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師:數據庫設計

  1. 數據庫概念
  2. 數據庫的三級模式結構
  3. 數據庫的設計過程
  4. E-R模型
  5. 數據庫的完整性約束

1.數據庫的概念

數據庫(DB):數據庫是指長期儲存在計算機內的,有組織的,可以共享的數據集合。
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數據庫管理系統是位於用戶與操作系統之間的一層數據管理軟件,是一個幫助用戶建立,使用和管理數據庫的軟件系統,是數據庫與用戶之間的接口。
數據庫系統(DBS):數據庫系統是指在計算機系統中引入數據庫後的系統,或者說數據庫系統是指具有管理和控制數據庫功能的計算機系統。
數據庫管理員(DBA):數據庫管理員是這個機構的一組人員。負責全面管理和控制數據庫系統正常運行的人員,承擔着創建,監控和維護整個數據庫責任的結構。


2.數據庫的三級模式結構

數據庫的三級模式結構
三級模式:外模式,模式,內模式
兩級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保持數據邏輯獨立性),模式/內模式映像(保持數據物理獨立性)


3. 數據庫的設計過程

設計過程:
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物理結構設計——數據庫實施——數據庫運行和維護
設計過程
1.需求分析:設計一個數據庫,首先必須準確,全面和深入地瞭解和分析用戶需求,包括數據需求和處理需求。需求分析是整個設計活動地基礎,在這一階段會產出數據流圖,數據字典,需求說明書。
2.概念結構設計:是整個數據庫設計的關鍵,它通過對用戶需求進行綜合分析,歸納和抽象,形成一個獨立於具體的DBMS的概念模型。在這一階段會產出E-R圖。
3.邏輯結構設計:是將抽象的概念結構轉換爲某個DBMS所支持的數據類型,並對其進行優化。一般分爲3個步驟:一將概念結構轉換成一般的關係,網狀,或層次模型,二將轉換來的關係,網狀或層次模型向特定的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轉換,三是對數據庫進行優化處理。在這一階段會產出關係模式。
4.物理設計階段:是爲邏輯數據模型選取一個最適合應用環境的物理結構。一般分爲2個步驟:一確定數據庫的物理結構,在關係數據庫中主要指存取方法和存儲結構,二對物理結構進行評價,評價的重點是時間和空間效率。


4.E-R模型

1.實體用長方形表示,屬性用橢圓形表示,關係用菱形表示
2.聯繫:1:1,1:n,n:n
3.實例:
這裏寫圖片描述


5.數據庫的完整性約束

1.實體完整性規則:規定關係的所有主屬性都不能取空值,而不僅是主鍵整體不能取空值。
2.參照完整性規則:外鍵的值不允許參照不存在的相應表的主鍵的值。
3.用戶定義的完整性規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