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神經網絡(DNN)模型與前向傳播算法

深度神經網絡(Deep Neural Networks, 以下簡稱DNN)是深度學習的基礎,而要理解DNN,首先我們要理解DNN模型,下面我們就對DNN的模型與前向傳播算法做一個總結。

1. 從感知機到神經網絡

    在感知機原理小結中,我們介紹過感知機的模型,它是一個有若干輸入和一個輸出的模型,如下圖:

    輸出和輸入之間學習到一個線性關係,得到中間輸出結果:

z=i=1mwixi+bz=∑i=1mwixi+b

    接着是一個神經元激活函數:

sign(z)={11z<0z0sign(z)={−1z<01z≥0

    從而得到我們想要的輸出結果1或者-1。

    這個模型只能用於二元分類,且無法學習比較複雜的非線性模型,因此在工業界無法使用。

    而神經網絡則在感知機的模型上做了擴展,總結下主要有三點:

    1)加入了隱藏層,隱藏層可以有多層,增強模型的表達能力,如下圖實例,當然增加了這麼多隱藏層模型的複雜度也增加了好多。

    2)輸出層的神經元也可以不止一個輸出,可以有多個輸出,這樣模型可以靈活的應用於分類迴歸,以及其他的機器學習領域比如降維和聚類等。多個神經元輸出的輸出層對應的一個實例如下圖,輸出層現在有4個神經元了。

    3) 對激活函數做擴展,感知機的激活函數是sign(z)sign(z),雖然簡單但是處理能力有限,因此神經網絡中一般使用的其他的激活函數,比如我們在邏輯迴歸裏面使用過的Sigmoid函數,即:

f(z)=11+ezf(z)=11+e−z

    還有後來出現的tanx, softmax,和ReLU等。通過使用不同的激活函數,神經網絡的表達能力進一步增強。對於各種常用的激活函數,我們在後面再專門講。

2. DNN的基本結構

    上一節我們瞭解了神經網絡基於感知機的擴展,而DNN可以理解爲有很多隱藏層的神經網絡。這個很多其實也沒有什麼度量標準, 多層神經網絡和深度神經網絡DNN其實也是指的一個東西,當然,DNN有時也叫做多層感知機(Multi-Layer perceptron,MLP), 名字實在是多。後面我們講到的神經網絡都默認爲DNN。

    從DNN按不同層的位置劃分,DNN內部的神經網絡層可以分爲三類,輸入層,隱藏層和輸出層,如下圖示例,一般來說第一層是輸出層,最後一層是輸出層,而中間的層數都是隱藏層。

    層與層之間是全連接的,也就是說,第i層的任意一個神經元一定與第i+1層的任意一個神經元相連。雖然DNN看起來很複雜,但是從小的局部模型來說,還是和感知機一樣,即一個線性關係z=wixi+bz=∑wixi+b加上一個激活函數σ(z)

    由於DNN層數多,則我們的線性關係係數ww和偏倚bb的數量也就是很多了。具體的參數在DNN是如何定義的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線性關係係數ww的定義。以下圖一個三層的DNN爲例,第二層的第4個神經元到第三層的第2個神經元的線性係數定義爲w324w243。上標3代表線性係數ww所在的層數,而下標對應的是輸出的第三層索引2和輸入的第二層索引4。你也許會問,爲什麼不是w342, 而是w324呢?這主要是爲了便於模型用於矩陣表示運算,如果是w324而每次進行矩陣運算是wTx+bwTx+b,需要進行轉置。將輸出的索引放在前面的話,則線性運算不用轉置,即直接爲wx+bwx+b。總結下,第l1l−1層的第k個神經元到第ll層的第j個神經元的線性係數定義爲wljkwjkl。注意,輸入層是沒有ww參數的。

     再來看看偏倚bb的定義。還是以這個三層的DNN爲例,第二層的第三個神經元對應的偏倚定義爲b23b32。其中,上標2代表所在的層數,下標3代表偏倚所在的神經元的索引。同樣的道理,第三個的第一個神經元的偏倚應該表示爲b31b13。同樣的,輸入層是沒有偏倚參數bb的。

