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archlinux 2013-06-01版,安裝配置爲個人工作站

各位朋友,archlinux20140105版ISO文件的安裝,請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e5d8400101fxa3.html 雖然沒本文寫得細,但更精減。

本文安裝所使用的鏡像爲:archlinux-2013.06.01-dual.iso。首先請看看我安裝完成之後的效果。
圖一,是第一個虛擬桌面及右鍵菜單圖:


圖二,是第二個虛擬桌面效果圖。後幾個虛擬桌面圖就不貼了。

說在前面的話:

本文要討論的是,將archlinux 2013-06-01版,安裝配置爲個人工作站。這裏有兩個問題要先說明。一、爲什麼選擇archlinux;二、個人工作站是如何定位的?


一、爲什麼選擇archlinux?

    從06年接觸linux開始,我一路使用過:Ubuntu、Ferdoa、Archlinux、Debian、CentOS、DeLi、Puppy、CDlinux、SliTaz、damnsmall、zenwalk、gentoo。這些不同的發行版各有特點,其中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有以下幾個:

1、Ferdoa
     我從Ferdoa的名字還叫fedora core 6的時候就用這個東西,一直用到fedora14。個人感覺fedora core 6、fedora 8與fedora 12非常經典。這也驗證了一個說法,即,在開源軟件的領域,偶數版本的總比奇數版的功能更強並更穩定。fedora 7與fedora 9根本就是惡夢,所以吸取教訓fedora 13我根本就沒用,直接從12跳到了14。應該說,學用fedora,是我走進linux操作系統的第一步,雖然現在不再使用這個系統(因爲其個兒頭實在太龐大了些),但我依然對這個系統有好感,因爲它敢於堅持一些自己的東西,不像Ubuntu那樣“俗媚”。正是因爲使用這個系統,讓我對linux產生了興趣,並開始有計劃地一步一步進行學習。

2、DeLi、Puppy與SliTaz
    Ubuntu、Ferdoa、Debian、CentOS這幾個系統都太大。Ubuntu過於遷就用戶,而且商業化的氣息濃厚(與現在國內的“雨林木風”系統一樣),我是淺嘗輒止。Debian不錯,用於服務器環境有其獨到的穩定優勢,我也一度將其用作單位的服務器系統,但後來嫌其有些臃腫,而且個別後臺程序不夠“透明”,終於還是放棄了使用。棄大系統不用,我的眼光就轉向了“小系統”,於是DeLi、Puppy與SliTaz進入了我的眼界。這三個系統中,Puppy與SliTaz到現在爲止,仍然是我的U盤操作系統。其中,Puppy4,以整個系統100MB的大小,一直是我急救U盤的主要操作系統。比較可惜的是,這兩個系統都更接進於“玩具”,不可能用於服務器環境。我個人對DeLi非常有好感,一則,是因爲其小,二則,是因爲其可以用做服務器!但非常不幸的是,開發與維護這個系統的團隊突然宣佈了停止運維,雖然後來好像有人接手,爲這個系統另取了一個名字重新開始運維,但我當時已經接觸到了LFS、gentoo與archlinux,對自己手工構建系統產生了興趣,所以也就不再關注這個系統了。

3、zenwalk
    zenwalk給我留下的印象也很不錯。小巧,美觀,而且對老硬件的支持非常好。我在學用linux的時候,練手的主要工具,是家裏那臺賽揚366,內存64MB的老爺臺式機,所以對系統是否支持老硬件非常在意。現在才知道,zenwalk原來也是archlinux的一個分枝。怪不得當初我對區區400MB左右,卻幾乎能流暢完成我們日常所想要完成的所有工作的zenwalk有好感!如果不是因爲後來知道了archlinux的話,我可能會一直使用這個操作系統。

