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商業智能?商業智能工具都有哪些?

商業智能也稱作BI,是英文單詞Business Intelligence的縮寫。商業智能通常被理解爲將企業中現有的數據轉化爲知識,幫助企業做出明智的業務經營決策的工具。這裏所談的數據包括來自企業業務系統的訂單、庫存、交易賬目、客戶和供應商等來自企業所處行業和競爭對手的數據以及來自企業所處的其他外部環境中的各種數據。而商業智能能夠輔助的業務經營決策,既可以是操作層的,也可以是戰術層和戰略層的決策。爲了將數據轉化爲知識,需要利用數據倉庫、聯機分析處理(OLAP)工具和數據挖掘等技術。因此,從技術層面上講,商業智能不是什麼新技術,它只是數據倉庫、OLAP和數據挖掘等技術的綜合運用。

商業智能定義爲下列軟件工具的集合:
終端用戶查詢和報告工具。專門用來支持初級用戶的原始數據訪問,不包括適應於專業人士的成品報告生成工具。
OLAP工具。提供多維數據管理環境,其典型的應用是對商業問題的建模與商業數據分析。OLAP也被稱爲多維分析。
數據挖掘(Data Mining)軟件。使用諸如神經網絡、規則歸納等技術,用來發現數據之間的關係,做出基於數據的推斷。
數據倉庫(Data Warehouse)和數據集市(Data Mart)產品。包括數據轉換、管理和存取等方面的預配置軟件,通常還包括一些業務模型,如財務分析模型。
聯機分析處理 (OLAP) 的概念最早是由關係數據庫之父E.F.Codd於1993年提出的,他同時提出了關於OLAP的12條準則。OLAP的提出引起了很大的反響,OLAP作爲一類產品同聯機事務處理 (OLTP) 明顯區分開來。

當今的數據處理大致可以分成兩大類:聯機事務處理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聯機分析處理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OLTP是傳統的關係型數據庫的主要應用,主要是基本的、日常的事務處理,例如銀行交易。OLAP是數據倉庫系統的主要應用,支持複雜的分析操作,側重決策支持,並且提供直觀易懂的查詢結果。

OLAP是使分析人員、管理人員或執行人員能夠從多角度對信息進行快速、一致、交互地存取,從而獲得對數據的更深入瞭解的一類軟件技術。OLAP的目標是滿足決策支持或者滿足在多維環境下特定的查詢和報表需求,它的技術核心是"維"這個概念。

“維”是人們觀察客觀世界的角度,是一種高層次的類型劃分。“維”一般包含着層次關係,這種層次關係有時會相當複雜。通過把一個實體的多項重要的屬性定義爲多個維(dimension),使用戶能對不同維上的數據進行比較。因此OLAP也可以說是多維數據分析工具的集合。

OLAP的基本多維分析操作有鑽取(roll up和drill down)、切片(slice)和切塊(dice)、以及旋轉(pivot)、drill across、drill through等。

鑽取是改變維的層次,變換分析的粒度。它包括向上鑽取(roll up)和向下鑽取(drill down)。roll up是在某一維上將低層次的細節數據概括到高層次的彙總數據,或者減少維數;而drill down則相反,它從彙總數據深入到細節數據進行觀察或增加新維。
切片和切塊是在一部分維上選定值後,關心度量數據在剩餘維上的分佈。如果剩餘的維只有兩個,則是切片;如果有三個,則是切塊。
旋轉是變換維的方向,即在表格中重新安排維的放置(例如行列互換)。
OLAP有多種實現方法,根據存儲數據的方式不同可以分爲ROLAP、MOLAP、HOLAP。
ROLAP表示基於關係數據庫的OLAP實現(Relational OLAP)。以關係數據庫爲核心,以關係型結構進行多維數據的表示和存儲。ROLAP將多維數據庫的多維結構劃分爲兩類表:一類是事實表,用來存儲數據和維關鍵字;另一類是維表,即對每個維至少使用一個表來存放維的層次、成員類別等維的描述信息。維表和事實表通過主關鍵字和外關鍵字聯繫在一起,形成了“星型模式”。對於層次複雜的維,爲避免冗餘數據佔用過大的存儲空間,可以使用多個表來描述,這種星型模式的擴展稱爲“雪花模式”。

