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結構與馮.諾依曼結構(普林斯頓結構)

過去知道計算機的體系結構分爲哈佛結構與馮.諾依曼結構,但並沒有去總結他們有什麼區別。今天來看看它們有什麼區別。
馮.諾依曼結構,又稱爲普林斯頓結構。是一種經典的體系結構,有CPU,總線,外部存儲器組成。這種體系結構採用程序代碼存儲器與數據存儲器合併在同一存儲器裏,但程序代碼存儲器地址與數據存儲器地址分別指向不同的物理地址。程序指令寬度與數據寬度一樣。數據總線和地址總線共用。
但是隨着CPU設計的發展,pipeline的增加,指令和數據的互斥讀取很影響CPU指令執行的scale程度。後來,哈佛大學提出一種的新的結構,這種結構採用數據存儲器與程序代碼存儲器分開,各自有自己的數據總線與地址總線。但這是需要CPU提供大量的數據線,因而很少使用哈佛結構作爲CPU外部構架來使用。但是對於CPU內部,通過使用不同的數據和指令cache,可以有效的提高指令執行的效率,因而目前大部分計算機體系都是CPU內部的哈弗結構+CPU外部的風諾伊曼的結構 
arm7系列的CPU有很多款,其中部分CPU沒有內部cache的,比如arm7TDMI,就是純粹的風諾伊曼結構,其他有內部cache且數據和指令的cache分離的cpu則使用了哈弗結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