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成長的解讀 內向者的交流課

今天聽了兆民老師的  內向者的交流課  有些問題做了筆記和思考,記錄下來

 

1.如何和別人交流變得自信?不喜歡講話低聲的自己

自信是和成長速度有關係,一技之長(底層安全感)重塑氣場

 

不自信是因爲你接觸的世界絕大多是陌生的,神祕的,混亂的

不自信有不自信的好處,有句話是知恥而後勇,你會努力和自己過去告別。

不要給一直沉溺在已經取得的成就裏,多去接觸陌生領域,去感受不自信,去感受謙卑,建立自信是一個 永無止境的過程,讓你不斷挑戰新知,不斷創造成就。我們就是一直在謙卑和建立自信的循環中才能成長

推薦看我上一篇寫的《自卑與超越》

 

2.內向者在職場怎麼才能不吃虧?

提升自己

及時反饋的能力(給上司一種掌控感,知情權,安全感)主動的彙報能力

以重要節點和時間節點做規劃,及時向上級反饋進度

內向前進不是絆腳石,雖然內向可以主動,可以情商高,可很勇敢

 

3.如何避免與陌生人尬聊

介紹自己(自己代表的身份,職責,負責內容)---創造話題

找話題   
稱讚    提問    向對方提出協助的問題

 

4.和別人說話總在不經意間傷害到他們,感覺力不從心

對話中有批判,攻擊,操控,控制----話裏有話

   正面對抗   和自己過去告別     印度影片《神祕巨星》

    心理學---心理弒母    

一百年前,美國的母親與中國母親一樣,發展到後來的女權運動,美國母親想通過對男孩子管制、限制,表達對丈夫的管制,這樣無形中扼殺了男孩子的陽剛之氣,於是男孩們開始反抗,心理上仇恨母親,出現一系列弒母殺母的慘案。我們把這種面臨難以克服的家庭衝突、心理變態的文化危機,稱爲“弒母文化”。

健康的母子關係,孩子必須走向獨立,必然要完成心理上的弒母。

不管母親多偉大、多辛苦,孩子都應該明白:自己和母親不是一體的,你既不能代她受苦,也不能對她的情緒感同身受。而母親,要知道,孩子也是一個人,他有完整的身體和靈魂,他有獨立思考、行動的權利。

母子必然分離。

孩子不是母親生命和意志的延續,而是藉由母親的身體來世上走自己的路。

正如龍應臺的那段話: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5.不想和一些人溝通,不喜歡他們,但是有很多交集。

生活是靠需求來運作的

你喜歡誰並不重要,你能否滿足他們的需求最重要

人們在滿足需求的前提下實現自我價值

把喜歡和不喜歡掛在嘴邊的是一種孩子氣,是你對這個世界不瞭解所導致的思維誤區

人的每一次成熟都是去接納讓自己牴觸的東西

你也要給對方的一些時間去接納你

你希望別人怎麼對待你,你先要怎樣對待別人,做一個主動的人

《你以爲你在合羣,其實你在浪費青春》

 

6.如何和別人交談才能拉近距離

《少有人走的路》------延遲滿足

被生存本能限制的人是沒有希望的

學會傾聽

 

7.如何排泄負能量

朋友傾訴(試探反應)

 

8.網上聊得來,見面不說話

 

在偉大的語言,都抵不上四目相對時的萬念俱灰

幻想的對象激發我們幻想的語言

平庸的對象激發我們平庸的語言

人的狀態是被激發出來的

人要不出衆,要不出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