3. DNN前向傳播算法數學原理

    在上一節,我們已經介紹了DNN各層線性關係係數ww,偏倚bb的定義。假設我們選擇的激活函數是σ(z)σ(z),隱藏層和輸出層的輸出值爲aa,則對於下圖的三層DNN,利用和感知機一樣的思路,我們可以利用上一層的輸出計算下一層的輸出,也就是所謂的DNN前向傳播算法。

    對於第二層的的輸出a21,a22,a23a12,a22,a32,我們有:

a21=σ(z21)=σ(w211x1+w212x2+w213x3+b21)a12=σ(z12)=σ(w112x1+w122x2+w132x3+b12)
a22=σ(z22)=σ(w221x1+w222x2+w232x3+b22)a22=σ(z22)=σ(w212x1+w222x2+w322x3+b22)
a23=σ(z23)=σ(w231x1+w232x2+w233x3+b23)a32=σ(z32)=σ(w312x1+w322x2+w332x3+b32)

    對於第三層的的輸出a31a13,我們有:

a31=σ(z31)=σ(w311a21+w312a22+w313a23+b33)a13=σ(z13)=σ(w113a12+w123a22+w133a32+b33)

    將上面的例子一般化,假設第l1l−1層共有m個神經元,則對於第ll層的第j個神經元的輸出aljajl,我們有:

alj=σ(zlj)=σ(k=1mwljkal1k+blj)ajl=σ(zjl)=σ(∑k=1mwjklakl−1+bjl)

    其中,如果l=2l=2,則對於的a1kak1即爲輸入層的xkxk

    從上面可以看出,使用代數法一個個的表示輸出比較複雜,而如果使用矩陣法則比較的簡潔。假設第l1l−1層共有m個神經元,而第ll層共有n個神經元,則第ll層的線性係數ww組成了一個n×mn×m的矩陣WlWl, 第ll層的偏倚bb組成了一個n×1n×1的向量blbl , 第l1l−1層的的輸出aa組成了一個m×1m×1的向量al1al−1,第ll層的的未激活前線性輸出zz組成了一個n×1n×1的向量zlzl, 第ll層的的輸出aa組成了一個n×1n×1的向量alal。則用矩陣法表示,第l層的輸出爲:

al=σ(zl)=σ(Wlal1+bl)al=σ(zl)=σ(Wlal−1+bl)
 

    這個表示方法簡潔漂亮,後面我們的討論都會基於上面的這個矩陣法表示來。

4. DNN前向傳播算法

    有了上一節的數學推導,DNN的前向傳播算法也就不難了。所謂的DNN的前向傳播算法也就是利用我們的若干個權重係數矩陣WW,偏倚向量bb來和輸入值向量xx進行一系列線性運算和激活運算,從輸入層開始,一層層的向後計算,一直到運算到輸出層,得到輸出結果爲值。

    輸入: 總層數L,所有隱藏層和輸出層對應的矩陣WW,偏倚向量bb,輸入值向量xx

    輸出:輸出層的輸出aLaL

    1) 初始化a1=xa1=x

    2)  for l=2l=2 to LL, 計算:

al=σ(zl)=σ(Wlal1+bl)al=σ(zl)=σ(Wlal−1+bl)

    最後的結果即爲輸出aLaL

5. DNN前向傳播算法小結

    單獨看DNN前向傳播算法,似乎沒有什麼大用處,而且這一大堆的矩陣WW,偏倚向量bb對應的參數怎麼獲得呢?怎麼得到最優的矩陣WW,偏倚向量bb呢?這個我們在講DNN的反向傳播算法時再講。而理解反向傳播算法的前提就是理解DNN的模型與前向傳播算法。這也是我們這一篇先講的原因。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溝通交流: [email protected]) 

參考資料:

1) Neural Networks and Deep Learning by By Michael Nielsen

2) Deep Learning, book by Ian Goodfellow, Yoshua Bengio, and Aaron Courville

3) UFLDL Tutoria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