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一薦:時間日誌應用aTimeLogger2

之前在李笑來《與時間做朋友》那本書裏面知道了:要養成記錄時間日誌的習慣。通過過往的時間日誌,發現自己的高效時間和工作、學習重心,同時也可以明確自己的時間流向,最重要的是爲確定下一步行動做計劃和決策提供了參考。

故堅持使用Google Calendar做時間日誌也有大半年時間了,做完一件事情的時候或者在每天工作結束的時候,就會在Calendar上記錄在某一個時間段內做了些什麼事情。Calendar本身是一個日程表,是計劃未來的事情的,自己用他記錄已經完成的事情。效果感覺還不錯,掃一眼大概就知道自己幹了些什麼,只不過想要量化就比較麻煩(不是不可以,可以把日程數據導出來,自己寫個程序來處理一下~~),比如本週我花了多少時間去寫代碼、花了多少時間去讀書提高自己、花了多少時間去管理團隊、分別佔的比例是多少。

閱讀了《奇特的一生》,瞭解到柳比歇夫的時間統計法之後,就更加想做時間日誌的量化統計了。Google到iPhone上的應用:aTimerLogger2,正合我意。手機一般都是隨身攜帶,開始一件事情、結束一件事情的時候只需要輕輕一按,就準確地記錄下了。(BTW:放棄Calendar做時間日誌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GFW,手機、電腦上的翻牆代理切換來切換去感覺很不爽啊,Google比較好用的應用一個一個只能選擇放棄,現在就只剩下Gmail和Reader了)

你可以同時開啓多個活動:(比如:乘坐飛機的時候同時也可以讀書)

當你的活動比較多的時候,也可以開啓分組功能:

可以統計、量化你使用的時間:週期可以是每日、每週、每月,通過餅圖和詳細列表可以非常直觀地知道你的用時情況。

如果你想對自己的用時進行更進一步,或者更加直觀的分析。可以將記錄的時間日誌數據導出了CSV發送到你的郵箱:

aTimeLogger總的來說,量化自己的用時情況做的還是很好的。已經使用了三週,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也有點小缺憾:

1. 不能自己定製需要記錄的日期:自己一般只記錄工作日的用時,週末兩天是徹底解放時間,不做時間日誌,不去想工作上的問題。aTimerLogger的周餅圖和月餅圖一般都是包括週末兩天的。

2. 每日詳情沒有Calendar那麼直觀,具體每天都幹了些什麼,只能通過列表看到。

3. 如果能夠看到本日/周/月/年剩餘的工作時間就完美了

備註:記錄時間日誌的目的並不是爲了節約時間,做更多的工作。而是爲了找出被莫名奇妙浪費掉的時間,發現自己的高效時間段,通過量化統計所做的活動及其用時來做計劃,從而平衡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用浪費掉的時間,和通過提高工作效率省下來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思考一些問題,或者娛樂HAPPY一下^_^。

爲了避免陷入機械化,只跟蹤工作日。原則就是:工作日把工作和學習搞好、週末想怎麼HAPPY就怎麼HAPPY

2012/12/20 18:07 於上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