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輩的旗幟

         歲月匆匆路漫漫,上海的又一個冬天已經來臨。前幾天,不知不覺中,街道兩旁的法國梧桐已經剩下光禿禿的樹幹,這一刻才意識到,這一年的即將終結。回頭展望自己的2014年,生活依舊豐富多彩,很多時間是在聆聽《班得瑞》中度過。然而,這一年,爲了考慮未來的規劃、現在的工作,終於感覺自己一步步邁向了滄桑的生活。
        記得小的時候,父親經常給我講到:你出生的時候,一直哭啼;偶爾睡着了,稍微動一下,就醒了再繼續哭啼。所以,在父親的印象中,我一直是一個愛折騰的孩子,或者說我對一些細節太敏感吧。春夏秋冬,日月交替,轉眼間,工作都快5年了,在社會的酸甜苦辣各種經歷,加快了我對社會的認識、對人生的感悟、對未來的規劃。 我也偶爾翻看自己曾經記錄的點點滴滴,我越看越感覺,曾經的我,有點不太像我,或者有點不敢相信,我曾經是這樣的我。或許,這一切都歸功於社會因素的改變吧。
        爲了回憶自己的曾經,我不斷的在網上尋找自己曾經留下的足跡:去下載自己曾經看過的電影、去聽自己曾經收藏的音樂、回憶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我很想不斷的去認識、去了解曾經的自己。我有時候,也反思我爲什麼要去反思自己的曾經,連我自己都不明白,或者真的說,我對一些細節太敏感了。
        現在重新去回憶童年,總感覺沒有太多快樂的回憶,總感覺當年生活在一個單純的籠子裏,沒太去享受現在孩子所能享受的快樂。能回憶的,就是對自然的好奇心和山水中的玩耍。初中和高中,自己過的並不快樂,甚至要花一些時間去打理家裏的生活、去規劃安排自己的生活,從小的獨立,造就了不依賴別人的我,父親的教誨和警告,時時掛在自己的耳旁,至今還不斷的響起。
        有時候,我一直感覺,從我出生,我就感覺自己是一隻脫繮的野馬,從不願被別人馴服,一直生活在大草原,周圍有善良、有無情、有邪惡、有正義、有墮落,各種複雜而又微妙的東西不斷的去改變我。而且,我一直都保持叛逆的性格,去嘗試各種不同的考驗,去經歷各種成長因素。也許,我能變成邪惡的魔鬼、也許我能變成墮落的乞丐、也許我會成爲正義的天使。時至今日,我依舊是一隻脫繮而又不願被馴服的野馬,不斷的在大草原奔跑,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那天天地。歲月滄海桑田,人生變幻無常,我依舊是我。我有很多夜晚,去思考爲什麼我沒改變自己呢。實際上,讓我回憶更多的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人,從出生的那一刻,心中就種下了善意的種子,未來的社會,將決定這顆善意的種子是否能萌芽或者被黑暗的種子所取代。父輩的教育和周圍的成長因素,直接取決這顆種子的萌芽情況或者被黑暗取代。現在,讓我換位思考父輩的生活,我真的有種自己感慨、替我們當代人感慨的心理。
        記得爺爺還在世的時候,經常編制一些草鞋去集市賣,來回路途,大概有4~5公里,而那時的我,也只有3~4歲,很受爺爺的寵愛。爺爺編制的那些東西,一個賣1毛、2毛錢,爲了能讓自己的孫子吃的好,過得開心,還要花5毛錢買一個炕炕饃,然後帶回家給孫子,如此的不容易。而且,在春夏秋冬,還要不斷的去農田耕種,去田野尋找枯萎的草來編制草鞋。而在父親年幼的時候,爺爺每天凌晨3點起來,吃點飯,去秦嶺山裏面砍柴,一去一回,已經到了第二天的日落,中途18個小時,不吃不喝,扛回來的柴賣錢供家庭生存和父親上學。後來,爺爺也因爲年輕的時候,爲了家庭和父親拼命而得了胃病過早的去世。讓我回憶爺爺的點點滴滴,雖然不多,但是在我年幼的時候,就感受到了勇敢、善良、勤勞、節儉和堅強,這些生活的因素,一直刻在我的心中。
        我們的父輩,大多生活在:八國聯軍侵華、
二戰、日軍全面侵華、新中國誕生、文化大革命年代,從八國聯軍侵華到新中國誕生的這段黑暗的日子裏,父輩生活在恥辱的日子裏,一直臥薪嚐膽、去想方設法的戰勝敵人,去爲他們的後代創造美好的生活。他們那一代,經歷的是什麼樣的考驗,我們當代人,又有多少人懂? 那種整天被敵人凌辱的日子,要的是堅強的意志、不怕死的膽量去面對敵人,那種亡命的勇氣和以死相拼的心理,不斷和敵人抗戰,爲的就是洗刷中國的恥辱和後代的幸福,又有多少人能懂父輩的心?古人前人,多少代的國破山河,又有多少人爲之感慨。新中國的誕生,多少人爲此付出了心血,也許當年的血流成河、屍橫遍野的場面我們沒見過,不懂,但是這就是歷史曾經存在過的實事。縱橫我們今天生活看似國泰民安,又有多少人去思考過父輩的歷史,又有多少人因爲今天的美好而去奮發圖強?
        前段時間,看過友人一篇文章,大概描述的是,他從拜訪一位父輩學書法,到他今天對這位父輩的回憶,這篇文章,我看完後,讓我的心靈得到了巨大的震撼。也許,我的理解是:父輩認爲的靈性,並不是一個人單純的外表,而是一種內在心靈的悟性和父輩心靈的寄託。是希望,能把父輩當年的經歷和一生所學,寄託給一個後輩以發揚光大、奮發圖強。那種美德、那種無私奉獻,當代人又有多少人能看懂呢。文章的結尾講敘,是那位父輩留給他書法,上面寫了14個字: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這14個字,出自“陸游”之口,作爲一個寫書法的老人,爲何會給後輩提出來這14個字書法,作爲留念。其實,這絕對不是父輩留念給後輩的書法:是他一生經歷的感慨;是對今天所有後輩們的生活態度失望;是對所有後輩們未來的教誨和警告!14個字,貫穿了他一生的心靈寄託,又有多少人能懂呢。
        今天的社會,那些違背良知、走捷徑路創造利益、爲財爲權的小人放在父輩的年代,最多也是一個漢奸。今天的年輕人,太多的過於自信而忽略了事情的真實性和平等性,華而不實的態度,能否體會到父輩心中的傷痛和教誨。古人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當代能否有古人的良知和態度,去看待今天的社會和人生,能否把古人前人的教誨,刻骨銘心,以正義的旗幟、以善意的良知、以自強不息的態度,去擁抱未來?
        父輩的旗幟,從古到今,一直傳承,一直激勵華夏一代又一代,讓我們不被征服,讓我們的良知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明!
        父輩的旗幟,到了我們這一代的手中,能否發揚光大?能否和父輩們一樣,去憂國憂民、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父輩的旗幟,不能倒下! 


  2014年12月08日00:45:32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