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二三事兒(技術篇)

一 前言

區塊鏈的開始,還要提一箇中國人–戴偉,可以去他的網站(www.weidai.com)上看看他關於B-Money的文章。中本聰在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網絡中的電子現金》中的第一個引用者就是戴偉。十年來,區塊鏈的概念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挖個坑,認知區塊鏈需要如下四步:
這裏寫圖片描述

準備bitcoin和密碼學的基本知識,瞭解分佈式系統如何在blockchain上構建,再瞭解密碼學如何應用到blockchain,最後瞭解一些共識模型。

一篇文章很難道出箇中細節(後面有視頻推薦)。關於區塊鏈背後的技術,需要諸君自己深入研究。自學能力,真的很重要。

二 思維題

Step 1: How to build distributed database/ledger?
第一步:如何建立分佈式數據庫/賬本?

Step 2: How to use cryptography to encrypt data for preventing tampering?
第二步:如何使用密碼學加密數據來防止篡改?

Step 3: How to motivate all nodes to agree on the new block/data?
第三步:如何促使所用節點認同新的區塊/數據?

按照順序瞭解並解決這三個問題,筆者認爲就能掌握區塊鏈原理了。具體實現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一篇文章說不完。但是,可以看出:需要一份社區都認可的代碼(主網),需要選擇合適的加密方法,需要一份共識機制。留在以後,娓娓道來吧。

這裏推薦一個6分鐘的短視頻,簡單直觀。公衆號回覆“kepu”,獲取鏈接。

三 技術迭代

進入大家視野以來,可供考證的大事件如下:

  • 1998 B-Money 想法 (產生類似BTC , ETH的原型概念)
  • 2008 Bitcoin論文發表
  • 2009 一代技術成型(去中心化)
    Bitcoin(electronic transactions without relying on trust), …
  • 2014 二代技術成型(智能合約)
    Ethereum, …
  • 2017 三代技術成型(可規模化, 互操作性, 可持續性)
    Caradano, …

還有,IOTA (Tangle), EOS(最強公鏈)等技術的公鏈沒有列入,但也着實引起了轟動。可自行腦補,筆者保留意見。

四 未來暢想

技術發展到現在,非常多的科學家正在解決實際問題。有希望的技術算是:DAG吧。爲啥呢?筆者認爲這種拓撲結構更有網絡吞吐性和可塑造性。無奈筆者論文量沒到一定境界,寫不出前無古人的代碼來。實際開發中,使用帶有線性空間特性的“區塊鏈”。

在共識上,PoW是經過實證且一直發展到現在,接受度和成熟度超過其他共識。我認爲PoW會一直持續下去。但是,實際開發中,筆者自己也是在寫DPOS的共識鏈。僅僅因爲性能更高。

不需要太糾結於技術上的選型,滿足實際需求的技術纔是好技術。即使以太坊網絡經常擁堵,不還是有很多人在使用嘛?只不過,一少部分人正走在開發ETH替代技術的路上而已…有些時候,你的擔心還不會在你的場景裏發生。

五 結語

醉酒執筆,碎碎叨叨。很多數據我沒有去爬取,實在對不住各位粉兒,儘量以後補上。

更多精彩內容的獲取,歡迎搜索關注微信公衆號“認知區塊鏈”。

建了個羣,感興趣可加,討論區塊鏈的一切。可在微信公衆號後臺回覆“加羣”,小助手會拉。

這裏寫圖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