MOLAP表示基於多維數據組織的OLAP實現(Multidimensional OLAP)。以多維數據組織方式爲核心,也就是說,MOLAP使用多維數組存儲數據。多維數據在存儲中將形成“立方塊(Cube)”的結構,在MOLAP中對“立方塊”的“旋轉”、“切塊”、“切片”是產生多維數據報表的主要技術。

HOLAP表示基於混合數據組織的OLAP實現(Hybrid OLAP)。如低層是關係型的,高層是多維矩陣型的。這種方式具有更好的靈活性。

還有其他的一些實現OLAP的方法,如提供一個專用的SQL Server,對某些存儲模式(如星型、雪片型)提供對SQL查詢的特殊支持。

OLAP工具是針對特定問題的聯機數據訪問與分析。它通過多維的方式對數據進行分析、查詢和報表。維是人們觀察數據的特定角度。例如,一個企業在考慮產品的銷售情況時,通常從時間、地區和產品的不同角度來深入觀察產品的銷售情況。這裏的時間、地區和產品就是維。而這些維的不同組合和所考察的度量指標構成的多維數組則是OLAP分析的基礎,可形式化表示爲(維1,維2,……,維n,度量指標),如(地區、時間、產品、銷售額)。多維分析是指對以多維形式組織起來的數據採取切片(Slice)、切塊(Dice)、鑽取(Drill-down和Roll-up)、旋轉(Pivot)等各種分析動作,以求剖析數據,使用戶能從多個角度、多側面地觀察數據庫中的數據,從而深入理解包含在數據中的信息。

主流的商業智能工具包括BO、COGNOS、BRIO。一些國內的軟件工具平臺如KCOM(www.kcomsoft.com)也集成了一些基本的商業智能工具。

根據綜合性數據的組織方式的不同,目前常見的OLAP主要有基於多維數據庫的MOLAP及基於關係數據庫的ROLAP兩種。MOLAP是以多維的方式組織和存儲數據,ROLAP則利用現有的關係數據庫技術來模擬多維數據。在數據倉庫應用中,OLAP應用一般是數據倉庫應用的前端工具,同時OLAP工具還可以同數據挖掘工具、統計分析工具配合使用,增強決策分析功能。

