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怪誕行爲學》有感

人們會在日常的行爲中表現出非理性的行爲,這些行爲並非如傳統意義上的不可預測,而是表現出有跡可循。

1.人們在判斷事物時首先會設定一個錨定,之後以此作爲標準進行判斷。錨定的設置會影響之後的判斷,進而產生出非理性的行爲。外界可以對錨定進行干預,進而影響人們的行爲。
2.人們的第一次決定非常重要,因爲人們會認爲上一次的決定非常正確,會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次的決定,這就是“自我排隊理論”。而如果第一次的行爲就是不理性的或者說是隨機的,那麼之後的判斷也會建立在這樣的非理性基礎之上。所以在做每一個判斷之前,追根溯源去發現哪些決定是理性的,從什麼時候開始是非理性的,並以此爲斷點重新開始。
3.世界是由市場規範和社會規範組成的。社會規範包藏在我們的社會本性和共同需要裏。它一般是友好的、界限不明的,不要求即時的報償。而市場規範不存在友情,而且界限十分清楚。這裏的交換是黑白分明的:工資、價格、租金、利息,以及成本和贏利。社會規範的建立會使工作更加有效率更加積極更加忠心,但是社會規範的維護代價卻非常高昂。因爲社會規範是脆弱的,一旦被市場規範所侵入,社會規範就會崩潰,而再建立會非常困難。
4.每個人都有拖沓的惡習,只有設定deadline和通過外接手段纔是唯一可以解決此問題的方法。
5.賣家對於同樣的商品比買家的心理估值要高的多。
6.對於差別不大的選擇,我們往往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去選擇,而不去考慮其時間成本。而選擇本身所帶來的差別其實微乎其微。
7.人們會犧牲自己的慾望來換取在別人眼中的形象。
8.如果一件事情對其他人從本質上的傷害沒有區別,但是是通過間接手段進行,那麼人們去做它的可能性會顯著提高。例如人們不會去偷錢,但是對於做假賬和虛報銷沒有那麼反感。

這些非理性力量對我們的行爲施加了巨大的影響,我們的自然本性卻使自己大大低估了這種力量。它們能夠起作用,不是因爲我們缺乏知識,缺少實踐,或者我們天生低能。相反,一再受到影響的不僅是入門新手,同樣還有資深專家,影響的方式具有可預測的規律,造成的失誤卻直接關係到我們怎樣生活,怎樣“做生意”,這些失誤成了我們人生的一部分。儘管非理性司空見慣,但並不是說我們都不可救藥了。一旦我們明白了自己的錯誤決定會發生在什麼時間,起源自什麼地方,就可以提高警惕,強制自己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重新考慮這些決定,或者用科技手段來克服與生俱來的缺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