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倫理與道德

移動化信息時代,人們感受到了網絡技術給生活、學習、工作帶來的便利。但是網絡在促進人類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同時,網絡病毒,黑客、黃色信息等也給人們帶來了危害以及恐慌。爲了更好地利用網絡,我們必須對網絡社會中的違法失德行爲進行約束。
倫理道德是用來調節人與人之間社會關係的行爲準則。同樣,網絡倫理是在網絡交往的過程中產生的,它是人們在網絡信息生活中被普遍認同的道德觀念和標準。。
那麼IT倫理道德問題有哪些?我們又應該如何去預防呢?

網絡倫理問題的表現

一、信息污染,信息欺詐

網絡使用率的提高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也產生了無數的信息垃圾,而且日益演變成信息污染,如電子郵箱中的各種垃圾郵件,各色情網站的蔓延。同時,信息欺詐的案件也頻頻發生,一些不法徒利用網絡來欺騙消費者,網上騙財騙色、金融詐騙等行爲讓人心有餘悸。網絡社會作爲人類的第二生存空間,也成爲了犯罪分子活動的新領域。一些“黑客”進行網上盜竊、破壞、詐騙等活動,還有一些恐怖組織、邪教組織也利用網絡進行宣傳、製造事端。
這裏寫圖片描述

二、個人隱私失控

因特網是一個全球一體化的開放系統,它的結構是分佈式的,人們可以登錄互聯網上的任何一臺計算機獲取大量的信息資源,自然也就包括個人信息的提取。在網絡化的時代,人們的隱私權很容易被侵犯。人們在網絡上的行爲不再是無影無蹤”,計算機可以根據用戶平日上網時所留下的數據推測出每人的生活方式、習慣、下落、社會關係等信息。個人隱私在互聯網上受到嚴重的踐踏,個人、社會和國家可以隨便侵犯他人隱私,這將是十分可怕。對隱私權的侵犯不僅會破壞人安寧的生活,給人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甚至會導致人身傷害等惡性事件。這是不利於網絡本身的健康發展的。
這裏寫圖片描述

三、人際情感冷漠和人際關係疏離

網絡社會的虛擬性讓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職業的人能夠以平等的姿態進行交流,這種“時間取代空間”的交往方式讓無數人沉醉在虛擬的網絡生活中。隨着全球網絡的普及,人們在網絡上交流時,其言談舉止都被轉換成二進制的語言,人的音容笑貌以數字化字符方式在屏幕上傳播,人成了數碼化的存在。互聯網改變了人際交往的方式,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成了人與機器之間的交流,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越來越少,羣體紐帶越來越鬆弛,最終導致羣體意識淡薄和各種羣體結構鬆散。

如何加強網絡道德管理

一、加強個體道德修養提高自律意識

在網絡社會裏,要從根本上杜絕網絡失範的現象,主要還得靠道德的力量,靠網絡主體的內心信念和修養。道德本身就是一種內在的規範,它的主要特點就是自覺自願。當然,誰違反了道德,也要受到輿論的批評和內心的譴責,會有一定的壓力,對網絡社會的治理和穩定來說,法律和道德是相輔相成的。任何技術都是中性的,只要主體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就可以保證中性的互聯網爲人類創造更多的利益而不是危害。我們要善於運用中華民族文化中的傳統美德,宣傳教育感化廣大網民應該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忠恕之道”等繼續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健全網絡倫理道德的監控機制

要認真地借鑑發達國家的研究成果和先進經驗,如美國計算機組織協會、加拿大的信息處理協會等,都制定了自己的信息倫理準則,一些機構還制定了有關電子郵件使用的語言格式、通訊網絡協議、電子郵件簽名等詳盡的規範,對人們的網絡行爲進行道德約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大學校園要建立相應的維護機制作爲網絡倫理道德構建的自我保障,如加快網絡技術建設,尤其是網絡終端技術監督機制、監督系統對電子公民的行爲進行監督,學校要加大網絡道德宣傳,對學生網絡行爲及時進行評價,營造健康的校園網絡文化,形成輿論監督機制等。

結語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必須加強監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讓它更好地造福人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