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R Sensor 原理介紹

本文轉載自52RD:http://www.52rd.com/Blog/Detail_RD.Blog_founder0104_83404.html


什麼是sensor的動態範圍(dynamic range)?

sensor的動態範圍就是sensor在一幅圖像裏能夠同時體現高光和陰影部分內容的能力。 用公式表達這種能力就是:

DR = 20log10(i_max / i_min);db

i_max 是sensor的最大不飽和電流—-也可以說是sensor剛剛飽和時候的電流 i_min是sensor的底電流(blacklevel) ;

爲什麼HDR在成像領域是個大問題?

在自然界的真實情況,有些場景的動態範圍要大於100dB。

人眼的動態範圍可以達到100dB。

Sensor 的動態範圍: 高端的 >78 dB; 消費級的 60 dB 上下;

所以當sensor的動態範圍小於圖像場景動態範圍的時候就會出現HDR問題—-不是暗處看不清,就是亮處看不清,有的甚至兩頭都看不清。

暗處看不清–前景處的廣告牌和樹影太暗看不清。


亮處看不清–遠處背景的白雲變成了一團白色,完全看不清細節。

解決HDR問題的數學分析

根據前邊動態範圍公式

DR = 20log10(i_max / i_min); //dB

從數學本質上說要提高DR,就是提高i_max,減小 i_min;

  • 對於10bit輸出的sensor, i_max =1023,i_min =1, 動態範圍DR = 60;

  • 對於12bit輸出的sensor, DR = 72;

所以從數學上來看,提高sensor 輸出的bit width就可以提高動態範圍,從而解決HDR問題。可是現實上卻沒有這麼簡單。提高sensor的bit width導致不僅sensor的成本提高,整個圖像處理器的帶寬都得相應提高,消耗的內存也都相應提高,這樣導致整個系統的成本會大幅提高。所以大家想出許多辦法,既能解決HDR問題,又可以不增加太多成本。

解決HDR問題的5種方法

從sensor的角度完整的DR 公式:


  • Qsat :Well Capacity idc: 底電流,tint:曝光時間,σ:噪聲。

方法1:提高Qsat –Well capacity 。

就是提高感光井的能力,這就涉及到sensor的構造,簡單說,sensor的每個像素就像一口井,光子射到井裏產生光電轉換效應,井的容量如果比較大,容納的電荷就比較多,這樣i_max的值就更大。普通的sensor well只reset一次,但是爲了提高動態範圍,就產生了多次reset的方法。 通過多次reset,imax增加到i‘max,上圖就是current to charge的轉換曲線。 但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增加FPN,而且sensor的響應變成非線性,後邊的處理會增加難度。

方法2:多曝光合成

本質上這種方法就是用短曝光獲取高光處的圖像,用長曝光獲取陰暗處的圖像。有的廠家用前後兩幀長短曝光圖像,或者前後三針長、中、短曝光圖像進行融合

If (Intensity > a) intensity = short_exposure_frame; 
If (Intensity < b) intensity = long_exposure_frame; 
If (b<Intensity <a) intensity = long_exposure_frame x p + short_exposure_frame x q;

當該像素值大於一個門限時,這個像素的數值就是來自於短曝光,小於一個數值,該像素值就來自於長曝光,在中間的話,就用長短曝光融合。這是個比較簡化的方法,實際上還要考慮噪聲等的影響。




Current to charge曲線顯示:imax增加a倍。

這種多幀融合的方法需要非常快的readout time,而且即使readout時間再快,多幀圖像也會有時間差,所以很難避免在圖像融合時產生的鬼影問題。尤其在video HDR的時候,由於運算時間有限,無法進行復雜的去鬼影的運算,會有比較明顯的問題。於是就出現了單幀的多曝光技術。

方法3:單幀空間域多曝光。

最開始的方法是在sensor的一些像素上加ND filter,讓這些像素獲得的光強度變弱,所以當其他正常像素飽和的時候,這些像素仍然沒有飽和,不過這樣做生產成本比較高,同時給後邊的處理增加很多麻煩。所以下面的這種隔行多曝光方法更好些。



如上圖所示,兩行短曝光,再兩行長曝光,然後做圖像融合,這樣可以較好的避免多幀融合的問題,從而有效的在video中實現HDR。同時由於video的分辨率比still要低很多,所以這個方法所產生的分辨率降低也不是問題。這個方法是現在video hdr sensor的主流技術。

方法4:logarithmic sensor

實際是一種數學方法,把圖像從線性域壓縮到log域,從而壓縮了動態範圍,在數字通信裏也用類似的技術使用不同的函數進行壓縮,在isp端用反函數再恢復到線性,再做信號處理。

缺點一方面是信號不是線性的,另一方面會增加FPN,同時由於壓縮精度要求對硬件設計要求高。

方法5:局部適應 local adaption

這是種仿人眼的設計,人眼會針對局部的圖像特點進行自適應,既能夠增加局部的對比度,同時保留大動態範圍。這種算法比較複雜,有很多論文單獨討論。目前在sensor 端還沒有使用這種技術,在ISP和後處理這種方法已經得到了非常好的應用。


上圖就是用方法2 + 方法5處理後的HDR圖像。亮處與暗處的細節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