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人士:電影業進入高速增長期 投資機會凸顯

來源:證券時報 發佈時間:2013年02月25日 04:05 作者:姚波
  證券時報記者 姚波

  近期,《泰囧》、《西遊·降魔篇》等國產片頻破票房紀錄,相關上市公司股價一路飆升。證券時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深圳大成基金相關研究團隊、北京樂正傳媒研發與諮詢總監彭侃及上海國泰君安傳播文化業分析師高輝,就國產片票房破紀錄背後的影視行業投資機會進行了探討。

  票房收入遠超預期
  股價反映情緒變化
  證券時報記者:近期國產電影頻頻打破票房紀錄,如何看待此類“票房定價股票”的現象,從而把握此類票房收益超預期帶來的機會?
  大成基金:對於票房收入佔整體營收較高的公司而言,一部電影的成敗對於整體業績的影響較大,因此股價受到票房的影響而產生波動是一個正常現象。對於某一部特定電影,其票房超預期還是低於預期事前難以判斷,不確定性很高。但是,在單部電影票房的波動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電影市場迅速成長的大的趨勢,其實更重要的是尋找到能夠持續穩健地產出高票房電影的團隊。這個過程也是從“電影作坊”到“電影工業”的概念的演化,我們認爲這纔是基金公司要把握的電影市場帶來的投資趨勢。
  高輝:就票房決定股價來看,像《泰囧》的票房從預期的3億元到近13億元,發生了數量級的變化,20%的超預期到300%的超預期對股價的影響顯然不同,對全年業績的影響可能從2%上升到30%甚至50%,股價自然會有所反應。此外,從情緒面上看,能夠拍出超預期好片子往往反映公司製片能力的提升,市場對公司的預期會偏正面, 從而上調未來電影票房的預期。雖然有人認爲根據票房炒股票是一種投機行爲,但其中反映了市場預期情緒的變化。
  從投資角度,短期的票房收入是難以把握的,邏輯前提是主流觀影羣的喜好纔是電影大賣的關鍵。從中長期投資來看,在行業迎來高速發展的現在,配置龍頭公司往往能夠抓住行業的成長機會。
  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中國影業潛力巨大
  證券時報記者:國產票房飄紅並非個別現象,有哪些行業制度或環境變遷的因素?
  大成基金:從宏觀背景來看,文化消費的興盛是這些現象出現的最本質原因。大國的崛起必然伴隨着文化的崛起,因此在電影票房上我們在全球的排名也首次追趕上了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腳步,以27億美元首次超過日本的23億美元,成爲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
  此外,如果我們回顧這十幾年的歷程,觀衆的審美趣味的變化也是顯而易見的:從以前的各種好萊塢大片,到如今《泰囧》、《十二生肖》、《西遊·降魔篇》這樣的充滿本土特色甚至充滿各地方言的本土電影,觀衆“用腳投票”的結果就是一個個的本土電影高票房奇蹟。
  從行業環境來看,到2012年年底,全國電影屏幕數量超過13000塊,同比增幅達到40%左右,也爲國產電影的票房的連續飄紅提供了硬件基礎。
  從政策環境來看,檔期、電影發展基金的返還等或明或暗的政策性支持,也同樣在爲國產電影的發展保駕護航。
  因此,對於我國電影工業而言,現在正處於一個文化消費升級、硬件到位、政策給力的良好發展時期,所謂的國產片高票房現象也是這種環境的產物。
  彭侃:目前中國電影市場處於高速增長態勢,尤其是影院終端方面,平均每天都可能增長8到9塊銀幕。現在的銀幕數量達到13000多塊,票房破紀錄是很正常的,尤其是有票房號召的影片。
