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墮落的三個祕方

本文系轉載,美文共勉之。

1932年,時任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的胡教授,給當年應屆畢業的大學生寫了數千字的肺腑之言。

  胡適告誡畢業生說,畢業之後,墮落的方式很多,他概括成兩類。一是容易拋棄學生時代的求知慾望,二是容易拋棄學生時代理想的人生追求。爲了保持求知慾望和人生追求,他開出了三種藥方。

  三種藥方其實就是三句大白話。第一句:總得時時尋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第二句:總得多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第三句:你得有一點信心。仔細想想,這三句話句句都很精闢,雖然過了77年,一點兒都不過時。不但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有用,對那些在校生來說也有幫助,對我等早就畢業多年、在社會闖蕩多時的人來說,依然有警示作用。“問題是知識的老祖宗。”胡適用這樣的比喻來說明研究問題、保持求知慾望的重要性。離開了做學問的環境,腦子裏不再盤旋問題了,求知慾也就蕩然無存了。無論上哪門課,我都會對學生說,發現問題是最重要的。找不到問題,什麼都幹不好。每件事情都可以當成一個課題來研究的,只不過有大小之分罷了。發現不了問題、不研究問題,工作就很難做好。你只能永遠受制於那些善於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的人。

  胡適十分看重非職業興趣的發展。他的論斷是:你的閒暇往往定你的終身。閒暇用來打麻將,就可能會成爲賭徒;閒暇用來爲社會服務,也許會成爲社會改革者;閒暇用來研究歷史,說不定就成了史學家;閒暇用來寫博客,哈哈,你就成了網上博導了。胡適舉出兩個英國十九世紀的哲人來說事兒。一個是當了一輩子的公司祕書米爾(Mil),卻在哲學、經濟、政治思想史上佔有很高位置。另一個是測量工程師斯賓塞(Spencer),用閒暇把自己歷練成了十九世紀晚期世界思想界頗有影響的大家。胡適還特別指出,尤其是那些所從事的職業不合自己理想的人,有了閒暇的愛好和追求,生活不枯寂、精神不煩悶。就是連做6個小時擦桌子的工作也不煩悶,因爲6個小時之後,就可以做自己心儀的事情了,或研究化學,或考證歷史,或寫小說戲曲,或畫大幅山水。

  胡適的最後那句話,和最近常說的“信心最重要”有異曲同工之妙。他說,在這個年頭畢業的你們,望及天邊好像看不到一線光明——在這年頭不發狂自殺,已算是萬幸了。他認爲,此時正是培養我們信心的時候。“只要我們還有信心,我們還有救”。今日大學生面臨的局勢和胡適當時身處的情況有本質的區別。在國家民族沉淪的境遇下,胡適都鼓勵學生樹立信心,我們今天更應該笑對這些暫時的困難。今晚回家的路上和一個大三學生聊,我說,別的我都說不清楚,但我可以肯定金融不能總是危機。

  我們該和胡適一樣深信:今日的失敗,都由於過去的不努力;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將來的大收成。

  讓我們和他一樣深信: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