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鼻炎的方法

 中醫治療鼻炎的方法

轉自:http://home.51.com/mingxi_liu/diary/item/10047438.html
《不生病的智慧2》
慢性鼻炎的出現與人休五臟六腑、諸條經絡有關聯,所以沒有哪一種方法能夠治療所有類型的鼻炎,在選擇治療方法之時,大家一定要小心,要是方法選擇不當,反而導致更多麻煩。
我曾經見到一個患者,每日含參幾片竟也治癒了多年鼻炎。因爲,含參之時,鼻部的參氣濃厚,能使鼻部正氣充足,從而能夠解除其他經絡之氣對鼻子的干擾,所以也能治癒鼻子的某些局部症狀。這個方法簡單易行,而且不干擾人休正常循行之氣,這就像加固堤壩來防止洪水氾濫道理一樣,大家不妨試試。只是由於人休疾病的複雜性,使用任何治療方法都需要牢記一條準則:倘若用後感覺不舒服,請立即停止,不可再試。
  中醫經常使用蒼耳子、辛夷花治療鼻炎。這兩種藥物治療一般的慢性鼻炎都有些效果,但是這兩種藥物也瀉人正氣,所以,凡是勞累之後鼻炎加重的人不能使用,因爲這類鼻炎多由氣虛所致,而這兩種藥物更會加劇氣的宣發,會使鼻炎症狀愈加嚴重。我自已也曾是慢性鼻炎患者,曾經多次使用這兩種藥,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所以,這類鼻炎患者請注意,所有宣氣、散氣的藥物均不可服用,否則只會使鼻炎加重。另外,因勞累過度所引起的鼻炎加重,多是因爲所虛因素,所以平常一定要細心調養,治療時要以補藥爲主。

《溫度決定生老病死》
  患鼻炎是身體虛弱的象徵,也是身體寒溼重的表現。鼻炎的人多數都是小時假就開始出現鼻部的不適,常年不愈,直至長大後仍然是慢性鼻炎的患者。
  我自幼就多病,鼻炎從我記事起就有,經常流清水鼻涕、膿鼻涕、鼻子流血、鼻塞不通氣、遇冷打噴嚏流鼻涕、鼻子的嗅覺不靈。爲了治療鼻炎吃過各種藥,理療也治過,用長長的針往鼻子裏打藥水等痛苦的方法也試過,可總是效果不明顯,直到我有食療徹底改變了身體的素質後,鼻子的各種症狀都在不知不覺中消退了、痊癒了。
  因此,治各種鼻炎的根本就是要認認真真地吃好一日三餐,多吃補血補腎的食物,忌寒涼的食物,忌泄氣的食物如蘿蔔、山楂及菊花茶,同時要忌寒涼。晚上將手放在外面睡覺的孩子,得鼻炎的比例非常高,所以我提醒各位家長們,讓孩子睡睡袋,是讓孩子在睡眠時免受寒涼增強體質,也是鼻炎能否治癒的關鍵,只要這一點保證,再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治癒孩子的鼻炎就不是難事。
  治鼻炎還有一些小竅門:
1、 流清水鼻涕是受涼,喝生薑紅糖水能治療。
2、 流濃鼻涕時要多喝溫開水,成人保重背部的撞牆,小防搓手背大拇指側的肺經,再做背部的捏脊,不要吃易上火的魚蝦,不要吃補氣的山藥,這樣流濃鼻涕的症狀會很快消失。
3、 鼻塞是身體虛弱的標誌,吃一頓熱辣的火鍋或吃一斤海蝦都能明顯改善鼻塞。
