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管理的前提是做好招聘

640?wx_fmt=jpeg


之前写过很多有关技术管理的文章,今天换个角度来谈。


对于一名技术管理者而言,管理的理想状态应该是非常纯粹的工程师思维:整个团队看作是一个正在运行的服务,我们时刻监控这个服务的各项指标,随时把运行结果和预期的目标进行比较,理解行动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断地对服务进行优化调试。


回到现实中来,技术管理大约有三种风格:


第一种是指挥或者教练式的。管理者并不直接上场,把每名团队成员安排到适合他的位置上,传授他方法,让他在该位置发挥最大的作用和潜能,起到一个协调和训练的作用。

第二种是所谓的“micro-managing”“micro-managing”翻译成一句通俗的中文就是“事无巨细式管理”。这种风格是让管理者直接告诉团队成员在细节上做什么和怎么做。被管理者只需要无脑直接执行就是了,就好像牵线木偶一样。

第三种是放任自流干脆不管,成员爱怎么干怎么干。


        无意评价这三种管理风格的优劣,如果管理者采用第一种风格,而团队中存在喜欢第二种风格的成员,那结果将是非常糟糕的。

       过去多年的经验教会我一个问题,没有一种管理风格适合所有人。所以无论管理者如何优化在自己的管理技巧,如果团队中的人无法接受,那么管理技巧是毫无价值的。

你可以训练提高一个人技术水平,但是性格改变非常困难,而想要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招人的时候,就一定要选拔符合团队理念、价值观和团队一致的人。


我们容易犯一个错误,认为管理可以解决招聘的不足。实际上,结论是完全相反的,好的招聘能大服务降低管理的难度。一切管理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


所以很多时候,做好管理,管理技巧是后置,招聘才是前置。如果算一盘总账的话,前置的成本远远低于后置。



相关阅读


做好技术管理的必要特质

管理好项目——带好技术团队的秘籍


描二维码或手动搜索微信公众号【架构栈】: ForestNotes

欢迎转载,带上以下二维码即可

               640?wx_fmt=jpeg


点击阅读原文”,所有【架构栈】近期的架构文章汇总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