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觸ID卡介紹

導讀:

題目: 自組織網絡:從對等計算到無線傳感器網絡
      Self-organizing Networks: From P2P to WSN
報告人:香港科技大學劉雲浩教授
時間:2007年4月27日上午10:00
地點:南京大學蒙民偉樓 109室

報告人簡介:
劉雲浩畢業於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獲工學學士學位;在北京外國語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
並在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計算機係獲得計算機碩士和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在美國獲得
優秀獎(DCF: Dissertation Completion Fellowship)。目前是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
工程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特聘研究員,東北大學計算機學院兼
職教授,IEEE 高級會員(IEEE Senior Member )。劉雲浩博士擔任 WWW、INFOCOM、ICN
P、ICDCS 等多個國際主流會議程序委員,第五屆國際網格與協同計算會議( GCC2006 )
程序委員會主席,以及ICPADS 2007、HPCC 2007、MSN 2006、IEEE SUTC 2006、HPCC 200
6等國際會議程序委員會副主席,並將擔任 2008 年世界互聯網網大會( WWW2008 )副主
席。他在很多國際一流學術期刊如《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以及主流會議SIGMOD、INFOCOM、ICNP
、ICDCS、PerCom等發表過70 篇以上的高水平論文,國際引用超過500次。2003 年在普適
計算領域最主要年會 IEEE PerCom 會議上發表的論文 LANDMARC: Indoor Location Sens
ing Using Active RFID 目前引用113 次 。2004 年在國際通信年會 INFOCOM 會議上發表
的論文 Location-Aware Topology Matching in P2P Systems 目前引用超過 90 次 。20
05 年其論文被 IEEE 國際電子商務年會 (ICEBE) 授予最佳論文獎。2007年其論文被 IEE
E PerCom選入Best Papers Session並作大會演講。劉雲浩在國內學術界也很活躍,目前擔
任973傳感器基礎研究項目的第三子課題組組長,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對等網( P2P
)和無線傳感器網絡。本次演講主要圍繞這兩個領域,結合近幾年對自組織與分佈式系統
的理解與預測,探討相關的研究課題和今後的研究方向。

劉教授個子比較高也比較瘦,言吐幽默,多才多藝,在報告中多次提到了不少科研思路
其中主要談到:
由於硬件成本的不斷降低,從C/S-->centralized model-->decentralized p2p system

談到衡量p2p的兩個指標:1、traffic cost 2、response time

提到WS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還談到paper是如何煉成的
1 做別人做過的題目:如果你比人家牛
否則水平不高的話靠出新
WS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 錢充足
  b 其他不能解決問題
  c 單個sensor 不能解決
  主要談到在煤礦行業的應用

2 有了應用不是一切
research issue
3 絕路與出路

個人主頁:
http://www.cs.ust.hk/~liu/
mail
[email protected]  

本文轉自
http://blog.csdn.net/chen_xiang/archive/2007/05/01/1594193.aspx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