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囧途之火車調研篇

      之前看過有個實習生在tech2ipo寫了一篇文章是在火車上如何通過與目標用戶的聊天來調研需求,我們的產品也和校園有關,回家的時候,在火車站和火車上尋找各種機會和他們交流,得到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反饋。

     在火車站碰到了幾個西電的同學,就和他們聊了起來,一問是大一的,挺高興的,大一的羣體的情況是我很想了解的。我觀察他們的手機,都是安卓的手機,就問他們是哪買的,他們說是從賣場買的。大一的不能帶電腦,可能獲取信息的渠道不太方便,傳統的賣場是他們買手機的重要的渠道。我說你們一個月的流量是多少,他們說是動感地帶送的80M,自己再包10塊錢的60M140M,如果月底不夠的話,自己再購買疊加包,可見大家對流量還是蠻在意的。他們也告訴我,如果是充話費贈手機那種渠道買的手機,流量會相對於充裕。我問他們手機上裝什麼應用,他們說還是以QQ、人人網、新浪微博爲主,人人是大學同學,QQ是高中同學,新浪微博是老師。另外一個同學裝了微信,我說微信的搖一搖、搜索附近的人用嗎?他害羞的說,偶爾會用。我再問你們知道陌陌嗎?他們說不知道,嘿嘿,也不排除知道了不說(我邪惡了,但願我想多了)。我把我們嗨翻校園的第一版的功能給他們看了,演示了一下功能,大家普遍對校園信息那塊比較感興趣,因爲大一的不能夠上網,所以這種這種能夠獲得學校的各種信息,尤其是一些非官方的自媒體的信息很感興趣,知道學校的各種八卦、娛樂的信息、講座的信息。大一的同學,想從各種講座那獲得學長們對大學四年該怎麼過的建議,他們往往有一種精英崇拜,會自主的Follow自己的偶像,以此來確定職業發展的目標。關注他們,各種口碑各種推薦,極大程度上容易受他們的影響。至於圖書查詢、快遞查詢、常用電話、課程表等功能,則是場景性比較強的功能,雖然很實用,但是使用頻率應該不會太高。

      另外我問了大家選擇手機的標準,給我的反饋是他們選擇設備的標準是性價比,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會考慮一些品牌來彰顯自己的“品味”,華爲的手機雖然在業內的評價較高,但在大學生心目中仍然有些山寨的印象,更多的是通信巨頭的印象,這意味着華爲的品牌塑造工程並不特別成功,華爲的消費者事業部仍需努力。至於高帥富,白富美們,iphone和三星的galaxy則是他們的首選。

     關於消費習慣,他們說由於預算有限,會關注各種優惠,參與各種團購和掃碼的活動。想起一個做了六年校園互聯網生意的前輩和我說的,從學生身上賺錢很不容易,他們對價格很敏感,會爲了省幾塊錢而蒐集大量的信息,從大家的回答中得到了驗證。至於娛樂活動,由於時間比較多,在手機上主要進行的是看小說、視頻,打一些不聯網的單機遊戲等。由於比較宅,更願意在宿舍叫外賣,所以如果做好校園的外賣市場,也能賺一些錢。選擇的學校區域應該是在城市中心的,附近的商家信息化程度稍高一些的,這樣做起來更容易打通線下和線下,商家也更容易接受。

    高校附近的酒店預訂,也是有着強烈需求的,尤其在一些有錢人比較多的民辦的三本學校,嘿嘿,你懂的。每當週末來臨,學校外面的各種經濟型酒店生意紅火,當然爲酒店貢獻生意的有一部分是大學生。筆者小心翼翼的像幾個同學打聽週末出去住的同學的比例,回答是很低,看來在男女比例失調的重點工科校園院校,比例確實是低一些,在一些家庭背景普遍比較好的三本或者大專院校,這樣的需求會極其強烈。 

    至於社交這塊,通過與他們的反饋,由於剛從高中到大學,QQ被他們用來維持和高中同學的聯繫,人人網則是他們用來建立新的關係的工具,不過由於人人網的日漸沒落,人人的活躍度已經打不從前了,臃腫的界面充斥着各種廣告,體現了創始人爲了維持財務報表上的光鮮所做的努力。筆者詢問他們對社交的需求,大家都紛紛表示,作爲工科院校的男屌絲,由於本校的僧多粥少,想尋找一個屌絲逆襲的機會都沒有。問大家用過比較火的課程格子、超級課程表、琥珀等校園社交軟件嗎?紛紛表示還沒用到過,可以看出校園社交軟件的推廣的難度之大。移動互聯網時代,等待一個新的社交產品出現,顛覆人人網,重塑校園社交產品的形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