4、gentoo
    gentoo令我印象深刻!原因,不在於它多麼的好用或者多麼的了不起,而在於----這個系統,是我遇到過的,史上最折磨人的操作系統之一(另外一個折磨人的,當然是LFS啦!)。我在奔四1.2G、內存256MB的機子上,用了一天兩夜(沒睡覺!),纔將基本系統編譯完!換言之,一天兩夜,纔將這個系統安裝到可以進入命令行的程度!要說安裝圖型界面,那我只有瘋掉!完全沒有了動力。安好之後,放置了差不多一個半月,才又下定決心,又用了一天兩夜,編譯裝上了圖型界面與xfce桌面,但從此之後就再也不想用它了----耗光了我對這個系統的所有激情與熱情。但客觀地說,這個系統所體現出的理念,可能是所有操作系統中最爲領先的。兩個原因:a、一切都對最終用戶透明,讓人明明白白自己到底在做什麼;b、由於可針對硬件進行特殊優化,所以用在服務器環境,估計沒誰會比這個操作系統更強悍!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所以,國內外大型互聯網企業都拿gentoo當服務器也就不難理解。

    以上文字中“一路使用過”名單裏,我沒有寫入LFS。這是實話,因爲把LFS作爲自己的工作環境,我確實沒用過,但練手的時候也安裝過LFS。要說安裝之後的結論,我只能說,如果不是專業學linux或者不是專業學“嵌入式操作系統”的朋友,那麼有兩句話一定要放在心上,這兩句話就是:珍愛生命,遠離gentoo;珍愛生命,遠離LFS。LFS,不是“人”用的系統,如果你想成爲操作系統之“神”,那麼,不懂LFS,你就永遠也只是個凡人。總而言之一句話,LFS不能用於桌面辦公或者服務器環境,雖然上述的操作系統中有好幾個都是基於LFS構建而成的,但這個系統確實不是“人”能用的,要命的人,就不要碰這個系統----它,會把你的精力耗幹!

    如果要打個比方的話,我們不妨可以這樣比喻:Ubuntu與Ferdoa是150坪的超豪華精裝套房,Ubuntu裝修風格媚俗、甜膩;而Ferdoa裝修風格過於現代與超前;Debian與CentOS爲實用的大型客房,裝修得功能齊備而且適用性廣;DeLi與zenwalk爲中小型適用房,雖不豪華但很實用;Puppy、CDlinux、SliTaz、damnsmall這幾個,則是外出旅遊或者家裏房子壞了的時候,偶爾可以暫住一下的小客房。以上幾類都有個特點,那就是房子是現成的,而gentoo,是隻有房屋設計圖與一大堆水泥、磚塊、鋼筋之類的東西,你想要房子嗎?好的,請你自己按設計圖自己修建!所以gentoo會耗死人!而LFS更離譜,是連房屋設計圖也沒有,水泥、磚塊、鋼筋等等也沒有,而是給了你一張“房屋建造說明書”,這說明書告訴你水泥、磚塊、鋼筋等等建房必需品可以在哪些地方買到,你得自己去找!當然,說明書也簡單地告訴了你,房屋的設計圖大概框架有哪些,你得自己畫!所以LFS不是普通的“人”能用的東東。至於Archlinux,可以這樣看,那就是系統預先提供給用戶一套清水房的框架,至於這套房子什麼地方是客廳什麼地方是臥室,完全由用戶決定,系統提供了各種“屋子”,用戶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像搭集木一樣,用這些“屋子”給拼裝成自己需要的套房。而套房的豪華程度與實用性,則完全由用戶自己決定。以上比喻還可以再進一步,例如,我們可以把自己機器的硬件條件,看成是自己兜裏的錢----超豪華套房,不是所有人都能負擔得起的,而且,這套房裏不管是否是自己需要的功能,都統統用最好的或者最先進的,這對於兜裏錢本來就不多的用戶來說,完全就是一種浪費。至於LFS,如果個是流浪漢,那完全可以按LFS給出的說明書,自己搭一個爛草棚,那也完全足夠“容身”之用了。

