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不必事必躬親

魏昭王想自己去仲裁(參與官府的事情),於是喚來宰相孟嘗君,昭王對孟嘗君說:“我想自己處理裁決之事。”孟嘗君說“那麼,王就要先學習法律”於是,魏王開始學習法律,但學沒多久,讀了十餘簡,就開始想打瞌睡了。“我沒有辦法學習法律。”魏昭王說。
韓非子說:作爲國君不親自操控他的權柄,卻想參與臣下該做的事情,睡着了也是正常的了。
管理心得:領導者應掌握權力的中樞,但所謂的中樞,就是賞罰的權限,掌握好後,只要默然地以威勢折服人,這纔是領導者應有的態度;換句話說,《韓非子》否定以身作則,事必躬親的領導方式,因爲這樣會事倍功半,儘管自己的身心俱疲,也沒什麼效果。
鄭簡公對他的宰相子產說:飲酒而不設樂,先祖得不到莊重的祭祀,朝堂上聽不到鐘鼓的聲音,這些都是寡人的責任;國家得不到安寧,百姓不治理,耕戰之士得不到和睦,這是你的責任,你有你的責任,我有我的責任,咱們各守其職吧,於是治安好,人民安居樂業……
管理心得:自己體會不到喝酒有音樂,朝堂上有鐘鼓對安定團結的作用,估計是形成一個好的氛圍,其他的時情就交給宰相去做。春秋戰國時期有多少個國家,君相關係如鄭簡公和子產肯定少之又少否則韓非不會記得這麼隆重。
現在的企業家(老闆)和總經理之間關係就相當於君相之間的關係,不是無爲而治,而是有所分工。企業的領導者要做的也就是給企業營造一個“乾淨”的氛圍,公開,公平,公正,提供一個企業的道德標準呢,獎勵好的,處罰違背企業道德的,把握戰略方向,或許真就能實現“無爲而治”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