也說商業智能--原創
商業智能有三種比較典型的定義:?
(IDC)將商業智能解決方案定義爲幫助企業跟蹤、分析、模擬和預測他們自己的業務過程以及他們的客戶、供應商和合作伙伴關係的解決方案。
? (企業界)認爲BI是指一種通過智能地使用企業的數據財產來制定更好的商務決策能力。
? (學術界)BI是幫助企業提高決策能力和運營能力的概念、方法、過程以及軟件的集合,其主要目標是將企業所掌握的信息轉換成競爭優勢,提高企業決策能力、決策效率、決策準確性。
從技術架構來講,商業智能系統主要由數據源、數據倉庫系統、商業智能應用和元數據幾個部分組成。架構圖如下:
1. 數據倉庫系統 是商業智能應用的核心,它是整個系統存儲和管理數據和信息的地方。數據倉庫系統可分爲以下幾個部分。
? 數據抽取、轉換和裝載(Extract, Transform, Load) 負責將數據從業務系統或外部系統中獲得,轉換和處理成數據倉庫需要的格式和形態,並在規定的時間裝入到數據倉庫中去。通常我們把這三個具體的步驟統稱爲ETL,在系統實現時一般採用數據抽取工具和應用編程實現,並擁有調度管理和控制功能。
? 數據倉庫(Data Warehouse) 數據倉庫是數據存儲核心,目前,大多數數據倉庫採用關係型數據庫管理。由於數據量的龐大和查詢複雜的特點,在系統配置上強調大規模並行處理和針對決策支持訪問的專項優化。
? 操作數據(Operational Data Store) 近年來,隨着商業智能應用的需求,如數據挖掘和實時業務分析,在數據倉庫中需要有部分數據擁有當前數據的特徵,根據業務系統的變化而變化,不必關心歷史信息,同時又擁有數據倉庫數據面向主題的特點。這部分數據叫作操作數據,一般採用關係數據庫存儲,規模適中,強調快速查詢響應能力。
? 數據集市(Data Mart) 數據集市存儲了由數據倉庫來的,經過裁剪和歸整的數據,這些數據針對某個業務部門或某種業務分析應用而建立。數據集市一般都對數據進行了各種層次的彙總,並建立多維分析的模型,同時也包括了數據採樣。數據集市的存儲主要有關係數據庫和多維數據庫。其中,多維數據庫存放多維分析數據,而關係數據庫則存儲星型模式。
? 數據歸整(Refinement) 數據歸整指數據從數據倉庫到數據集市的過程,它是數據倉庫系統內部的數據處理和轉換的過程,主要的任務是多維模型的轉換、數據的彙總和採樣等。有時,它由ETL系統統一調度完成。
2. 數據源包括了現有企業中所有的信息系統,以及根據決策分析需求可能涉及的其他外部數據資源。它主要包括業務數據和外部數據。
3. 商業智能應用 商業智能應用涉及數據和信息的展現部分,它是用戶使用商業智能系統的界面。目前的商業智能系統一般提供以下兩類功能:1、客觀呈現用戶想要信息,如查詢和報表、聯機分析處理(OLAP)。2、對數據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發現新知識,如 數據挖掘和數理統計等。
4. 元數據 是管理商業智能系統的數據,其主要部分類似於數據字典,其內容貫穿了商業智能應用的各階段,記錄着從ETL到分析展現各個階段和各組成部分的管理信息。在系統管理上,試圖提供統一的平臺對元數據進行管理和維護,並通過元數據的狀態驅動系統各部分的運轉。不過,就目前而言,元數據的概念在數據倉庫業界尚未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各個數據倉庫廠商的產品間元數據也是不能夠互通的。
BI廠商
在商業智能市場上,比較成熟的商業智能軟件產品和解決方案大多都是來自於國際廠商,國內商業智能提供商大多在代理國外產品或者只是開發簡單的商業智能工具。
? 國際廠商
? 從規模來看
BO 以8.23億美元併購Crystal,成爲年營業額7.36億美元的第一大廠商。
Hyperion以1.56億美元併購Brio,成爲年營業額6億美元的第二大廠商。
Cognos公司併購軟件公司Adaytum 保持市場前三位置。
三大BI 廠商佔有全世界BI 市場30% 以上份額。
? 從產品來看
在MetaGroup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單就技術而言,處於領先地位的公司包括Cognos、Microstrategy、Brio、BO和Oracle。
  Cognos與Microstratagy屬於同一陣營,都屬於產品線較齊全,既有前端展示功能,又有後端數據分析與挖掘功能,二者都能夠提供比較集成化的方案。Cognos數據處理速度更快一些,且在預算與規劃方面造詣頗深,而 Microstratagy由於其在OLAP Server上的優勢在處理大數據量數據方面更出色。由於Cognos成立較早(1969)仍然沿用C/S架構外,其他幾家主流廠商都基於B/S架構。Cognos設計了相應的加速器PPES(PowerPlay Enterprise Server)可解決瀏覽器瀏覽的問題
  BO與Brio都是在前端展現方面比較突出,用戶接受程度較高。但二者均無OLAP Server,導致數據監控功能較弱,雖然也可以與微軟或Oracle的OLAP Server掛接,但這樣畢竟受制於人,給客戶提供的方案也不是最集成的。
Hyperion 的OLAP Server功能不錯,通過收購Brio提供的產品也較爲全面,在數據挖掘部分比較薄弱。
全球ERP老大SAP 也推出BI產品SAP BI,有與其R/3 ERP系統的完整性與集成性方面優勢,但是其昂貴的費用的確也令很多用戶有心無力。
微軟的 SQL SERVER集成了 OLAP功能,並在前段工具推出了 SQL SERVER REPORTING SERVICES 一個萬能報表製作工具。
談到BI,不能不提及SAS公司,在統計分析、數據挖掘方面全球一流.寶鋼是SAS 的用戶。寶鋼也可能是中國實施 BI 最成功,最有收穫的案例。
? 國內廠商
? 主要廠商
目前,博科、金蝶、用友等發佈了BI產品。
前方正的“空降兵”總裁李漢生也在領導着上海和勤軟件進行BI產品的開發
中華網近期收購了一家丹麥的BI公司,並將其產品移植到中華網控股的鉑金軟件平臺上,年後就會面市。
? 包含功能
從產品功能上看,國內廠商自行開發的軟件只是一個框架,只有簡單的幾個模塊和OEM 別人的產品。
用友的BI包括 管理駕駛艙,專家財務評估,和集成 Microstratagy 的數據分析
金碟的 BI 包括 管理駕駛艙、數據倉庫,萬能報表 等模塊。
目前國內在BI產品方面做得最好是博科。它在IBM DB2 基礎上,推出了財務智能艙的產品,模塊涉及到 數據採集(ETL);基本信息設置(元數據管理),主體分析(報表、OLAP)。叫囂三年內淘汰傳統財務軟件。

