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開源中國開源世界高峯論壇有感

週五去唯實國際大廈參加了第七屆開源中國開源世界高峯論壇,整體的感受還是挺不過的,演講嘉賓可謂中外參半,涉及的議題也較爲寬泛。

大會的主題爲移動應用、雲計算、開源的商業化模式以及現代IT人才的培養。

現代移動應用是建立在雲環境下的,移動應用的數據存儲與查詢處理依託與雲強大存儲能力與計算能力來實現。現代成熟的LBS應用,已經成爲日常出行的必備。後端的技術支撐就是雲。Goodchild認爲,人就是傳感器。的確,我們在移動,在捕獲數據,在上傳數據,我們構成強大的社交網絡。在移動終端設備,這裏有Android、iOS,開放的環境營造出今天燦爛的App store。

雲的規模大到公有云(Public Cloud,如亞馬遜、新浪等),小到個人雲(Personal Cloud,如四屏一雲),中間又有社區雲、企業雲。其實,雲就是技術的繼承者,包括大數據(Big Data)的存儲能力,處理能力(MapReduce,Stream Computing),安全機制等。雲多少含有很大炒作,值得細細認識。Hadoop是集數據存儲(HBase)與處理的大規模分佈式並行處理系統,如果在用Hadoop,是否可以定義爲已經開始用雲了呢?當天的Top500中,Linux成爲主流操作系統。OpenStack則不同,它旨在構建雲計算類似Linux內核級別的雲操作系統。從雲的三個層次來劃分,無非是Iaas(提供數據中心與硬件基礎設施),Paas(提供操作系統與軟件應用環境),Saas(軟件服務)。不同的雲廠商/產品應該有不同的層屬關係。

主題開源(Open Source)通過組建技術社區來實現軟件的推廣,提供的不僅僅是代碼,還有服務。從開源社區,我們分享,我們獲取,責任與義務並重。淘寶的大牛章文嵩對淘寶核心系統的解構,正好印證了開源可以帶來實實在在的利潤。國內對開源的認識在骨子裏是有問題的,有的人不解,有的人認爲是免費的午餐。卻不知,只拿來,不分享,不參與,永遠只是開源模式下的技術外行。開源已經成爲主流,從Microsoft、Google、IBM、FaceBook……到國內的的淘寶,通過Open,分享與獲取,軟件更高效。站在開放的成果上,猶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的必將更遠。

人才培養是中國的軟肋,多少有賴於ZF的不作爲。學術文化有問題,科研機構用的依然是封建制度與奴隸制度。與國內的阿里、騰訊、baidu、huawei相比,尚有天壤之別,更別說是哪些IT帝國,如果閱讀吳軍博士的浪潮之巔會發現,我們缺乏的不是技術與人才,而是企業文化。開源通過軟件提供了這樣一種Open模式下的學習氛圍,值得珍惜、值得參與。像北大那位教授,我覺得像網易那樣,做個開放課程有什麼不好呢?最然在主持panel 2,但我覺得他只懂得開源的皮毛,不知道開源的精髓。Open不僅僅是開放代碼,它還需要Open數據、Open架構、Open硬件、Open科研、Open思維。大學不是搞In close的學術成績,更不應該是In close的project。當然,這需要勇氣,高考天問值得思考。

兩位美女Lawers降到了BSD、GPL(v1~v3)等license,其實,問題就在國內,缺乏Open道德。

本人是做GIS的,對IT的理解多少有些偏頗,望同人賜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