4、 打噴嚏:過敏性鼻炎常有的症狀,治療的時候同樣是補血、祛寒,只要多吃海嚇、牛肉,再吃上固元膏的人,過敏性鼻炎都會慢慢緩解或消失。
5、 慢性鼻炎,鼻子幹癢,每天用麻油滴鼻2-3次,幾天後鼻子的不適就會消失。
6、 鼻出血:只要是吃了上火的食物引起的鼻出血,以後就少吃,特別是吃魚蝦多的孩子容易出血,每週只吃1-2次,不能天天吃,每次吃的量也不要多,吃牛肉、豬肉是不會發生鼻出血。
  經常鼻出血的孩子可以用大蒜敷腳以治療,一般一同敷一次,連續敷2次後孩子的鼻出血都能得到明顯的控制。如果連敷2次後鼻出血仍沒能控制,就不要再給孩子敷了,敷多了泄氣,只能是注意孩子的飲食,多吃肉類,暫停魚蝦、山藥、紅棗,孩子就能不再流鼻血了。如果仍是流,再用10片苦瓜煮的水給孩子喝1-2次,去了心火,也能止鼻出血,苦瓜水同樣最多喝2次,不能多喝。
7、 鼻尖總髮紅,或總愛在鼻尖處長痘痘的人,多數是後背的督脈不是太通造成,只要每天堅持用背部撞牆20-30分鐘,鼻尖處就不會發紅或長痘痘了。

《人休經絡》
鼻炎和鼻塞尋迎香
此穴在鼻翼外緣中點,就是挨着鼻孔邊的地方。其實,一看穴名就應該知道它能通鼻子,古人給它起這個名字就是因爲鼻子不通時不聞香臭,什麼味都聞不出來,結果按了它以發現能聞見香味,所以就叫它“迎香”。
  迎香可以說是治療鼻塞的特效穴。遇到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或者過敏性鼻炎時,按摩兩側的迎香穴一兩分鐘,症狀可以立刻緩解,也可以加上鼻子周圍的穴位,比如印堂。但是對印堂穴,光按是沒有用的,要用中指的指肚按在印堂穴上,稍微用力按壓,然後慢慢地向上推。如此幾次反覆刺激,鼻塞就能消除了。當然刺激位於脖子後面的風池穴也非常好。

《求醫不如求己2》
鼻炎不能怪鼻子—各種鼻炎的經絡調治真法
  鼻炎似乎是最普遍的病患,周圍的朋友十有六七都有此疾,看似小毛病,其實卻很難根除。尤其是過敏性鼻炎,更是需要徹底改變體質,纔有望治癒,非短期可見其功。
  說到鼻炎的調治,我在這裏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鼻炎並不是鼻子本身的問題,光在鼻子上下工夫,不會有持久的療效。鼻子不過是個替罪羊,其症狀反映了臟腑的功能出現了問題。
  簡單而言,可以把鼻炎分爲兩種,一種是鼻流清涕,易噴嚏,易鼻塞;一種是鼻流濁涕,花無香,飯無味。前者病在膀胱經、腎經,治宜祛風塞,清脾溼,補肺益腎;後者病在胃經、膽經,治宜清肝火,化痰濁,通腸利膽。那具體如何操作呢?
  鼻流清涕、鼻塞者,用刮痧法先刮後背,循督脈、膀胱經,刮到皮膚溫熱;秋冬遇風喘咳者,用艾條慢灸背俞,沿風門、肺俞、脾俞、腎俞,灸至穴位癢痛;委中穴能通鼻竅,可解一時之急;刺激膀胱俞,可使鼻竅持久通暢;怕冷風易過敏者,用取嚏法,喝姜棗湯助力,取到嚏盡方休。
