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深入理解Word裏的字號、行距、段距、間距、樣式

昨天領導交給我一份文檔,讓我幫忙修改一下。改完後最後一頁只有單獨的一行,打印出來不夠美觀。因此,我縮小了行距,把默認的單倍行距改爲了固定值28磅。結果是,整個文檔的確少了一頁,原來最後一頁的單獨一行已經因爲行距的縮小,而進入了前面的內容。但是,同時發現一個問題:由於文檔內有兩個表格,表格頂端的邊框線條與上面文字段落顯得很近,與其他文字的行距明顯不同;表格內的文字,也整體偏下靠近表格下邊框線條,尤其是表頭極爲明顯,設置文字左右上下居中也不起效果。這兩個問題顯得整個文檔有點不協調,於是想辦法解決。

當時由於時間問題,調了幾次後無果,最後無奈選擇縮小字號,換回單倍行距的辦法,以達到美觀的目的。雖然也是一種解決方式,但終究是換了字號,如果字號要求固定,還不能完滿解決。

今天特意花了些時間,希望瞭解透徹,解決完全。Word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工具類軟件,但大多數人們應用程度和水平並不算高深。尤其對常用的字號、行距、間距是“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覺。

因此,我把今天研究所得整理出來,希望將這三個概念內容作爲一個攻堅點,專題形式分享心得經驗給大家,希望有所幫助。

轉正題:

1.字號

就是字體大小,我們最常用的英文、中文,可以用統一概念的字號來標明大小,但具體視覺大小並不完全相同。因爲中文的形體與英文存在差異,上下左右留空等均包含在字體大小內,視覺上便會有所不同。在Word中,統一使用“磅”來計量,英文表示爲“pt”。

“磅數制”對字的大小以點(Point)來計量。各個國家對其大小規定不盡相同,歐洲的點制跟美國的點制不同。美國爲1pt=0.35146mm,歐洲爲1pt=0.352778mm,我國爲1pt=0.35mm。Word爲美國微軟公司的產品,所以是前者。也有其他排版軟件,則可能有所不同。

我們常見的一些中文標明的字號,共包含16種:初號、小初、一號、小一、二號、小二、三號、小三、四號、小四、五號、小五、六號、小六、七號、八號。大小遞減排列。

然後是阿拉伯數字標明的字號,共包含21種:5、5.5、6.5、7.5、8、9、10、10.5、11、12、14、16、18、22、24、26、28、36、48、72。大小遞增排列。

中文標明的字號,本質上也能對應到磅數。這裏分享一個快速得到對應磅數的小技巧:Excel裏面的字號全部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可以將Word中對應字號的字粘貼進Excel中,然後從【字體】工具欄中看到對應的磅數。我整理出來如下:

中文字號 初號 小初 一號 小一 二號 小二 三號 小三 四號 小四 五號 小五 六號 小六 七號 八號
對應阿拉伯數字磅數 42 36 26 24 22 18 16 15 14 12 10.5 9 7.5 6.5 5.5 5

2.行距

從字面意思上就能理解,行距就是行與行之間的距離。用橫道的筆記本來想象,就比較好理解:緊鄰兩條平行橫道之間的距離就是行距。我們一般手寫字習慣把字寫在中間的位置或者緊貼下橫道線的位置,會有一定的空白區域留出來。因此,以Word中的字爲基準看的話,行距是包含字的垂直長度加一部分空白距離。

在Word中,行距的設置分爲6種,包含:單倍行距、1.5倍行距、2倍行距、固定值、最小值、多倍行距。如下圖所示:
這裏寫圖片描述

從本質上,這六種其實是兩種類型。單倍行距、1.5倍行距、2倍行距、多倍行距,都是“多倍行距”,只是具體倍數的區別;最小值和固定值,都是“固定值”,只是最小值固定爲12磅,固定值可以由人爲來設置,單位爲“磅”。

多倍行距,都可由單倍的行距基礎上乘以倍數得到。因此,單倍行距到底是指多少距離?就顯得十分重要。而且這的確是很多人都難以搞明白的一個東西。

單倍行距與字號大小相關,不同字號的單倍行距實際距離不同。具體是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計算得到,我查閱了很多資料,暫時還沒有找到確切的內容。當前,只能給出一個未經我自己親自驗證但讀起來感覺相對可靠的結論:大概是字號的1.3倍。

