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微軟不是“FLAG”?

知乎上有一個非常火的問題:爲什麼微軟沒能與FLAG並列?

 

常在科技求職圈混,應該沒有人不知道FLAG (Facebook,LinkedIn,Amazon, Google)。

 

 

由於薪資高職位多名聲大,這幾大科技公司近年來備受應屆生歡迎。

 

不過,對於FLAG這一說法,也許一些同學會感到疑惑:

 

  • 像微軟(Microsoft)這樣的科技巨頭,爲什麼沒有與“FLAG”並稱?

  • FLAG天團的“成團”標準,到底是什麼?

 

 

我們總結了網絡上幾個呼聲比較高的說法,發現微軟之所以沒有以FLAG之名“出道”,主要是在以下三點“中槍”了:

 

第1槍:應屆生的待遇

 

 

FLAG這個詞最早出現在09 -11年金融危機時期

 

當時北美求職市場一片低迷,只有Facebook, LinkedIn, Amazon, Google這四個公司在繼續招聘工科應屆生,並給出了10萬以上的超高起薪。 

 

就這樣,這四家公司一下就從求職市場中脫穎而出。

 

 

 

到了11年至14年期間,FLG三家的待遇可謂一枝獨秀,薪水+獎金+股票能達到$200k以上。

 

而在LinkedIn、Facebook前後腳上市時,更是使得當時灣區的一大批碼農都實現了財富自由

 

 

與他們相比,當年的Microsoft程序員的起薪就稍顯遜色,拿到手的股票也差了一個數量級。

 

(其實的Amazon給應屆生的package和Microsoft的算是半斤八兩,導致不少人對FLAG中的A產生存疑。)

                     

不過,近幾年來,這幾個公司的應屆生待遇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了

 

從Glassdoor最近的數據可以看出,雖然微軟應屆生的基本工資仍在FLAG之後,但實際上差距並沒有很大。

 

Software Engineer 應屆生平均工資比較

 

1. Linkedin:$130,839

2. Google:$124,958

3. Amazon:$123,664

4. Facebook:$119,525

5. Microsoft:$117,924

 

(均爲硅谷地區工資)

 

就在兩週前,微軟還爲了留住高科技人才,特意給員工發放了高達十萬美元的股票獎勵

 

 

從側面反映出,微軟越來越不惜重金招攬人才。

 

第2槍:年齡問題

 

首先,在成立時間上,與微軟相比,FLAG都是晚輩,屬於年輕一代的公司,而且招聘也較爲偏向年輕工程師。

 

在招收年輕應屆生的數量上,微軟當年也是遠不及FLAG的。

 

 

業務方面,FLG的業務重心集中在智能手機、互聯網等在當時被認爲“很新很年輕”的科技上。

 

而微軟當年的重心還是在Windows、Office這種長期以來最賺錢的“老牌”業務上。

 

不過這裏要爲微軟說一句話,互聯網興起的時候,微軟並不是不想改革。但是畢竟公司太過龐大,很多固有的運作規律和管理思維無法一下子“順應潮流”。

 

這就是爲什麼人們常說:“巨人轉身慢”。

 

 

但,微軟並沒有一蹶不振。

 

不管是之後對LinkedIn,還是對Github的收購,微軟在業務上的轉型和革新,都讓人看到了他們爲“重返18歲”做出的努力。

 

第3槍:地理位置

 

一線科技公司喜歡在硅谷扎堆。

 

 

Facebook,LinkedIn,Google的總部在硅谷自然不用多說,Amazon 則是分別在硅谷的Palo Alto和Sunnyvale設立了AWS Palo Alto 和Lab126。

 

 

雖然微軟自1998年起就在硅谷的Mountain View設有Silicon Valley Campus (SVC),但是開放的職位寥寥

 

從Glassdoor的近期數據可以看出,微軟在硅谷所招聘的軟件工程師數量仍是遠不及Amazon的:

 

 

Microsoft SVC對於軟件工程師的opening不到30個,對比總部同在西雅圖的Amazon,AWS Palo Alto類似的opening就有100個左右,Lab126的opening也有100多個。

 

Facebook, LinkedIn, Google的職位開放就更多了,平均高達400+個。

 

就在去年年底,微軟宣佈將全面翻新並擴建SVC,大有擴大硅谷版圖之勢,相信之後也會進一步開放職位。

 

 

 

總結

 

其實,FLAG的說法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一個流傳於留學生求職圈內的打趣的說法,並沒有什麼嚴格的界限。

 

類似這樣的說法還有很多,比如有人說:

 

其實呢,一開始應該就是FLG,只是爲了順口,加了個A。                      

 

也有人說:

FLAG的全稱其實是FLAG ™(T:Twitter, M: Microsoft)

 

現在,微軟已漸漸撕掉“老牌軟件公司”、“傳統企業”這類標籤,成爲許多年輕求職者的dream company。

 

不止是微軟,越來越多的高科技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崛起。他們不僅開放的職位多、給應屆生的福利待遇也好到足以達到FLAG的水準。

 

可以說,在這個時代,FLAG依舊強勢,但已不再是科技求職者們唯一的選擇。整個科技圈,都在張開雙手,慷慨擁抱年輕有爲、有實力的科技人才!

 

更多科技求職資訊,請關注“來Offer”!

 

Reference:

http://opinion.jrj.com.cn/2017/07/18001822856649.shtml

https://mp.weixin.qq.com/s/aDWwluiCw58VCbR878ecSg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979481/answer/54878150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heres-how-microsoft-silicon-valley-will-look-after-an-upgrade-2017-12

https://www.glassdoor.com/Reviews/san-jose-microsoft-reviews-SRCH_IL.0,8_IC1147436_KE9,18.htm

https://www.glassdoor.com/Reviews/san-jose-amazon-reviews-SRCH_IL.0,8_IM761_KE9,15.htm

https://www.glassdoor.com/Reviews/san-jose-google-reviews-SRCH_IL.0,8_IM761_KE9,15.htm

https://www.glassdoor.com/Jobs/Facebook-Jobs-E40772.htm

https://www.linkedin.com/jobs/search/?f_C=1337&keywords=software%20engineer&location=United%20States&locationId=us%3A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