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DPI觀察之六:DPI應用案例和差異化服務

幾個DPI系統部署的案例:


案例一:某移動運營商使用DPI提供個性化業務,DPI負責感知業務類型,然後加以控制,以個性化終端用戶的體驗,後再按用戶消費的內容計費。


案例二:一個日本的ISP提供一種個性化的寬帶業務,其中,DPI用來做業務策略部署,通過內容過濾和其它的安全功能提升並定製用戶體驗質量。免費或者每月收取少量費用,這都可以降低開銷和增加ARPU值。

 

DPI和策略服務器的聯合部署可以用來做“視頻訪問控制”,DPI監視視頻流,根據所用的編碼格式和其它屬性計算視頻流所需的帶寬,通過協議信令傳遞到策略服務器,策略服務器來判斷網絡上是否有足夠的帶寬可以傳送視頻流,在保障視頻質量的前提下。如果沒有足夠的帶寬,用戶將實時收到一個推遲被服務的通知,而不是依據盡力傳送方式爲這個用戶提供體驗差的視頻業務。


假設一個提供移動互聯網接入業務的運營商。會由於少量用戶使用P2P業務消耗了大部分網絡帶寬,這影響了其它用戶的使用體驗。移動上網無線終端到運營商局端設備間的無線網鏈路是帶寬瓶頸,所以,我們可以設計以下的產品組合:


根據業務的性質,如數據、語音、視頻、P2P業務,將所有的業務分爲三個層次,如下圖。


第一個層次是WWW網頁瀏覽+email業務,這類業務僅對丟包敏感,在每週流量不超過一定數量時,不加以限制,例如4.2G字節內,超過的情況下限制速率;

 

第二個層次是語音流+視頻流,這類業務對帶寬、時延、丟包、抖動都敏感,在若每週業務量小於2.8G字節內,對帶寬不加限制,按超過的等級分別限制爲不等速率;

 

第三個層次是關於P2P業務,按每週不同的業務使用量限制爲不同的業務等級。

 

這是個國外的某一種建議業務分級法,是需要使用DPI系統+PS策略服務器可以實現的,其中的道理我們可以借鑑。

並且還從其中看到一點,國內的電信業務目前計費週期都是按月計費,而對於新的互聯網業務,是否可以考慮按周計費,例如手機移動上網,按周計費是否對於業務分級、差異化服務、業務控制更方便。

 

 

使用DPI系統確保帶寬分級使用移動寬帶業務
歐美運營商正在步入DPI+PS策略服務器成熟應用的階段,在IP網上向用戶提供差異化的業務,最終應用的前景將會實現按每用戶每應用收費。


國內這兩年也在提基於IP網向用戶提供差異化的服務,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方式一:從物理通路和維護機制上分,將用戶分爲A、B、C等若干等級,同樣根據設備、鏈路的可靠性、冗餘程度,故障響應的速度等維護機制來分爲A、B、C等級,這樣向不同等級的用戶提供不同的服務。中國四大運營商建立第二張IP網絡(即所謂的精品網絡、電信級IP網)就是這個思路,力圖爲大客戶、高價值業務提供輕載的、高端呵護的網絡通路。

方式二:IP網絡QoS技術的成熟,使得可以在同一物理網絡上將IP業務數據包進行分級,Diffserv模型最多可以分爲0~7個等級,從四大運營商的QoS部署來看,在骨幹層面一般會分爲6~8個等級,在城域網層面分爲4~6個等級,這跟剛纔上面講的那個例子來比,可以說是將QoS技術“物盡其用”了。可是,說實話,將IP業務分級後,在骨幹層面、城域網層面真的是能夠提供不同等級的IP業務嗎?分這麼多等級是否真正有效果,目前國內IP網絡業務質量評價手段非常缺乏。

 

在一個輕載的網絡中,將IP數據包分爲若干等級,以儀器模擬測試不同等級業務的情況是一個問題。而在一個實際業務“重載”的網絡中,這些QoS機制是否真的有效果,還有待於觀察和驗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