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金字塔理論”--瞭解,認知與實踐

瞭解:

    “學習金字塔”是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它用數字形式形象顯示了: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週以後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最早由美國學者、著名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1946年發現並提出的。
學習金字塔
第一種,學習方式——“聽講”,在塔尖,也就是老師在上面說,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學習效果卻是最低的,兩週以後學習的內容只能留下5%。

第二種,通過“閱讀”方式學到的內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種,用“聲音、圖片”的方式學習,可以達到20%。

第四種,是“示範”,採用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記住30%。

第五種,“小組討論”,可以記住50%的內容。

第六種,“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可以達到75%。

    最後一種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學習方式,是“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
對於這個理論的名詞瞭解,其實僅僅來源於前段時間我的名師的文章分享,其實當時並沒有將此當一回事,但是耐不住一次,兩次,三次的聆聽與揣摩。

認知:

    當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第一遍並未讓我有任何觸動,不就是說主動學習能讓其學習更加有收穫嗎?但是僅僅文字上的影響,並未對自己的行動有多大的衝勁。當第二遍再次看這篇理論的時候,讓我想到了初中時候有問題請教老師的場景,其實當時讓自己最感興趣的就是數學,想到了老師給自己和同桌講一到數學的證明題,想想就興奮,但是爲何這麼讓自己興奮的東西,到現在卻怎麼在記憶中尋找都找不到?

    又或許這僅僅是被動學習的第一層境界–聽講,而預埋的後果。這個社會很豐富多彩,但依舊是殘酷的,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今年5月之前的學習,我默默的偏向了“被動學習”的船槳,雖然說其中的四種境界自己也並未踏入太深,但是現在,我想重新買票,去“主動學習”的船槳看看,領略一下不同的風景。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雖然這幾年這句話一直掛在耳邊,但是實踐起來真心不容易啊,這個過程很漫長,但是若經歷了,便又成長了。

實踐:

    依舊清晰的記着前兩個月的一個場景,當時大家在討論動態規劃-最長公共子序列的問題,總感覺自己領悟了很多,所以勇敢的走向了小白板,打算將自己的理解共享給大家,但是真上去了就會發現,講述到一半突然就被卡住了,雖然很尷尬,但是也很激動,因爲站在講臺上,大家再給我提出疑問的時候,我真心覺得比在下邊單單的聽講有感覺。不同的想法碰撞除了不同的火花,這火花真的好美好美……
    前兩週,敬愛的老師提出了一個證明:勾股定理,經常用這個定理,但是這個定理怎麼來的?你們知道嗎?
其實當時聽到的時候是一臉茫然,腦子裏毫無想法,到底該怎麼證明呢?通過藉助百度大哥,我在大家毫無徵兆的情況下,讓大家每個人都實踐了一種證明法,並講述給大家聽,我感覺這種講述的方式多種好處,一是增強了學習記憶,二是鍛鍊了勇氣,一舉兩得。

    社會多種多樣,不管什麼情況都要換種思考方式。佔用每週的時間和小夥伴們一起豐富自己,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我也很開心,回頭往回望,發現自己竟然慢慢的度過了快3個月的美好時光,不僅值得回憶,而且想想自己收穫的豐富的知識,就由衷的開心……
奔跑
    要知道自己很優秀,但是還可以更優秀,繼續和小夥伴們一起前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