  鼻常流清涕者,體內多有溼塞,若胃寒肚冷,可以服附子理中丸以溫裏;若痰多不渴,易多用參苓白朮丸以社溼,同時要少飲水;取嚏不出者,要服補中益氣丸以增心肺之力;若皮膚乾燥,噴嚏無力者,可服人蔘生脈飲,以強心潤膚。
  鼻爲肺之竅,鼻病與肺自有脫不開的干係。“肺主皮毛”皮是皮膚,毛是毛孔。皮膚是人抵禦外邪的屏障,易出汗怕風者,毛孔開合不利,風寒最易乘虛面入,“玉屏風散顆粒”內增脾肺之氣,外御風寒之侵,可謂表裏兼顧。
  對症的藥本就不多,藥店又常無貨,那我們就不如常服山藥薏米芡實粥了。藥調不如食補,若能堅持,自然更好。委中穴能通鼻竅,可解一時之急;刺激膀胱俞,可使鼻竅持久通暢。
  取嚏後若覺鼻堵加重,爲暫時性症狀,可用些通鼻竅的中藥噴劑,暫時疏通。過敏性鼻炎,其病在腎,若要除根,還需增加腎的功能才行;可用艾條,常灸肚臍下關元穴(了也可用拔罐法)和腎經太溪穴。若能表裏兼顧,標本同治,過敏性鼻炎,過敏必性體質,一樣可以脫胎換骨。
  再說一下鼻流濁涕的慢性鼻炎。前段時間,有位30歲的女士,說自己患鼻炎已經十幾年了,聞不到飯菜的香味,還常常前額頭痛。我告訴她是腸胃的問題,用推腹法,常敲打胃經,多按胃經的豐隆穴。兩週後她告訴我,已經能聞到飯菜的香味了,食量增加了一倍,現在又轉而擔心長胖的問題了。相對來說,鼻流濁涕的鼻炎要好治許多。市場上的中成藥,多對這種鼻炎有效。
  有的朋友對吃藥很牴觸,那咱們就學一個小功法,對兩種鼻炎都有一定的效果。
  躺在牀上,臀部貼牆,不是背靠牆,而是面朝天花板。腳沒地方放了,只好放到牆上去了,牆與牀成90度直角,那我們的身體下肢與軀幹,也就是90度直角。腳跟緊貼牆,腳心朝天,腳心與胸要平行。這是開始時的姿勢,其後兩腳同時全腳掌貼牆,腰臀部會自然地擡起來,然後腳心再重新與胸平行,腳心朝天,爲一次。每天抽空做上5分鐘,對鼻炎有很好的療效。那是什麼原理呢,我一說,你就清楚了,這個動作,不就是在激活膀胱經和胃經嗎?其實,小功法都很簡單,你也可以自己發明。自己包的餃子,也許更好吃呢!

《求醫不如求已3》
撞揉鼻骨
根治鼻炎:揉迎香穴
治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經常流鼻血等鼻部炎症和皮膚過敏:揉天府穴

《神醫這樣看病》
  這個治鼻炎的方子叫桔梗元蔘湯,是治療鼻塞、鼻涕多的那種鼻炎,方子是:桔梗9克、元參9克、杏仁9克、橘皮9克、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薑9克。就這麼個方子,基本屬於食療的範圍,裏面多半的藥都是食物。我給各位解解,其中桔梗是升,開肺氣、解毒排膿;元參是升的,潤燥解毒;杏仁是降的,降肺金之氣;橘皮入氣分,化痰降逆;半夏是降的,和胃降逆;茯苓是升的,去除水溼,助脾氣這升;甘草是補脾胃的,坐鎮中州;生薑是散寒的,可以散在外表這寒。
  問:在這裏請教樓主,我女兒11歲,自小就有鼻炎,夏天症狀不明顯,一到冬天就鼻子塞住或者不停流清涕,是否可以用你前面提到的那個鼻炎方子?還想請教一個問題,鼻炎是不是有遺傳性的?她父親和叔叔都有鼻炎!
