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折騰技術的程度(個人理解,歡迎探討)

作爲一個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未來的IT從業人員,經常需要折騰一些技術,接觸很多新知識,比如linux相關, 手機刷機,搭建博客等等。
但是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有一個限度的問題,就是每一種技術需要瞭解到什麼程度,學習到什麼深度的問題。
自互聯網誕生以降,IT行業迭代速度飛快,各種技術和知識已經浩如煙海,倘若不進行審慎地把握,一不留神就會發現在各種折騰中花費了大把時間,卻沒能在自己真正重視的領域有明顯的提高。

我們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內沒法去了解每一種技術細節,但是有時候你需要折騰一種技術,不得不去了解一些其他的技術或知識,
你需要學習一種計算機語言,就得配置好相應的編程環境,你要實現某種功能,得去學習一種輔助工具等等……
正如編程隨想大神在他的《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一文中所說:
“想要在某個領域做到足夠深入,必然要了解很多相關的輔助性領域的知識。”

就拿“寫博客”來說吧。
如果你想把博客的界面和排版搞得好一點,你還需要懂一點“HTML、CSS、JS”的知識;
如果你想提高博客在搜索引擎的排名,你還需要懂一點“SEO(搜索引擎優化)”的知識;
如果你像俺一樣,想寫敏感的政治博文又不想被和諧掉,你還需要要懂一點“翻牆”的知識(以便把博客架設到牆外);
如果你想使用 WordPress 這個功能最強大的博客平臺,你還需要懂一點“PHP編程”的知識;
……(這個清單還可以繼續列下去)
  你看,即使是“寫博客”這麼簡單的一樁小事,牽涉的領域也不少。

但是不用每個領域的知識都搞得清清楚楚,個人的理解是必須保證把時間和精力中的大部分都用在能夠提高我們所重視的能力和知識方面。可以參考正態分佈曲線。

雖然深度和廣度都很重要,但每個人的時間、精力、天賦都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在所需要的每個領域都做到足夠深入。那麼如何平衡這兩者捏?俺的觀點是:借鑑正態分佈

正態分佈

具體如何做呢,對於一些輔助性的知識或技能,我們可以通過網上的資料進行了解,以幫助我們完成真正在乎的工作,但在做記錄的時候卻不必追究其原理和技術細節,即在相關的What、How、Why這三者中可以先只瞭解前兩個(根據重要程度甚至可以只是前一個)。
判斷一個技術是否需要了解其原理以及瞭解的深度,要看這個技術或知識對你當前想提高的能力和知識的是否足夠重要。重要性越低,瞭解的程度可以越淺, 另外一方面,還要結合興趣來判斷,你對一項技術越感興趣,就可以鑽研的越深。

最後總結一下,我們把真正看中的知識和技能稱爲核心知識技能, 把握折騰某項技術(學習某項技能或知識)的程度的關鍵在於:
把它看作核心知識技能的外延,一切爲了學習核心知識,提高核心能力而服務,根據這項知識或技能對於提高核心知識技能的重要程度, 確定相應的學習程度和鑽研的深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