BI動態
從全球範圍來看,IDC預測,從現在到2005年,這個市場將以27%的年平均增長率發展,屆時將會達到118億美元。
全球BI工業的發展日益顯示出集中的特徵,市場集中度和全球化程度不斷提高,少數幾家BI公司掌握了越來越多國家的市場份額。2003年,世界前3大BI企業已控制了世界BI市場的30%以上的份額。

目前的中國BI市場呈現出以下特徵:
  1、中國的BI市場從開始就經歷了一個激烈競爭的時期,高端市場被國際大廠商所佔據,低端市場是國內的BI廠商及行業的ISV及集成商在競爭。
  中國的BI市場不同與世界市場,目前市場沒有一個真正的領先者,就如同ERP、CRM市場一樣,最大市場份額是國外的管理軟件廠商。但是,未來中國的BI市場可能在低端市場出現象用友、金蝶在財務套裝軟件那樣的格局,幾個大的國內BI廠商,憑藉本地化和銷售網絡佔據市場4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在大的行業市場裏,BI將會與解決方案融合在一起,市場被行業的ISV所把持。
  2、未來的BI市場將快速發展,同時BI技術也將和CRM、ERP等技術融合。
   ERP與BI的融合
  未來ERP廠商將會把商業智能嵌入到相應的ERP系統內,一些領先的ERP供應商逐漸把商業智能工具轉移到分析應用軟件上。
   CRM與BI的融合
  由對於CRM的行業應用不斷深入發展,商業智能(BI)將基於CRM系統以及企業其它應用系統,甚至手工積累的數據或者數據集,從企業決策分析的角度拓展出更大的發展空間。 無論是集成的BI軟件還是自己的統計分析工具,CRM系統必然要強調對數據和過程數據的預測和分析,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科學管理、精細型管理和過程管理。基於CRM的BI,就是企業在CRM流程中對數據的統計分析,只不過其指導思想和商業模型更加CRM化,更加體現以客戶爲中心的營銷戰略。
據IDC數據調查,2003年中國大陸BI市場軟件授權費用總量爲2300萬美元,2004年預估將達3000萬美元,增幅達30%。這也導致了大量國際大廠加快進軍中國市場的步伐。2004年之前,國際主流的BI廠商也只有Brio一家親自做中國市場,這也就是爲什麼BO在全球銷售額是Brio的6倍,但在國內卻只有其一半。不過,今後Brio在國內將不再孤獨了。從1月1日起,國內原BO與Crystal銷售人員將會以統一的形象面對客戶,並將在3月份舉辦新公司最大一次亞太區用戶大會。在合作伙伴的選擇上,BO也取消了原先的全國總代理制,與原總代Business intelligence中國有限公司解除了合約,改爲多代理商制,其中便包括實力強大的神州數碼。
  在收購Brio之前,Hyperion全球的銷售收入中BI與BPM各佔一半,收購後BI產品收入則佔到60%。在國內,Brio現有銷售隊伍與Hyperion自有BI產品的隊伍進行了整合,而Hyperion最有名的BPM產品則繼續由原Hyperion的人員進行銷售。對於2004年的市場預期,Hyperion中國公司的目標是:中國前100強企業中15~20%的客戶採用Hyperion全套產品,包括後端的BPM與前端的BI(全套產品的意思是包括財務合併、財務分析、模型、從制訂戰略到商業模型與流程設計到預測)。
  早在2003年初,Brio便與金蝶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金蝶作爲Brio的頂級代理商, 把Brio Performance Suite捆綁到金蝶的企業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中。在合作近1年後,金蝶通過OEM方式推出了自己的EPM產品,雖然目前僅僅是雛形,還有很多沒有成型,但也足以表明金蝶對這塊市場的重視程度。
   Cognos並沒有親自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僅由國家信息中心的北京優信佳公司作爲其總代理。
  另一家主流的BI廠商,MicroStrategy也在2003年11月6日宣佈,將通過其在大中國區的惟一總代理FirstBI公司代理銷售其軟件和服務,推廣它的中文版產品,向中國企業提供數據分析軟件,用以優化業務運作、提高效率和改善客戶關係。而FirstBI的之前正是BO公司的中國區總代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