羅大佑答:朋友你好,可以用黃元御的方子,這個方子叫桔梗元蔘湯,這個方子黃元御自己說是治療“肺氣鬱升,鼻塞涕多者”,一般的鼻炎如果是鼻涕多的,只要鼻涕不黃,效果還是不錯的,我經常給人開這個方子,大家服用後,效果還可以。有位叫加減五味子的網友,她的鼻炎很久都不好,後來自己看書看到這個方子,就在家人的注視毅然服用,結果沒幾服藥,鼻炎就好了,其實這個方子不用那麼擔心的,因爲方子裏面的藥物都很平穩,是個非常平和的方子,平和得近乎食療,試着服用幾服是沒有問題的。只是小孩子的用量減半就可以了。
  另外,對鼻炎也可以使用外用藥,去藥店買幾十克芙蓉葉,讓他們給研成粉末,自己用榨汁機磨也可,然後上到鼻子裏,我以前是把這個粉末放到口罩的夾層中,讓患者戴,這樣療效也不錯。
  我們通常所說的鼻炎,大多都是鼻腔處於一個氣機壅滯的狀態。根據我們中醫的理論,肺氣本來是應該下降的,這樣人體上部的氣機才不至於壅滯,可是現在肺氣爲什麼不降呢?原來,除了肺經自己的問題,還有胃在裏面搗亂,胃氣本來也是應該下降的,“胃氣以降爲順”,我們每天吃的東西,都要下去,胃氣降了,膽氣和肺氣也都降了,所以黃元御調理這個鼻炎是從中焦下手的。你看方子裏,半夏就是一味藥性下降的藥物,半夏、茯苓、甘草是黃元御的三駕馬車,旋轉中焦的,然後再加上一些調理肺經的藥物,這樣氣機就流動開了,也不至於壅滯在上面了,所以鼻炎也就有了解除的機會。
  但是如果是寒邪深入的那種總是打噴嚏的過敏性鼻炎,這個方子力道則顯得不免夠,一般還需要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等方子來治療。
  問:羅兄,上面提到的治療流鼻涕多的鼻炎方子,不知飲法如何?一日幾次?一服藥煎幾次?
  羅大佑答:黃元御的這個方子,水泡半小時,熬藥時水開15分鐘即可,一日喝兩三次都可以,一服藥煎兩次就可以了。這個方子有的人效果比較明顯,有的人也反映沒有什麼改變,沒有改變的人似乎都是重一些的患者,可以再外用芙蓉葉。我的建議是不要多喝,兩三服藥即可,是否見效你自己就有體會了。如果沒有改變,就不要喝了。 好在黃元御的這個方子特別的平和,近乎食療,所以我才把它貼出來。
  問:中醫對過敏性疾病有什麼解釋?例如過敏性鼻炎(可以說城市人十之三四都有這病)。
  羅大佑答:看來很多朋友都有過敏性鼻炎,這個病大多數的人都是國爲正氣不足患的。中醫理論認爲正氣足的時候,如果有外邪侵入,人體是可以控制局面的。但是如果正氣弱(主要是陽氣弱),外邪 來的時候,人體就會不斷地試圖把它宣出,但是總是不成功,所以會出現不斷地打噴嚏等反應。當然,根據個體的不同,會有各種證型的,但是基本是以補正氣,驅除外邪爲主,我個人遇到的麻黃附子細辛湯證比較的多。

《黃帝內經使用手冊》
  鼻子過敏後第一個反應是什麼?就是打噴嚏!噴嚏又是從哪裏來的呢?它正是我們體內的肺臟和脾臟氣機虛弱的反映,中醫理論認爲過敏性鼻炎的主要病機爲肺脾氣虛,元陽虛衰,無力抵禦外邪的侵襲,所以鼻子纔會失去往日的溫煦與貼心,噴嚏一個接一個。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治療鼻子過敏就一點也不難了。