  其次,近期二三線城市院線擴張,未來會成爲高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如廣東的大地院線通常來講往往排到地區票房收入的第4、5名,但在春節檔期期間飆升至第2名,主要原因就是該院線集中在二三線城市。
  再次,電影獨佔檔期也會對推高票房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西遊·降魔篇》和《泰囧》上映時都沒有其他太大號召力的電影上映,相當於進口片把市場讓出來,可以理解爲所謂的“國產電影保護檔期”。
  高輝:除了之前提到的屏幕數,國內觀衆的觀影習慣已經逐步養成。比如之前購買盜版DVD、從網絡下載沖銷了很多潛在的市場,現在隨着人均收入的提升,消費者對電影票價的敏感性已經降低。此外,從制度上看,國產電影的扶持是一個很大的政策紅利。2012年雖然就有了電影保護月,還沒有好的國產影片去佔領這個市場。但相信經過市場的磨合,2013年這個政策的作用應該會有一個很好的體現。
  證券時報記者:這是否意味着我國電影製作及發行進入了一箇中長期的系統機會?
  大成基金:從中長期來看,我國電影產業的確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國人電影消費習慣的養成以及過去幾年各大院線在二三線城市滲透率的提升爲行業的快速發展鋪平了道路,而巨大的發展空間也讓這種快速發展具有可持續性。儘管我們的產業規模已經達到了全球第二,但是票房規模僅僅相當於美國本土的四分之一,而衍生品市場的規模差距更是巨大。以2012年最賣座的電影爲例,《復仇者聯盟》在美國本土的票房爲6.2億美元,而中國的《泰囧》雖然大幅超預期,也僅有約2億美元。因此,我們認爲我國電影工業的發展潛力還是巨大的。
  高輝:從院線擴張帶來的銀幕數的增長、普通百姓觀影消費習慣的形成、人均收入提高及文化消費佔比的提升等因素綜合來看,目前我國的影視行業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拐點年(有別於以往的平穩發展速度)。
  票房奇蹟難以捉摸
  確定收益更加重要
  證券時報記者:如何看待單票房收入佔比高,其他收入業務不足給影視公司帶來的風險?選股時如何平滑?
  大成基金:前面已經提到,我們可以從波動中尋找趨勢性的東西。對於某一部特定電影,簡單的博弈票房高低,不確定性很高。如果我們以電影工業相對成熟的美國爲參照,實際上所謂高成本、大製作的“大片”的平均收益率明顯高於小成本的製作。這說明賭單片收入不如深入分析公司的電影製作能力。我國的電影消費需求發展很快,所以時不時會出現一些“票房奇蹟”,但是不確定的機會錯過了也不必過於糾結,重要的還是去尋找能夠持續從電影票房中得益的公司,也就是說尋找更確定的收益。
  彭侃:總體來看,電影投資風險仍然不可忽視。對一家影視製作公司而言,往往需要靠少數幾部高票房影片來達到一年總體盈虧平衡及獲取盈利。而達到這種以少補多效果的必須形成規模化製片,業界一般認爲每年20部的產量能夠達到比較穩定的盈利狀況,而目前國內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達到這個規模邊際,市場的集中度需要進一步提高。
  不過,從國內公司來看,一些龍頭公司在朝好萊塢分散收入來源的模式發展,如華誼兄弟雖然主營業務還是電影製作及發行,但目前通過自建院線、發展經紀娛樂業包裝旗下明星,打造從上游生產到終端消費的一條龍產業鏈,收到共贏的效果。在衍生品收入上,華誼也同海南省政府合作建立電影公社,拓展電影主題公園。
  高輝:電影公司的業務結構對防範投資風險至關重要。目前仍需要大力發展非票房收入,防範一部大製作虧損導致的現金流斷裂。
  海外可以借鑑的就是迪斯尼,通過發展主題公園帶來比較穩定的現金流收入,此外還可以把高票房電影的人物形象轉換爲公園場景、卡通及授權等。這樣做有兩大好處,一是防止投資虧損影響公司現金流;二是可以轉換電影形象進行二次產出,擴大非票房收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