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A與ROE

細心的投資者肯定會發現,在衆多財務比率中,有些比率看上去長的很像,比如我們今天要談的ROE和ROA。這兩個比率都是用來衡量企業投資活動的回報率,但更細入觀察後就會知道,它們衡量的對象是不同的。下面就是有關這兩個比率的一些對比。

ROE(Return on Equity)淨資產回報率 / 普通股股東權益收益率

ROE是衆多基礎性財務比率中的重要成員之一,之前我們也對ROE作過了介紹,其公式爲:

ROE = 淨利潤 / 普通股股東權益

“淨利潤”一項可以在公司年報中的損益表(Income Statement,也稱利潤表)中找到(一般使用“稅後淨利潤”),“普通股股東權益”則在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的底部出現。在A股中,這兩項的數據均使用期末值進行計算(國外對分母的要求是使用上一年度和本年度的平均值)。一般來說,ROE水平在15%或以上,並能保持持續穩定增長的企業就可以初步被認定爲是值得長期投資的企業。而如果一家企業的ROE水平高達40%、50%以上,那很有可能是使用了一些財務手段粉飾了企業業績,投資者要千萬小心(《ROE的魅影》中解釋了這一原因)。



ROA(Return on Assets)總資產收益率

ROA是企業一定時期內實現的收益額與該時期企業資產總額的比率,它是反映企業資產綜合利用效果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企業總資產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

ROA = 稅前淨利潤 / 總資產

其中,“總資產”指企業負債和股東權益之和,具體項目包括:現金、應收賬款、存貨、長期投資、房屋設備及辦公用品、土地或礦產資產。一般來說,由於各行業對資金利用程度的大小不同,ROA水平的高低評判也相應不同。對銀行、保險、證券、電信等重資金運作的企業來說,ROA的評判更爲重要。

ROE Vs ROA

ROE和ROA同樣是用來衡量企業運營能力的財務指標,其最大、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兩者在債權計算及財務槓桿利用上的區別:ROA是反映股東和債權人共同的資金所產生的利潤率,ROE則反映僅由股東投入的資金所產生的利潤率。從損益表中我們可以發現,總資產 = 負債 + 股東權益,因此,如果某企業沒有負債,則ROE和ROA的結果就相同了。

然而,如果企業舉債經營的話,由於ROE計算時的分母只包含股東權益,相比ROA的分母(負債 + 股東權益)要小,因此反而上升的比ROA快。從這一點上看,如果企業大量運用財務槓桿提高ROE水平,卻沒有實實在在的經營公司,投資者很有可能被表面風光的ROE虛高而矇蔽。因此,ROA相比ROE,更能全面反應企業對資產的利用率。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ROA高的企業ROE不一定高,爲股東賺到的錢不一定更多,因爲各個行業的發展模式並不相同。比如,企業A的行業特性或商業模式適合持續利用高財務槓桿獲得高的回報率(例如蘇寧這類輕資產型運營、且能快速複製盈利模式的企業),而行業特性決定企業B不適宜使用高槓杆(例如一些公用事業企業),那麼,即使B的ROA高於A,A的ROE卻很可能遠高於B。這時A的股東權益獲得的回報就高於B。因此,單純從這個角度可以認爲A的價值高於B。當然,真正判斷時還要考慮高槓杆的可持續性以及對經營產生的風險和其他基本面情況。

 

總結

ROE、ROA兩個財務指標都可以用來衡量企業對投入資金的運作回報能力。ROE反應僅由股東投入的資金所產生的利潤率,ROA反映股東和債權人共同的資金所產生的利潤率,其根本區別在於對債權和財務槓桿的看法。想要真正瞭解一家公司的真實運營能力,應當結合ROE和ROA兩個指標一起分析。比如,如果某公司的ROA水平不錯,其負債水平也在合理範圍內,那麼這家公司的ROE水平相信應該也不錯,說明公司整體運作良好。相反,如果某公司的ROA水平很低,負債也較多,而ROE水平卻很高的話,容易誤導投資者對這家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斷。

 

 

 

*註釋:

文中ROA的計算方法僅供參考,通常的計算方式如下:

ROA=淨利潤/總資產   

ROA=息稅前利潤(EBIT)/總資產      

參考:http://bbs.dgzq.com.cn/space/?uid-336-action-viewspace-itemid-83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