  根據人體的不同體質,將過敏性鼻炎從總體上分爲兩類進行治療。一類是寒創造性體質引發的寒性過敏性鼻炎,另一類是熱性體質引發的熱性過敏性鼻炎。寒性過敏性鼻炎,除了開具一些祛寒的藥方外,更重要的是得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少受寒,少吃寒性的水果與食物。熱性體質引發的熱性過敏性鼻炎,一般讓病人服用芩連二陳湯與小承氣湯合方,這兩種藥可以降肺胃之火,服藥一兩週鼻子過敏的症狀就能很快得以控制。另外,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那麼慢性鼻炎一般就不會復發,或者減少復發的概率。
  除了積極配合中醫進行治療外,我建議有過敏性鼻炎的朋友還要在家進行如下護理,對病情的控制十分有好處。
1、 過敏性鼻炎患者要經常進行運動。如站養生樁,練習太極拳等。運動量以微微出汗爲佳,以增加人體的抵抗爲。
2、 每次洗臉時要學會用冷水清洗鼻腔。具體方法爲:先用手接少量涼水,從鼻孔輕輕吸入冷水然後噴出,反覆10次,以達到清洗鼻腔的目的。一般早晚一次,堅持一個月左右就會有很好的效果。
3、 經常按摩鼻部的迎香穴、印堂穴及腦後的風池穴與風府穴。按摩至微微發熱爲度。

《求醫不如求己 家庭醫學全書》
  讓一竅不通這種事永不存在—鼻炎的複方調理法
  生活中,造成鼻子不舒服的原因很多。中醫認爲,肺開竅於鼻,鼻子是肺呼吸的門戶,所以肺氣的虧虛或者肺經的熱氣、燥氣等都可能引起鼻炎。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在鼻翼兩旁的迎香穴相接,所以脾胃或者大腸的蘊熱會使鼻子流濁涕。肝膽的熱氣會上行到腦部,引發鼻炎,使鼻子流濁涕。督脈通過鼻柱、鼻尖到達嘴脣和鼻子之間的人中穴,膀胱經經過鼻根兩側,如果人體感染了寒氣,寒氣留滯在督脈和膀胱經,阻礙氣血的運行,陽氣得不到生髮,也會導致鼻子不通,流清涕。此外,脾胃功能的好壞也跟鼻炎有關係,脾胃屬土,肺屬金,土可發生金,如果脾胃功能不好,肺氣必然不足,進而導致鼻子的營養不好,發生鼻炎,等等。
一、 各種類型鼻炎的通用複方調理法。
1、 臀部貼牆法:躺在牀上,臀部貼牆,不是背靠牆,而是面朝天花板。腳沒地方放了,只好放到牆上去,牆與牀成90度直角,那我們的身體下肢與軀幹也是90度直角。腳跟緊貼牆,腳心朝天,腳板與腦要平行。這是開始時的姿勢,其後兩腳同時全腳掌貼牆,腰臀部會自然地擡起來,然後腳板再重新與胸部平行,腳心朝天,如此反覆,每天抽空做上5分鐘,對鼻炎有很好的療效。
2、 按揉穴位法:天府穴和手太陽點都是專治鼻炎的穴位。它們每天按揉3次,每次200下。
3、 刮痧法:先在頭頂上星穴和後腦天柱穴刮痧,然後刮鼻子四周、後背大椎穴到肺俞穴、腰部腎俞、志室穴和手上合谷穴、腿上飛揚穴,各3-5分鐘,每週1次。
4、 拔罐法:在前胸華蓋穴、中府穴,腹部的中脘穴到神闕穴,背部的大椎穴、神道穴、秉風穴、膈關穴、魂門穴和命門穴拔罐,每週一次,不必全部拔到,只選其中幾個穴位即可,每次留罐10-15分鐘。
5、 按摩腳上反射區法;每天晚上泡腳後,按摩腳上的鼻、額竇、三叉神經、肺、支氣管、上身淋巴結、腎、膀胱、腹腔神經叢反射區各3-5分鐘。
提示:以上5種方法可以組成若干套調理方案,臀部貼牆、按揉穴位和按摩腳上反射區是每天都要做的,刮痧、拔罐可每週做一次。所以,你要安排好自己的時間,靈活使用幾種方法,再搭配下面的輔助方案,任何類型的鼻炎都能得到緩解。
二、 不同類型鼻炎的配合複方調理法
1、 寒邪留滯型鼻炎
表現:鼻塞,流清鼻涕,愛打噴嚏,後腦沉悶,受寒後加重
家庭複方調理法:
(1) 刮痧或艾灸法:春夏季節用刮痧板刮後背的督脈和膀胱經,每週1次;秋冬季節則用清艾條沿着後背的督脈和膀胱經作懸灸,灸到皮膚髮紅爲止,每週2-3次
