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管理轉型:修煉篇 轉

向管理轉型:修煉篇

作者:阿蒙


  上一篇闡述了在管理過程中需要具備的心態,這一篇我們來講一講管理者如何修煉自已的能力?從事任何職業的人員,都有一個學習與鍛鍊的過程,正確的學習與鍛鍊方法不但可以學得更快,而且所付出的代價也會較少。我在寫這系列文章時,也就是一個學習與總結的過程,坦白地說,我還年輕,並無豐富的管理技巧與經驗,但我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善於觀察與學習,這使得我具備了一丁點的理論知識,可要真正地實踐起來並有好的效果,那還需繼續努力。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修心,這是衆所周知的道理,中國式管理哲學的最高境界是:內聖而外王,通俗地說就是要想成爲某一領域的佼佼者,必須從自身的內在修煉與提高開始。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應是知識、見識,膽識即三識的結合體,現代企業制度健全,人才濟濟,競爭異常激烈,對管理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不僅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與管理經驗,而且還要有執掌天下、氣吞萬里的大氣度。話雖如此,工作中的我們無論是個人素質還是管理能力,都存在着各種各樣的不足,很多時候我們都很難做到讓所有的人都滿意,就用我自已來作個比方吧,我現在存在一些關鍵的不足:

  (1) 知識結構仍以專業領域(計算機業)內的東西爲主,目前未能開闊視野,向更多的通用領域擴展,因此與客戶或員工講的,大多也是IT,軟硬件諸如此類的,涉及面少而窄;

  (2) 工作方式仍停留在個人努力的層次,而未能真正做到依靠TEAM的力量去實現工作目標,儘管我們公司也有很多個部門或工作組,大家也在團結協作,但在這些TEAM裏我總感覺某一兩個人的能力特別突出,是依靠他們帶領大家去完成工作,這與真正上的團隊合作是有差別的;

  (3) 我的視野與焦點仍集中在某些自已感興趣的工作上,沒有完全向管理工作轉變,實際上國內的企業也很難做到這一點,我們沒有純粹的管理,任何的管理工作都是從實際的工作任務上開始的,對於這點,我一直很矛盾,現在還未能理清楚;

  (4) 本身的角色仍停留在技術性和專業性強的領域,並以此爲榮,而沒有向管理者的身份轉變;

  (5) 表裏如一,無法控制自已的情緒;

  ……

  以上是我的一些反省,寫後感覺很爽,就好象在赤裸裸地注視自已,這是需要勇氣的,其實有時候意識到不足也是一種動力,它會讓我們努力地完善與提高,並盡心竭力去接受多維的觀念衝擊,不斷地拓寬自已的視野。

  上一段主要是闡述管理者必須意識到自已的不足,並努力內聖,這一段我們來講一講實踐。我一直以來都很欣佩鄧小平同志,他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他提出的偉大理論使中國改變了新面貌,中國從此走向新的一頁,走向富強!管理是實打實的事情,它既不是一門藝術也不是一門科學,而是一種實踐,它講究的是管理結果,而不是制度與規範,實踐開拓人的眼界與見識,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斷地糾正各種錯誤的認識與看法,是人走向成熟與成功的重要推動力,我們的經驗與智慧都是來自於自已的經歷與實踐,生搬硬套只會適得其反,因此任何企業的成功,都不可能爲自已提供現成的、可行的實踐經驗,管理者應能夠深刻洞察企業所走過的道路,以及企業將在面臨環境的具體情況,根據這些來制訂有效的管理方針與措施。

  有關修煉的最後一點是: 學習。人的一生都在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這有點誇張,但至少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與長期性;我們不僅僅從書本上學習,而且還要善於向別人學習。一個管理者進行管理伊始,或者剛剛來到一個新的工作環境,要提高自身的能力與水平,向榜樣學習是一條捷徑,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仔細觀察,來學習他的風範與儀態,他如何帶領部屬,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如何運用時間,如何面對壓力,如何充實自已等等,我們千萬不能自持高明,更不能視請教爲一件可恥的事,我們只有持續的學習,才能讓自已不斷地成長,企業也才能健康平穩發展。

  無論工作還是生活,我們總會有不同的目標,如何制定目標並在這些目標中保持均衡,而不至於畸經畸重,是一門非常高明的學問,如果目標過於單一,追求過於癡烈,生活會失去平衡,從而導致起初追求的目標難以達到。在這個爭功近利的信息時代,我們聽了太多的過激的話語,什麼“今年要實現1000萬的目標”,“我們要在三年內實現上市”等等,這種過度地強調目標,實現起來往往有損於行動與效率,因此我們不能制定過高的目標,更不能在追求目標中過分追求速度,而應沉着冷靜地制定合理而均衡的目標。



出處:阿蒙博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