卖点,这项业务始作俑者是从美国的E911开始做起来的,把个人安全作为主要应用目的,引出未来手机应该具备定位功能,先期用蜂窝网络来实现定位,但难度很大。随着技术的迅速进步找到了一种网络定位与GPS定位相结合的办法(A-GPS),实施容易,性能又好。它不仅可以实现室内外、市内外均可定位,而且在2G、2.5G和3G通信网络上都能实施,价格也便宜。卫星导航与蜂窝通信的完美结合使LBS具备了大规模实施的技术与产品基础。这一崭新卖点使车辆监控系统一下子升级为移动目标监控庞大市场,特别是与人和手机服务结合起来,真是前景看好。移位位置服务的概念用服务来拖动研发制造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是一箭双雕的手法,这既充分体现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又明显揭示了规模化发展现实可行性。由于LBS的推动,其2005年的全球产值就达到400多亿美元,一举超过当年的GPS应用产品全球产值。由此可见其影响力是难以限量的。
  2. Sychip公司推出一款世界上最小的GPS芯片级接收机模块
  这款GPS2020的模块专门设计用于无线Internet,用于蜂窝电话和PDA内置。其大小为11X14mm,只有指甲盖那么大。该模块有12个数字无线电信道,具有在板无线电功能,8M闪存,处理器,低噪声放大器(LNA)和GPS晶振。32bit50MHz的处理器用于扩展模块的应用和功能。这一产品的推出,预示着GPS消费品和嵌入式组合系统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3. Pronounced Technologies和一美国公司均出品语言导航仪
  这种导航仪是以语音作为人机交流的界面,并可将GPS导航仪和车上的音响与CD录放系统组合起来。对CD的录放控制、立体声功能应用和GPS导航全用语音来实现。所有的命令都是语音发布指挥,所有的道路提示与信息回报也都是语音方式表示出来的。这样可以避免行车时手持话柄拨号和打电话,以及专门去看屏幕等不规范行为。这种系统可以做得很小巧,也可成为盲人引路仪应用。
  4. Motolora的车辆信息系统(Telematics)代表前进方向
  将车辆导航与跟踪集于一体的车辆信息系统(Telematics)的出现,以及个人导航与车辆等移动体导航系统(装有地图的手持导航仪,以及GPS/GSM与PDA结合的数字"小天使")的出现,以及在我国迅速有人响应并作出部署,都预示着我国GPS产业发展己到了呼之欲出的时期,尤其是与个人通信和PDA等消费产品的出现,对于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具有多么重大的发展潜能和诱人前景,这是不言而喻的。
  5. 欧洲的Galileo系统已正式确定,2008年部署完毕
  欧洲的Galileo系统经过数年的蕴酿,终于在今年四月份拍板,开始正式起动。由30颗中轨道卫星组成的这个纯民用的独立系统在其孕育过程中便发挥了作用,使霸权主义十足的美国在GPS上采取了较为收敛的政策,这一系统将耗资32.5亿欧元,欧洲化这么大的力气不仅仅是要压压美国的霸气,更主要的是具有强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驱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卫星导航系统已逐步成为国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基础信息设施,是信息化社会的一种重要信息源。
  八、为什么说我国GPS产业化,特别是车辆应用行业到了发展的关键时刻?

  1. 政府在"多管齐下"地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我国笫一代导航卫星系统"北斗一号导航试验卫星系统"的两颗卫星业己上天,我国笫二代导航卫星系统在积极筹划,与俄罗斯在GLONASS上和与欧盟在Galileo上的国际合作也在探讨进行之中,我国领导阶层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视与关注之情可见多么强烈。因此可以期望缺乏管理和领导的局面会很快改变。作为产业化的重要步骤和组成部分,至少要建立三大体系:产品研发制造体系、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和系统标准规范体系。
  2. 以车辆应用系统为代表的GPS产品今后数年的市场热点很明显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训练,市场已逐步成长起来,在某些热点领域需求十分明显,它们是:
  (1)紧急救援报警(含防盗报警与特种车辆)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2)车辆调度管理型应用产品市场会有爆发性的增长
  (3)自主导航系统有可能急剧发展
  (4)大地测量、时间传递和同步市场走上稳定发展道路
  (5)与通信机结合的产品市场需求量将逐步走向居各项之首
  (6)与智能交通系统的紧密结合是卫星导航产品的长远出路,Telematics是个极佳的解决方案
  (7)其他的消费市场,特别是手持机、手表类、寻人仪、儿童玩具型、气象探空用品等出现层出不穷的发展势头
  (8)利用卫星导航这一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会有持续不断的发展势头
  3. 这一行业己引起了一批大企业大公司的重视,己有或将有颇具经济实力的公司加入,集成兼并联合有技术、产品、人才、市场的公司与单位,形成强强联手的强势,必然会使行业产生革命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4. 许多公司和厂商从艰苦的创业中获得的经验教训,会使行业更加理智,使市场更加有序,使应用更切中需求,使产品更趋实用和成熟与多样化,从而保证了行业发展的稳定性和迅速上升的后劲;
  5. GPS应用产品OEM件与相关的配套产品在逐步降价的过程中,又加上有多种多样的产品竞争选择,以及规模化生产和市场的形成,GPS车辆应用产品的价格会趋向合理的低价位,会使相关市场大幅度的启动。
  6. 国家计委的"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专项"的实施意义深远
  2002年国家计委启动的"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专项"吹响了我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的进军号角,这在中国卫星导航应用业的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会对产业发展产生深远意义的影响。因为它是国家"十五"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国家的整体角度出发,将卫星导航应用纳入国家总体计划这是笫一次,充分表明国家对项目的重视,对行业前期发展的明确肯定。由于是产业化项目,它所实施的规模要大,所涉及的方面要多,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要深远。

  总之,目前我国的GPS车辆应用系统从总体上己具备跳跃式发展的基本条件,从产品、服务、行业、管理、技术、队伍、资本、市场、政策与环境十大方面实现动态平衡来衡量,都有一定的基础,再加上国民经济更加扎实更加稳定的新增长期业己来到,因此,车辆监控系统进入产业发展的快车道的关键时刻行将来临。

  九、 结语
  GPS车辆跟踪系统应用市场在我国完全有形成一个大产业的需求潜能,而且已经到了开始大规模发展的关键时期,走专业分工、走行业联合、走产业发展、走服务优先、走质量为本的前进道路,是中国GPS应用产业的生存发展胜利之本。 让我们用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产品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来丰富我们的知识园地,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人类造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