    本來這部分內容要寫的是個人工作站爲什麼選擇archlinux作爲操作系統的原因,但上文的寫法,其實是對常見linux操作系統的優劣進行了比較。雖然有些文不對題,但寫到這兒,其實爲什麼我要選用archlinux的原因已經很清楚了。那就是:這個系統,既不像Ubuntu、Ferdoa、Debian、CentOS等硬把一些不需要的功能塞給你,也不像DeLi、Puppy、SliTaz等個別自己需要的功能又沒有;既有gentoo與LFS那樣的“透明”,又不會像gentoo與LFS那樣光是安裝個系統就會把人給累死----總之,這個系統在很多問題上,恰恰處於“折中”的地位。權衡利弊,選用archlinux幾乎是必然。

二、個人工作站的功能如何定位?

    在archlinux操作系統下討論個人工作站的功能,實際意義可能並不大。因爲,這個環境下,自己要將自己的系統安裝成什麼樣子,要安裝哪些功能,基本都是自己說了算。每一種功能都有N種軟件可實現,或者每一種軟件,都有N個大大小小的可替代品。正因爲選擇的餘地大,所以要對個人工作站的功能進行定位,確實沒啥太大意義。反過來,在win系統中,個人工作站所對應的win版本,應該就是windows professional,也就是常說的windows“專業版”。這“專業版”其它的問題不想多說,只說一點:比如,本機上開IIS服務或FTP服務甚至是共享文件夾,外部客戶端聯接到本機的個數超過十個,後面的就不再能聯上。這並不是系統的問題,而是微軟有意對“專業版”作的限制。這種限制當然有道理:如果“專業版”能聯100個外部地址而不斷開,可能很多用戶在安裝服務器的時候也會選用“專業版”了,那顯然就是在威脅windows server的地位。正因如此,所以,微軟的個人工作站,或曰“專業版”,其實是有很多可見不可見的人爲限制的。所以,在win系統下討論個人工作站,確實存在功能“定位”的問題,而在linux下,說實話,只要最終用戶自己願意,他想把這機子安成什麼樣,那確實是他自己的事。

    話雖這麼說,但我們還是要對個人工作站的功能定個位,不過我們可以稍定簡單一點,那就是:凡是win專業版能實現的所有功能,linux下的個人工作站,都應該能實現,而且還要功能更強、軟件更小巧、系統更輕捷!正因爲是如此定義的,所以我在考慮用archlinux建立個人工作站的時候,是儘量避免使用現成的、成套的所謂套件,所有東西都自己定義,儘量做到美觀、小巧而功能完善。

    好啦,廢話已經說了不少,下面正式聊聊如何安裝這個archlinux 2013-06-01版鏡象文件。

正式安裝:

     以下,是安裝的具體步驟,我將做儘可能詳細的解說:


一、基本系統的安裝

    進入安裝的方式很多,最簡單的,是下載了鏡像文件之後,用linux下的dd命令,將鏡像文件製作爲啓動U盤,然後用U盤啓動機子進行安裝。如果是用win系統下的鏡像製作工具來製作啓動U盤,可能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所以不建議使用Win下的鏡像製作工具。此外,直接從硬盤安裝也可以,最簡單的辦法,是使用grub工具(win下的話,就使用WinGrub)。進入安裝的方式不再囉嗦(本博以前已有文章討論過),下面直接討論具體的安裝過程。

    1  cfdisk
    這一步,是對磁盤進行分區。建議最好分爲四個區,分別是:啓動分區boot、根分區(\)、用戶分區home與虛擬磁盤分區swap。當然,如果想簡單,也可以只分爲三個區,即,直接將home放在根分區(\)上。下圖,是我的分區圖例:

名稱        標誌       分區類型   文件系統         [標籤]         大小 (MB)
 ------------------------------------------------------------------------------
sda1        啓動        主分區    vfat           23326.90
sda5                    邏輯分區  vfat         40896.10
sda6                    邏輯分區  vfat         40896.10
sda7                    邏輯分區  ntfs         173010.54
sda8                    邏輯分區  ntfs         25169.36
sda9        啓動        邏輯分區  ext4           90.48
sda1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