(2) 中藥燻蒸法:每天用蒼耳子、白芷、辛夷花各10克煮水,倒入暖水瓶或者水杯中,燻蒸鼻孔,每次10分鐘,注意控制距離,不要燙傷。
(3) 食療法:如果是着涼後鼻塞加重,就用蔥白6段,生薑6片煮水,趁熱喝完後,蓋上被子發汗。
2、 肺經蘊熱型鼻炎
表現:鼻塞時輕時重,或者交替堵塞,鼻孔有熱熱的感覺,鼻甲肥厚,鼻子有時候會癢,流黃濁涕,量不多,運動後加重。口乾,通常還會有額頭長粉刺、大便祕結、咳嗽、舌苔黃等表現。
家庭複方調理法:
(1) 刺激穴位法:先對搓兩手大魚際200下,然後按揉上星穴300下,每天3次。
(2) 食療法:在鼻塞加重、黃濁涕增多、鼻孔熱感增強的時候,用桑白皮、地骨皮、生甘草各4克泡茶喝。如果鼻炎有所緩解,就改吃雪梨,或者用10克枇杷葉泡茶喝。
3、 脾胃溼熱型鼻炎
表現:鼻塞,流濁涕,涕多面黏,同時有身體沉重、肚子小便黃、大便不成形等症狀。
家庭複方調理法:
(1) 按揉穴位法:每天按揉印堂、迎香、隱白穴3次,每次各500下。
(2) 拔罐法:每天在合谷和足三裏拔罐1次,每次5分鐘。
(3) 食療法:每天吃1次薏苡冬瓜湯,注意這裏的冬瓜只能支皮,不能去籽。或者直接煮冬瓜水當茶喝。
4、 肝膽鬱熱型鼻炎
表現:鼻塞,流黃濁鼻涕,有時有腥臭味兒,嗅覺減退,鼻黏膜紅腫,口苦,有偏頭痛,有時候頭暈耳鳴,性情比較急躁。
家庭複方調理法:
(1) 按揉穴位法:每天按揉兩次行間、風池、和迎香穴。按揉行間穴的時候,用大拇指肚從行間穴後方、腳背骨前面的太沖穴開始向前一直推到行間爲1次,每次推150下;風池要用中指指肚按揉,每次150下;迎香要用食指指尖按揉,每次300下。
(2) 食療法:在鼻炎流濁鼻涕比較嚴重的時候,每天吃1次柏葉豬鼻湯,連吃兩週。製作方法:將豬鼻肉60克刮洗乾淨,與側柏葉30克、金釵石斛6克、柴胡10克一同放入砂鍋內,加清水4碗同煮,先大火燒開,再小火燉半小時,煮好後濾除藥渣,衝入60克蜂蜜和30克黃酒,攪勻服用。不能喝酒的人,可不競黃酒,直接服用。
5、 肺脾氣虛型鼻炎
表現:鼻塞時輕時重,鼻涕清稀,或者白色黏稠,勞累以後加重,同時嗅覺減退,人比較容易累,臉色較差,大便不成形或者有便意卻排不出。
家庭複方調理法:
(1) 艾灸法:每天晚上睡前用清艾條灸神闕穴5分鐘。
(2) 按揉穴位法:艾灸過後,按揉印堂和迎香各300下。
(3) 食療法:飲食上,用生黃芪20克、黨蔘、茯苓各10克煮成的水和麪,與牛肉、蔥花做的餡一起包餃子吃,一週2-3次。
6、 腎陰虧虛型鼻炎
表現:鼻塞,鼻孔內比較乾燥,鼻涕黏稠,有時候帶有血絲,有臭味兒,鼻黏膜萎縮。很多人還伴有咽喉燥痛,手足心熱,腰痠腿軟等症狀。患鼻炎的時間久了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家庭複方調理法:
(1) 艾灸法:每天晚上用清艾條灸1次關元、腎俞和太溪穴,每穴各8分鐘。
(2) 按摩法:艾灸之後,用兩手食指搓鼻子兩側,搓到鼻子發熱潮紅;然後再用兩手心分別對搓兩腳心,也搓到發熱爲止。
(3) 食療法:每天吃一次雙耳雞蛋羹。先將幹銀耳和幹黑木耳各10克用涼水泡發,加適量水用文火煮爛,再將一隻雞蛋敲到碗裏打散,慢慢倒入鍋中,一邊倒一邊攪,雙耳蛋羹就做成了。平時還要用菟絲子、淮山藥、枸杞子各10克泡茶喝。與上面的艾灸、按摩方法配合,能迅速改善腎陰虛所導致的鼻炎症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