詳細分析見知乎文章《Office Word 是如何根據字體的 OS/2 表等信息計算「單倍行距」的?》

3.字號與行距的配合

行距的使用主要與字號一起搭配,目的就是使文檔整體美觀,易於閱讀。

實際工作中,公文文檔等大都會規定字體、字號、行距等,形成統一文檔要求規範。這些規範,也是某個人根據長期工作實踐,形成的比較好的方案,然後固化爲規範要求的。

西文的基本行高通常是字號的 1.2 上下,而中文因爲字符密實且高度一致,沒有西文的上伸部(ascender)和下延部(descender)來創造行間空隙,所以一般行高需要更大,可達到 1.5 至 1.8 倍甚至更大。

如果沒有文檔格式要求,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審美和文檔目的來進行設置。

當然,有一些經驗可循,這裏摘一部分來自知乎的內容以供借鑑:

可讀性的把握,不通過大量反覆的測試,不通過設計師長久的文字設計經驗積累,是很難一蹴而就設計出“黃金數據組合”的。但是,有一些東西還是可以簡單來“模仿”的:

  1. 一般來說,常規正文的字號,在9pt~12pt爲宜,其中,9pt~11pt相對更適合西文,10pt~12pt相對更適合中文;
  2. 基於1,如果做版面比較緊張的文字設計,可以適當再縮小0.5~1pt,例如雜誌和報紙等;
  3. 行高選擇爲正文的1.6~1.8倍,將會是比較舒服的,如果版面緊張,可以適當縮小的1.2~1.5倍;
  4. 基於3,“可以縮小”的情況,一般是指選用了西文的Serif類字體或中文的“宋體類”字體,Sans-serif或“黑體類”的正文字體,不適宜縮小行高,反而需要更多地加大行高;
  5. 正文段間距,可以簡單地取爲一個空行(也就是與行高相等),這是比較常規也比較合適的做法;
  6. 爲幼兒及老人進行文字設計,可以儘量靠近上述幾點數值的“上界”,甚至,可以略超出上界一些;
  7. 結合開本和網格,如果頁邊距相對寬大,則可以適當減小正文內的“間隙”(也就是相對縮小行距及段間距,但一般不建議隨意調整字符間距——也就是西文typography裏通常說的kerning和tracking),反之則應增大;
  8. 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做一些實際測試,用自己的眼睛來親自感受是最佳的——找一臺相對清晰的打印機,打印出幾組數值組合的文本來,親自比較一下(有條件的話,可以找該文本的受衆來簡單測試一下),最快速也最方便。

臺灣這裡早些年都用五號字(=10.5pt),但隨著報紙用新五號字(=9pt)後,許多書逐漸跟進。當然啦,9pt版面較密,一頁塞得字數多些,現在很少看到拿10.5pt來排的書。不過談到閱讀是否舒適,我認為10.5pt較佳。另外在行距上,則是1.7em為常見的標準。

上面摘引的內容,詳細可見知乎原文《多大的「字號」、「行距」和「段距」是最易於閱讀的?西文和中文是否有不同的標準和最優值?》

4.段距

段距是段與段的間距。主要可以設置“段前”和“段後”間距,用來調整段落與前後的距離。相對比較容易理解。具體設置在下圖所示位置:
這裏寫圖片描述

可以很明顯看到,段距的單位是“行”,也就是說對應的是行距,二者相關聯。段距可以用小數表示,用來滿足不同的距離要求。

5.間距

間距分“段落間距”和“字間距”兩種。第三條已經將段距單獨列出來了,因此這裏的間距,主要指“字間距”,即一行內,每個字與相鄰字左右的距離和上下的距離。我個人很少手動調整間距,一般使用默認設置。具體的設置在下圖所示位置:
這裏寫圖片描述

主要分:標準、加寬、緊縮

磅值(B)調整的是橫向距離;磅值(Y)調整的是縱向距離。

6.樣式

樣式在HTML網頁編輯中常用,例如用CSS定義的各種樣式。在Word中,其實也存在本質相同的樣式。

通過【設計】→【段落間距】→【自定義段落間距..】路徑,可以進入樣式管理界面。如下圖所示:
這裏寫圖片描述

在樣式設置界面,可以點擊選擇不同的主題樣式,並且可以看到各種主題樣式中字號、行距、段距、間距等的詳細參數情況。具體如下圖所示:

這裏寫圖片描述

後語:
包含Word在內的任何工具使用,都是熟能生巧的過程。如果能深入弄明白Word底層是怎樣計算的、運行的,對底層機制瞭解了,顯然是很好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